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 改革的难度(求月票)

  无论是韩国还是美国,影视工业真的就只是一份工作,并不会比别的工作高大上,做不好就是普通人,做好了赚钱多也不会有人反感,而在国内,随随便便混混就能赚个几十上百万,某些明星自诩贵族,面对下里巴人们,甚至连眼皮子都不愿意抬一下。

  天知道当初某个三线明星说——自己最穷的时候,银行里只有100万,这句话是怎么说出口的?

  明星如此也就罢了,很多幕后从业者素质也是参差不齐,甚至有的道具师也许根本不懂唐朝的椅子和清朝的椅子有什么差别,化妆师只是业余水准,灯光师能给你打一组明亮的灯光,然而不能打出一组“暧昧”的灯光。

  其实也不是不重视幕后团队,实在是没办法重视,因为大部分剧组把大部分金钱都放在明星身上,因为在畸形的市场里,明星的脸往往比剧集本身的质量更具卖相。

  几个主要演员的费用可能就占据了整个制作费用的一半甚至更多,其直接后果是,编剧、摄影、剪辑、场景等方面费用被严重挤压。

  大家都吃面,你吃大肉面还是加量的,而我只能吃清汤寡水的阳春面,有的甚至只能吃白水煮面,换谁谁心里都不平衡,久而久之,高素质人才被逼走,市场上涌入大量混饭吃的低水平人群。

  自然而然的就拉低了整体质量水平。

  当然,抛开其它的不谈,一部优秀的剧本,哪怕本本分分的拍出来,至少也能得到观众的认可,其实z国的观众很好满足,无论是看电影还是看足球都一样,场面差点不要紧,只要认真讲故事,演员保持基本演技水平就够了,没指望你天天拍出高质量的片子。

  纵观这些年国产剧中,时不时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无不是在剧本上下了大工夫。

  如果导演重视剧本,把编剧的地位放到与自己平等的位置,那么导演中心制也不是不可以。

  但目前看来,难度比较大,这也是历史遗留问题。

  z国之所以会形成导演中心制,是因为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电影市场是以统购统销的形式存在的,各地方和军事单位的制片厂按照配额生产,由中影统一发行,各地省市级发行公司配合落地工作。

  直到1993年《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颁布之后,这种模式才被打破。

  那么在只管拍不用管卖,市场完全由行政主导的年代,制作单位根本不需要制片人,只需要管钱的制片主任就好了。

  同时因为是配额生产,名额到人,所以管钱的制片主任服务于导演,说是以艺术为中心,其实难免会变成行政垄断在具体事务上的翻版。

  在体制结构调整之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国产电影的产量和覆盖并没有马上提高,每年上映的数量只有几十部,影院所能覆盖的城市也很少,对于一个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样的产量和消费跟零有什么区别?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电影市场一直到近几年,因为商业地产的飞速发展和宏观zheng策的调整,才逐渐变得更趋向于市场化,而且只是趋向于。

  行政调控的密度相对其他行业,仍然偏高,一些主要环节的行政垄断仍然是存在的,只是普通观众不知道而已,也就是说电影行业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够,内生制度的成熟还需要时间,所以,短期内,z国人很难看到“编剧中心制”的诞生了。

  话说历史遗留真是个好词儿,什么问题都可以用上。

  但造成改革困难的因素,客观一点来说有两点:一个是不太好一下子放开,出了乱子谁也担不起,另一个原因是上个世纪的法兰克福学派在国内的盛行,哦对了,这个学派的后代叫伯明翰学派。

  虽然这俩落后的思维都被淘汰了,但是在国内的大众传播领域,这两个学派的很多理论仍然被管理者奉为要旨,也就是说,管理者的思想是极其禁锢的。

  所以美国才有了制片人这一职位的诞生。

  制片人在一部电影中承担的角色,类似于房地产投资中的项目经理,正是因为在市场竞争中,电影的项目制管理模式,导致这个岗位的存在,使得一部电影在制作和发行中,日常工作的最高决策权被委托给这个岗位,而不是负责艺术创作的导演。

  制片人行使最高决策权的具体时间过程,应该是制片公司决定投拍,开始支出线上预算之后,在这之前对剧本的修改和演职员搭配组合,执行权是制片人的,但是决定权则是掌握在投资人或制片公司行政管理人员手中。

  现在发行工作也基本上跟制片人之间关系不大了,大制片公司各个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在80年代之后权力越来越大。

  当然,制片人岗位在美国近百年的历史中,他的角色定位发生过一系列的变化,包括一直到今天,都很难一概而论,总之,这个角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而由制片人发起的项目,则是从剧本开始的!

  这么多年,影视行业一直喊着改革、洗牌、精品化,可大多人的理解只局限在——投资高了、特效不再五毛了、服化道越来越精致了、演员开始用老戏骨了、宣传开始加大预算了,当然,这种层面的升级固然是好事,但还不够有针对性。

  现在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走向导演、制片人的角色,但能够转行自己当编剧的却少之又少,前些年出了个纹章,自编自导自演,水平都在线,结果这哥们儿自己没搂住,嘚瑟大了,生生把自己折腾死了,不然这人会有更高的成就。

  但这样的明星有几个,说白了,还是不具备基本的文学素养,让他们自己看剧本都费劲,就别扯自己写剧本了,估计写到最后还得找工具人翻盘重新来过,浪费时间没意义。

  但好剧本也可以花钱买啊,买完回来别改,原封不动的拍,至少也能保证一部不错的商业水准,何至于被骂烂片儿?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美利坚纵享人生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