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姥家

  李忠信和伤养好了的王波坐了四个小时的火车,又摸黑坐了三个小时的汽车,终于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的大早上,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富锦的兴林村。

  李忠信望着袅袅炊烟升起的这个大屯子,他的心中颇有感慨。

  后世的时候,他只是在姥姥和姥爷去世的时候到过这边,而如今,他在十岁左右就到了姥姥家这边。

  他心中不禁想到,这一世,他是不是能够让姥姥姥爷和几个舅舅摆脱那贫穷的命运,是不是能够让姥姥姥爷过上幸福的生活呢?

  他心中清楚,姥姥和姥爷两个人在六一年的时候就搬到了这边,在这边生活了二十多年了,如果他要让他们搬到江城那边去,他们能不能搬还是两说。

  这个时候和后世大不一样,邻居家住着就好像是一家人样,一个千人的大屯子里面,几乎所有人都认识,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大家都能够互相帮助。

  如果到了城市当中,虽然姥姥和姥爷他们两个人能够重新认识一些朋友,但是,和在老家这边根本就没有办法比,想要说服他们到城里面享福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如果一直在富锦这边,路程太遥远,而且现在还没有汽车,就是有汽车的话,路况也不适合经常到这边来,他需要好好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说服姥姥姥爷到江城那边定居。

  “姥姥,姥爷好,大舅、二舅、老舅、老姨,大舅妈好……”李忠信进入到屋子以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屋子里面所有的亲属问了一遍好。

  他的眼中看到,姥姥和姥爷基本上和后世时候没有太大的变化,只不过比后世时候他认知当中年轻了一些。

  姥姥依旧和以前一样,就好像是地主婆一般,盘着腿坐在炕头上,手里面拿着一个大烟袋,身体向前探探着,一口一口地吞云吐雾。

  见到他来了以后,紧着吧嗒了两大口烟以后,才笑眯眯地把烟袋里面的烟灰在炕帮子上敲打了几下,把剩下的烟灰都磕到地上,笑眯眯地说道:“哟,这不是我大外孙子来了吗?快过来让姥姥看看,我大外孙子长大没有。”

  姥姥用手一边摸着李忠信的脸蛋,一边把盘着的腿伸向了那边依旧抽着烟的姥爷。

  她用脚狠狠地一蹬,恶狠狠地说道:“你这个死老头子,没看到大外孙子和老三回来了吗?一天就知道抽,抽死你得了。”

  姥爷王明山呛了两口烟,咳了两声以后诺诺地说道:“回来了好啊!你别踢我成不成。外孙子,你姥姥可想你了,一会儿跟你姥姥近乎近乎。”

  王明山说完这些之后,便一个劲地抽起了大烟袋,再就不说话了。

  李忠信记得老妈后世时候说过,姥爷从小就是给姥姥家放牛的小长工,几乎一辈子都生活在姥姥的阴影之下。不过呢!两个人经过了几十年的融合,却也能够达到一些默契。

  只不过王明山不喜欢多吱声,哪怕是看到李忠信和王波两个人到家了,他也没有太多的话说,无非就是那满是褶皱的脸上多出了一些笑容而已。

  大舅和大舅妈,二舅几个人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只是比后世时候年轻了很多,都是年富力强的中年人,唯一有些变化的就是大舅家的儿子王长明,这个小家伙在这个时候大眼睛转来转去的,充满了灵动劲,和后世长大以后的憨厚样子截然不同。

  李忠信的姥姥抓过李忠信的手以后,一边摸着李忠信的手和脸,一边向李忠信的大舅妈喊道:“燕子!你三弟和大外甥回来了,这个点应该没有吃饭呢!你看看给他们两个人弄点啥好吃的。你大外甥可是第一次来这边,给他煮两个鸡蛋。”

  李忠信到F县这边来的时候,他就已经听三舅王波讲了姥家这边的情况,和后世基本没有任何变化,大舅王志,在家务农。二舅王喜,在家务农。老舅王军,在头林上学。二姨结婚在头林镇那边,也是务农,不过却有时间弄一些小来小去的东西进行售卖。

  姥家这边几乎就靠着种地为生,好在富锦这边地广人稀,没有多少人,几个舅舅都在这边进行了开荒,能够有一些议价粮卖,也能够让自家人吃饱饭。

  临来这边之前,李忠信告诉王波给姥家这边弄一些东西捎了过来,其中有一台十四吋的熊猫牌电视机,有忠信公司两人份的年货,还有李忠信和王波动身之前,在忠信超市那边选购出来的一些日常用品和农村不多见的好东西。

  捎过来的东西当中,还有李忠信家里面的一些旧衣服和旧鞋子,在这个时候,这些旧衣服和旧鞋子在农村都是好东西,很多人家连这样的旧衣服和旧鞋子都弄不到。

  李忠信在江城那边并没有给姥姥姥爷他们买衣服,因为他和王波两个人都不知道他们穿衣服的尺寸,要是买大了小了的,到时候也是一件闹心的事情。

  李忠信告诉王波,让他在江城百货大楼那边买两匹布(两卷,厚布料大概是三十米到五十米之间。

  薄布料则有将近八十米到一百米的样子),到了兴林这边,到时候找裁缝给他们量身定做,这些布料也能够让姥家这边的亲属每个人都做上一套到两套衣服了。

  八二年到八三年的这段时间,布票正是一票难求的时候,每家每户的布票都是定额的,要不是李忠信让王波找到商业局关系单位的人帮着批条子,这样的两匹布是绝对买不出来的。

  除了布匹之外,李忠信还让王波购买了十几斤的毛线,当时基本上就是手工织毛衣,没有后世的那种羊毛衫羊绒衫之类的,就是有,也都是不保暖的那种,人们还是青睐于手工毛线织出来的东西。

  给弟弟妹妹们则买了一大堆大白兔奶糖和华夫香糕(威化的那种东西的前身)羊羹,果丹皮……

  这些东西在江城市的百货商店里面都不多见,李忠信可是让洪斌特意从南方那边上回来一些卖,和留着给亲朋家里面的孩子送礼。

  在姥姥的爱抚和家人之间相互地嘘寒问暖之后,李忠信吃上了一碗大舅妈做的手擀面。

  大舅妈虽然是农村妇女,但是,饭菜做的味道相当不错,后世的时候,母亲经常会念叨大舅妈弄的黏豆包和黏饼子之类的东西,也惦记着大舅妈做的手擀面。

  大舅妈做的手擀面筋性十足,吃到嘴里面以后很有嚼劲,虽然做的是用白菜肉丁炒制的连汤面条,却比得上李忠信在市里面饭店吃的面条。

  而且李忠信的大碗里面还漂着两个白白胖胖的大鸡蛋,坐在火炕上,一大碗面条子唏哩呼噜地吃下肚,李忠信终于从那种寒冷中缓过劲来。

  大舅妈封燕把碗筷收拾下去以后,便和家里人打了招呼,准备回隔了一条道的大舅家那边做黏豆包了。

  大舅王志告诉李忠信,过小年的这几天,村子里面有蒸黏豆包的习俗,大舅妈封燕前几天就已经约好人到家里包黏豆包了,等到了晚上,除了大舅王志特意杀的大鹅之外,就有好吃的黏豆包了和炖大鹅时候的锅贴了。(锅贴就是和后世东北大锅台饭店一样,在大铁锅的四周贴上一圈大饼子,就是锅贴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我的1982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