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无趣的碎语

  《娇术》的开篇脱胎于一个很多人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宋太祖赵匡胤“千里送京娘”。大概说的是赵匡胤少年时偶然救了落难少女赵京娘,与其假扮兄妹,最后一路护送她回京。

  这个故事的最后,赵家想把京娘许配给赵匡胤,后者却觉得这会污染了自己的义举之心,一口拒绝了。

  然后京娘就“妾今生不能补报大德,死当衔环结草”,当即投湖自尽。那个湖据说今天还成为一个景点,在河北邯郸……

  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件事情匪夷所思,里面充斥着各种封建糟粕思想,令人叹惋痛惜。

  我当时就想,如果一男一女因故结伴同行、同住,他们常年相处、年龄相近、志趣相投,彼此还相互尊重、体贴,发展出感情的可能性,应该是很大的。

  于是就有了清菱跟五哥。

  所以蓟县篇跟延州篇,五哥的大原型之一是赵匡胤。

  这一位出身武官之家,少年时据说很有几分纨绔,因为父亲官位不高,只能荫庇一两个儿子,所以他就自行往外寻找出头之地。

  历史上的赵匡胤,先后投奔父亲故交复州防御使王彦超、随州刺使董宗本未果,最后投了枢密使郭威,并在其“被拥立受禅”过程中表现突出,渐渐得到重用。

  再然后就是大家都倒背如流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了。

  《娇术》里陈灏,影射的就是赵匡胤当时投奔的郭威。

  但是我只想要一个轻松的爱情故事,所以五哥自然不可能当皇帝,也不可能只走武将之路——毕竟作者本人不擅长,也不太喜欢写战争戏。

  于是就有了文官线。

  文中每一个大情节,基本上都能在历史上找到对应的原型。

  五哥官职的升迁路,参考的是宋庠、杜衍、韩绛、章惇、富弼、王安石等等,都是与宋一朝非常有名的人物。每个朝代的架构都很大,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模块来写,比如州官、转运司、提刑司、都水监司、三司、学士院等等,本来还有漕运、盐业是要详写的,最后因为各种原因,还是一笔带过了。

  而他所出政绩的原型,还包括刘彝、沈括、郭逵、赵卨、狄青、富弼、韩琦、现代灾后重建/各地市级工作报告或通知、杜衍、薛向、张咏等等……

  详细举一两个例子的话,譬如赣州篇,五哥任上做的事情,参考的是南宋绍兴二年制定的《守课令》,分别是“一曰宣诏令,二曰厚风俗,三曰劝农桑,四曰平狱讼,五曰理财赋,六曰兴学校,七曰实户口”。

  为了增加说服力,对于朝廷要具体考核每一项的内容,文中都设置了相应的小情节来详写,于是有了白蜡虫、赣州判案、流民营、州学等等。而这里清菱跟五哥任前走访民情,是源于小时候看过的《寻乌调查》。

  再到后文,五哥审讯陈笃才参考的是《讯问艺术》引言,两次外任时的百姓送别,赵芮死后百姓宫门外祭奠,等等,也都有参考的原文。

  原文自然比我的改写或者化用高明无数倍,晚些时候我同样会把对应的部分在微博放出来,感兴趣的亲可以去对照一下。

  爱好历史的朋友,在看本文的时候,应该也能发现不少熟悉的梗或者人物,比如张小鹿、范尧臣、黄昭亮等等,当然还有赵芮、杨皇后、张太后他们……

  甚至番外里的韩若海和常安名,也确实是北宋太学生里颇为出名的人物。

  当然,无论参考的原型、借用的姓名是谁,落笔的时候,人物都已经跟原本并不相同,除了相似的出身背景,他们有自己的性格、行状,是独立的、脱于原型的。同时,因为我不是专业出身,本身也没有认识研究宋史的朋友,所以写起来就相对比较吃力,文中肯定会有很多谬误的地方,大家如果看到了,烦请务必拨冗留言斧正。

  《娇术》连载了两年多,起初我一直认为最多一百万字可以写完,然而不知不觉就拖到了这么长。期间因为本人的能力问题,同时也有写作状态的原因,出现了情节缓慢,结构失衡,内容无趣冗长等等不足,不可避免的也有许多逻辑性的错误,还有不少朋友反映的感情线与剧情线割裂的情况,这些意见跟建议我都有收到,会在今后努力提升自己。

  也谢谢大家对我的长久以来的支持,感谢每一个订阅,每一个打赏,感谢每一个朋友给我的包容,对本文的认可:)

  最后,再一次谢谢大家,陪我走了这么长的一段路。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娇术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