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五章 对质

  其人话一落音,德殿顿时响起了一阵低低的嗡声。

  众人尽皆朝他望去。

  右边那一小撮头戴獬豸冠的御史们,更是个个眼仿佛淬了毒,恨不得食之而后快。

  当有几人,本已是将袖的折子取了出来,此时只好重新又塞了回去,莫不在心暗自狂骂。

  这老狗!爪子怎么这样长!

  沙谷口民乱,干你屁事?当自己还是从前吗?你是言官,还是御史啊?

  不回翰林院喝你的茶,出来乱吠作甚?!

  而坐在屏风后的杨太后,旁的事情全然没有入耳,只有一个词,却是惊得她险些坐不住。

  她拿手扶住了交椅的把手,忍不住提高音量问道:“民乱?什么民乱??”

  来了!

  立在当的那人听得杨太后发问,深深吸了一口气,将脑子当早已想过无数遍的话说了出来,高声道:“范尧臣独揽权位,隔绝外,枉顾圣恩,致使宫不知天下事,不知民间苦!自善门至泗州,沿途怨声载道,百姓惶惶不已,东西奔逃,困难于道,巩县位于沙谷口东北,相距最近,其知县范纯明以强压之,不体民情,逼使县百姓近千人围于县衙,沸反盈天,并生民乱……”

  他口若悬河,满面潮红,仿佛自己便是一轮初升的红日,誓要把光亮照遍整个德殿。

  而站在一旁的黄昭亮,却是不由得暗暗喝了一声彩。

  好个吴益!不愧是靠着咸鸭蛋、咸菜升官,一路走进御史台的人!

  这一份踩墙头,度时势的本事,眼下乌台之,当真无出能出其右!

  一样是御史,为什么有些只能踮着爪子,满地去叼旁人吃剩的残羹腐肉,另有些却能平步青云,几进几出,欲擒故纵,以退为进,明明面看着是被贬,过不得几年,便能侪身政事堂?

  差别在这一份眼力,同审时度势的进退之法。

  御史乃是天子口舌,何时进,何时退,要看懂天子示意。

  即便是劝诫天子,怎么劝,如何劝,都全看个人本事。

  史书那些以谏闻名之人,为何会得以闻名?

  与其说是谏臣“直”,不如说是天子需要谏臣的这一份“直”,来彰显自己的“仁”。

  无论前朝太宗,还是本朝太祖,莫不以“善纳谏言”、“虚怀若谷”著称,可在当朝,同样不乏因直谏而被贬、被罚,终身郁郁不得入京,死于穷乡僻野的言官。

  吴益几起几落,却依旧能稳在如今的位子,不得不说,其人在关键之时,实在是有几分揣度之才的。

  他挑在此时出来弹劾范尧臣,不早、不晚。

  若是早了,杨太后对范尧臣坚信不疑,这一个多月当,送入宫门却又悄无声息的弹章,怕是能堆满半间宫殿,他的弹劾不但不会有用,说不定还将被宫那一位不分青红皂白之人轰得出去。

  才给寻了由头,贬去青州的两个言官,便是前车之鉴。

  可此时此刻,满朝俱是质疑之声,有半个政事堂在前头帮着把石块敲松,又有枢密院打边鼓,再有襄州、蜀地、广南等地之事接连而至,杨太后面看着依旧站在范尧臣一侧,可她那一双腿,已是要抬不抬,只需一个推搡,但凡力气大得些,便能叫她站得开去。

  而吴益选的这一个契机,这一个下刀处,更是直直插在范尧臣的颈项处。

  那便是民乱。

  于天家而言,有什么得民乱令人惊惶?

  况且眼下垂帘的这一位,更是从未有过政事经验的杨太后。

  黄昭亮微微眯起眼睛,看向了头屏风的方向。

  如他所料,杨太后果然大惊,惶惶问道:“吾怎的不曾听得书奏报!此事是真是假?!”

  吴益好容易等来了此时,怎的会给机会溜走,当即回道:“臣不敢欺瞒太后!巩县距离京城虽远,可千人之势,何等浩大,沿途行商、路人莫不耳闻,另有皇城司、转运司一般得见,便是京,也渐已传得沸沸扬扬。然则民乱如此大事,宫却一无所知,范尧臣只手遮天之势,可见一斑!”

  又道:“太后若是不信,范参政此事也在殿,臣欲与其对质!”

  他字字句句,全似一柄利箭,直插范尧臣而去,可怪的是,对方却并无半点反驳。

  到得此时,杨太后如何会不知其必有内情。

  她依旧袒护范尧臣,可心底里,免不得泛起一二狐疑来。

  吴益如此信心满满,范卿却一言不发,难道,范尧臣当真有意拦下外州它县之事,隔绝外?

  她不敢多想,只对着吴益问道:“你所说的民乱,却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只巩县如此,还是另有别处一般如此?怎的会起民乱?”

  杨太后这话一问,简直明摆着已经落入毂。

  吴益不怕她问,只怕她不问。

  巩县民乱,当真不是他胡乱编造之事。

  范尧臣欲要行导洛通汴,当此要害之时,各处都在抽调民,实在劳民伤财,衙门逼得紧了,自然会激起民变。

  他立刻说道:“据臣所知,自善门至泗州,但凡所要抽调民之处,因被范尧臣经书下令逼催,各地衙门,莫不动用酷法厉行,动辄以兵丁、衙役强令征召,至于昨日,已有巩县、萍乡、澧谷等处衙门遭得百姓围困……”

  吴益话刚落音,御史台也跟着站出来了一人,附和道:“太后,臣亦得知,白马、酸枣、祥符等县,数日前一般有百姓躁动,只是衙门暂压了下去。”

  一面说,一面还将手的奏章双手呈了出来,道:“臣有本奏及此事!”

  有一有二,随着御史、言官们一个个站得出来,另有其余官员作证,已是勾勒出一个京畿郡县民生躁动,如若不管,立时要烽火四起的情景来。

  杨太后把手的帕子都要揪烂了,再如何信任范尧臣,也再无法自制,颤声问道:“范卿,汴渠沿河辅郡,果真有此乱事?”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娇术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