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九 春来雨露宽如海(十)

  ;

  皇家给段氏一家安排的府邸并不远,就在长安街上。朱慈烺端坐高辂之上,只担心这辆年仅一百五十九岁的新车难以承受太远的驱驰。回头看了一眼侍从捧着的大雁,朱慈烺收敛颜容,心思却飞到了兵员拓展和兵役制度的问题上。

  亲迎礼虽然繁琐,但因为身份使然,不需要再有那么多跪拜俯伏,也不会有后世那样女方家堵住门不让进的情况。听说唐朝时天家婚礼一如士大夫家,十分热闹,这让朱慈烺颇为感谢太祖高皇帝对皇权的空前加强。

  ——如果能够登个记就算成婚,那该多好!这些不能给大明复兴项目带来任何实惠的礼仪实在无聊透顶!

  朱慈烺一边计算着婚礼程序,一边从内官手中接过大雁,祭奠在案,行礼如仪。

  一应礼仪行过之后,皇太子妃升轿,朱慈烺升辂车前行,返回宫中。到了午门外,仪仗侍卫官舍官军就此止步,太子妃段氏仪仗可进入会极门内等候。内官早已跪请朱慈烺降辂车,导引进入幕次。等段氏到了之后,内官又跪请皇太子揭帘,让太子妃降轿。

  随后朱慈烺走在先行,内宫执事用帷幕拥护皇太子妃段氏跟随,都步行入会极门内。朱慈烺在门内换乘舆先行,女官跪请皇太子妃升轿后行。待到宫门口,朱慈烺再降舆等段氏到来,女官跪请皇太子妃降轿,入幕次俟行合卺礼。

  朱慈烺在挑起幕帘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皇太子妃段氏的容颜,并不像传说中的新娘子有红盖头、珠帘之类的遮挡。只从相貌上看。段氏的容貌不能算是天姿国色,但绝对是无可指摘。完全符合明朝皇后的容貌要求,就算审美观差异再大的人,都无法违心说她不好看。

  然而正是这样标准的容貌,让她失去了让人惊艳的机会,只能朝耐看方向发展。

  朱慈烺只是扫了一眼,旋即按照礼仪举止,先登乘舆。

  段氏头戴九翚四凤冠,身穿翟衣。身形微晃,玉佩叮当作响。她不敢与皇太子对视,直等朱慈烺将要转身的瞬间方才飞快地看了一眼自己的夫君,传闻中整个天下仅次于皇帝的男子。

  那一眼还不曾看真切,留给段氏的就只有一个毫无特殊之处的背影了。

  两人先后到内宫门,入幕次,早准备好的几案上放着两爵两卺。段氏在帷幕的拥护下。先入幕次整理妆容,然后由女官导引至内殿门面向东面站立。此时她才看到皇太子正站在自己对面,身形匀称,容貌端庄,既无轻浮之色也不见暮气沉沉,既没有梦中吞吐六合的气势。也没有幻里歌风吟月的风流。

  年轻的段氏明知道皇太子是个十七岁的青年,然而此刻看着,却怀疑眼前是一尊极似真人的雕像,没来由地心中腾起一份惊惶恐惧。

  这或许是因为这个深沉似海的皇太子,也或许是这个永远走不到尽头的皇宫紫禁。

  二人相对站立之后。皇太子两拜,皇太子妃四拜。赞引方才唱道:“升座。”

  有女官执事二人举馔案进于皇太子和皇太子妃面前,司樽取了金爵,酌酒以进。

  朱慈烺与段氏各受爵饮下,女官又进馔。吃过之后,女官再以卺盏酌酒合和进呈,饮罢,又进馔。凡此三举酒馔完毕,执事者方才撤去馔案。

  赞引再让皇太子与太子妃就拜位相向,对拜两拜如同之前的礼仪。

  礼毕之后,皇太子的从者馂——也就是分食——太子妃剩下的馔,太子妃的从者馂皇太子之馔。然后朱慈烺才入宫更换礼衣,段氏也随女官入宫换上常服。

  ——这就是要洞房了么?

  古之嫁娶有七礼,段氏在家的时候已经学习过了《礼仪》、《集礼》、《会典》等权威教材中关于前面六礼的部分,也就是到亲迎截止。第七礼为夫妻敦伦之礼,被孔子以不合时宜为由删除不论,女子只有在出嫁前才会由母亲私下传授。

  然而母亲说得云山雾罩,基本意思就是:“听夫君的话就行了,他知道该如何做。”

  “若是他不知道呢?”段氏当时很担心地问道。

  “早早就有宫女教会他的。”母亲大人言之凿凿。

  段氏因为母亲的误导,真以为这种事乃由宫女启蒙,到了钟粹宫却发现这里的宫女要么长得粗壮丑陋,要么年老珠黄,非但有五六十岁的老妪,即便是年轻点的也都在三、四十开外。这些……别说堪用,就是入目都有些不堪啊!

  ——莫非皇太子殿下喜欢南风?

  段氏将目光投向几个内侍,却发现也都是老成持重,两鬓花白之辈,并无少年狐媚夹杂其中。

  ——会不会皇太子没有学啊?

  段氏紧张起来,随着导引的女官退出屋子,她的双手掌心都渗出汗来,悄悄在褥垫上擦了擦。

  不一时,朱慈烺终于得以回到了自己的寝殿,进门之后发现大红喜烛烧得极旺,平日案头的书都被规整到了书架上,屋里还多了一个人坐在床上,见自己进来竟不起身行礼……实在有些不习惯。

  ——他如此看着我作甚?是要我起身相迎么?可刚才女官说我不能动呀……

  段氏越发紧张起来,这回就连鼻尖上都渗出了点点油光,在烛光反射下竟似一块混若凝脂的油玉。

  “呃,你坐,不用管我。”朱慈烺想来想去终于憋出一句话来,说完之后觉得这句话有些不太合适。

  不过除此之外还能说什么?

  难道淫笑着上前托起皇太子妃的下巴:“小娘子,小生这厢无礼啦。嘻哈嘻哈嘻哈~”

  朱慈烺光想想就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段氏坐在床上,脚尖点着脚踏。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话,甚至连称谓都有些模糊。

  ——是要现在就脱了衣服同房,还是先聊点什么?

  朱慈烺前世身为工作狂,对女性的认识也十分浅薄,如今想起来更觉得遥远。正努力寻找话题的时候,终于想起来:先问名字吧!

  “你叫什么名字?”朱慈烺问道。

  “臣妾童名倩倩。”段氏应道。

  “喔。”朱慈烺道试着读了一下,觉得叠字读起来真不顺口,而且太轻佻了。他道:“日后我叫你小倩吧。”

  “谢夫君赐字。”

  “不客气。”朱慈烺坐到了段氏身边。道:“你有几个兄弟姐妹?”

  段氏颇有些奇怪,怎么皇太子对自己莫非半点都不知道么?不过她还是温柔答道:“妾还有一个妹妹,比妾小三岁。”

  朱慈烺点了点头。“父母双全,没有兄弟”这是太子妃选择标准中最好的状况。因为姐妹总要出嫁,那是人家家的人,不存在外戚,而兄弟则是最可能惹祸的外戚。

  “嗯。我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朱慈烺道。

  段氏忍不住掩口笑道:“臣妾知道啊,天下人都知道啊。”

  “唔,那就好。”朱慈烺轻轻点了点脚。

  段氏很不明白,这就好在哪里了?

  “既然都彼此都这么了解了,那么咱们开始吧。”

  于是。就这么开始了。

  于是,就这么结束了。

  翌日一早,皇太子冕服,皇太子妃翟衣,朝见帝后。以及皇伯母。

  赐宴。

  再次日,皇太子妃翟衣侍奉皇后、皇伯母进膳——只是从尚食手中接过膳食。然后放在案上而已。这便是民家“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的盥馈之礼。因为不是段氏亲手做的,也不用考虑周后、张后是否合口味,自然也不用找坤兴来尝了。

  到了第四日,便是庙见。

  只有到太庙中祭拜了祖宗神灵,新妇才算是真正成了朱家的人。

  段氏一早醒来,身边已经空空,这几日来皇太子与她同床共寝,但似乎两人从早到晚就没说过几句话。回想起在家中时候,父母总是谈笑风生,妹妹也是鬼灵精怪的开朗性子,自己似乎永远都在呵呵傻笑……皇宫里的生活实在是闷到了极点。

  虽然婚礼还有庙见和接受庆贺之礼,但朱慈烺已经早早结束了婚嫁,展开了各项民政工作,尤其是对纸币的样币进行审核,对银行的命名、制度进行规划和商议。人的精力有限,每天接见数位大臣,穷思竭虑,哪里还有精力跟个完全说不到一起去的小女孩聊天?

  等朱慈烺一早见到新婚妻子眉间显然易见的抑郁之色,才意识到自己似乎有些不够温柔体贴。然而这种十七岁的小女孩,在朱慈烺前世就已经多年不曾打过交道,如今又隔了十余年,更是无法沟通。

  于是,朱慈烺用了个老套但是有用的法子。

  “今日咱们要去庙见祖宗,趁现在空着,我给你讲个故事吧。”朱慈烺道。

  段氏“孤苦无依”两三天,终于得到了温柔的关爱,油然腾起一股幸福的感觉,几乎热泪盈眶,侧耳倾听夫君给她讲的故事。

  “你恐怕不知道吧,我家太庙制度混乱得恐怕能居历代之首。先是太祖高皇帝在内廷设了奉先殿,作为皇家私庙祭祀祖宗。然后成祖迁都北京,建了个跟南京一模一样的太庙,结果就是一国两庙,直到嘉靖年间南京太庙火灾,方才归为一庙。说起来汉朝的藩王也是封国可以建庙,但我朝的藩王却又不许了。

  “说到藩王,世庙入继大统之后,为了将本生皇考睿庙送进太庙,与文臣们斗了二十年,也就是常说的大礼议。世庙将太庙制度从太祖、成祖同堂异室改成了都宫九庙,坚持将睿庙移进去与孝庙同祀。后来发生火灾,九庙焚毁,结果廷臣不肯出钱修,又改回同堂异室,结果睿庙也就理所当然地陪在昭穆。

  “你知道昭穆吧?对,父昭子穆,以序轮排辈。唔!对了,世庙那个大礼议闹得沸沸扬扬,后面还有好玩的事呢。世庙担心自己大行之后,朝臣又将睿宗的神主迁出太庙,所以竟然让先走一步的孝烈皇后进太庙给他占位置——皇后本来都是先供奉在奉先殿,等大行皇帝入庙时一起祭祀。

  “世庙就是要借着孝烈皇后占好位置,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将仁宗祧迁出去,这样等他大行之后,朝臣就算想要祧迁睿宗也做不到了。

  “我们这一脉是睿宗之后,敬祖之心与世庙崇父之心一体,当然不会祧迁睿宗,所以穆庙之后依次祧迁的是宣、英、宪、孝诸庙。要轮到睿宗祧迁,得是……唔,正好,是我死后入庙——当然,前提是我得活着登极作皇帝。呵呵,好玩吧?”

  段氏垂下头,艰涩地吐出两个字:“好玩。”(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ps:诸位亲们是否也感受到了主角同学及久为期待的女主——皇太子妃——新婚的幸福呢?求推荐票,求月票~~!感谢大家的支持~~~~!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金鳞开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