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八八 祸乱初平事休息(十一)

  ;

  每个皇**希望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天下有多少钱。在这个时代要进行较jing确的经济测量,显然是不可能的事,好在朱慈烺依稀还记得经济史的一些内容,知道上哪里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数据——虽然这些数据未必可靠。

  当然,用更“专家化”的语言来表述,这叫做:百分之某数的信心指数。

  有百分之八十的信心指数,就意味着对此数据具有百分之八十的信任度。

  朱慈烺现在对后世历史学家、经济史学家的信任指数为百分之六十,对自己查到的数据信任指数却连百分之一都没有。

  “儿臣派人查了宫中旧档,自万历二十五年至三十三年,诸珰所进矿税银几近三百万两。也就是平均每年二十余万两。”朱慈烺报的这个数据的确是宫中旧档,所以不敢全信,解释道:“这是矿监四出最为频繁之时,文官称之为无地不开,民不聊生。所以年均二十万两已经是万历至今最高的收入,其中还包括太监搜刮百姓的银子,也包括铜铁矿等非白银的矿藏。不管怎么说,收回来的是白银,咱们就权当这个白银来看。”

  崇祯已经那个被绕进去了,他学过历史,但还没学过如此近的历史。而且就他本心来说,他并不认为自己的祖父是个好皇帝,非但对他父亲不好,而完全没有尽到皇帝的责任。话说回来,泰昌帝作为他的亲身父亲,对他也不怎么好。

  “假设我大明每年能开采的白银是二十万两,当然,事实是远远不到的。”朱慈烺道手指朝上指了指,意思是记住前面的话,这个估值是严重溢出的:“万历三十四年至今正好四十年,总共开采的白银是八百万两。”

  崇祯听明白了朱慈烺的意思,也知道自己当政的十七年间每年银课收入不过两三万两,摇头道:“你这估得也太高了。神庙派矿监实乃饮鸩止渴,一时风光,却空前绝后,不足为例。”

  朱慈烺却还有一份宫中数据,那是万历八年时候云南银课的数目,不足六万两。云南银课占全国银课六成,所以能够估算出当年全国银课收入为九万两上下。银课税率是三分抽一,所以当年大产额大约在三十万两左右——这是考虑了合理“贪污”的情况。因为万历八年是张居正执政的巅峰时期,官员还算是较为廉洁,但并不能杜绝贪污、假账、挪用、瞒产等各种官场陋习。

  三十万两显然比二十万两高出了三分之一,但考虑到崇祯朝后期的银课愈发萎缩,国变之后根本没有收到云南的银课收入,所以用二十万这个数值信心指数更高一些。

  “姑且按照二十万两算,”朱慈烺道,“也就是八百万两。这能否说明全国就这点银子呢?”

  “当然不行,万历之前开采的银子呢?”崇祯在这点上脑子还是很清楚的。

  “三千九百四十七万两。”朱慈烺报出了一个极为jing准的数目。

  崇祯双目圆瞪。

  “这是最少数目。”朱慈烺旋即将洪武二十三年到正德十五年一百三十年间的银课数与银产量背诵出来,听得崇祯目瞪口呆。

  “这都是宫中老档可查的数字,查不得的数目与贪污、私采的数目实在无从估算。”朱慈烺道:“就算加倍吧。我朝历代以来累计开采的白银就是八千八百万两。这却并非天下白银的总数。”

  “还有国朝之前开采银子……”

  “那些我都不去算他。只算大头,八千八百万两还要加上三亿两。”

  “三亿两!这是天上掉下来的?”崇祯失声叫道。

  “是海外得来的,而且集中在嘉靖朝之后。”朱慈烺道:“因为泰西有国名西班牙者,侵占了一块蛮荒之地,那里盛产白银。此外,东瀛ri本在嘉靖朝发现了两座大银山,而且还改进了冶炼技艺,故而白银增产极大。这三亿两中,ri本流入我朝的白银就占了一半,几乎是他们的全部产量。”

  崇祯总算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道:“那些银子呢?都落入了晋商之手?”

  “还有徽淮浙闽粤等地的大商人。”朱慈烺道:“这些银子从沿海流入我国,先经手的是浙闽粤三省的海商,他们从内地收罗瓷器、生丝、茶叶等等中华物产,银子便流入了中原腹地。西北商用辽东山参、貂皮,蒙古的畜牧、皮草等北货,将银子揽入怀中。其中有一部分被东虏和蒙鞑抢走,然后通过张家口晋商购买铁器、粮食。唔,辽镇当年也是晋商一样的角sè,主要是贩卖粮食。”

  崇祯听得头昏脑胀,重重一拳捶在扶手上,痛得暗中咬牙。

  “所以晋商除了购买湖广的粮食、ri本的俵物、江南的歌ji等等奢靡ri用之物之外,并没太多地方用这些银子。于是,他们就在家宅底下挖个地窖,将白银窖藏起来。人同此心,晋商如此做,其他的大商家难道会有例外?所以大明这三亿八千万两银子,不知道有多少都是被藏在地窖之中的。”

  “难怪我大明有如此之多白银,朕却完全没有银子可用!”崇祯恨恨道。

  “父皇,关键不在地窖,而在我大明的税收。”朱慈烺道:“我大明以农立国,朝政收入全靠农税。而父皇从儿臣刚才描绘出来的那条白银走动的路径来看,可有哪一步是走到农民手中的?”

  “购买湖广的粮食?”

  “湖广的土地都是宗藩、豪强地主所有,真正的农民能拿到什么银子?能交够田税就不错了。非但如此,我大明有两三百亩地、雇得起长工的中小地主都没银子。其家人也得下地干活,逢年过节或是农忙时才能吃上白米。”朱慈烺道。

  崇祯一想也是,突然有个念头在脑中飞撞,却始终抓不住它。终于,仿佛闪电劈过,一片黑暗之中让崇祯看到了四个大字:“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以实物折成现银纳税,看似方便了国家统计征收,也丰富了国库,但农民手中的确没有银子啊!”朱慈烺叹道:“故而有御史说山西丰年都要卖妻儿才能纳上税,这未必是空穴来风。盖因朝廷只收白银,农民得将收成卖了才有现银。可是没到收获之际,谷价必然被商人压低,故而收获甚至不足以偿还耕种时借的青苗钱。”

  崇祯听得大汗淋漓,脸上腾起两团红晕:“宋时王安石用青苗法,我朝可行乎?”

  朱慈烺摇了摇头:“王安石用的青苗法,本出于晚唐藩镇敛财之术,事实也证明想法虽好,却不易执行。聚敛之官以此放出高利贷,反倒害苦了百姓。”

  “以你东宫官也做不好?”崇祯忍不住问道,甚至失去了政治敏感xing:法理上的东宫官只是一小撮皇太子的私人助理罢了。所有的地方官都是朝廷命官。

  “知易行难,非十数年难尽其功。”朱慈烺道:“父皇,咱们别跑偏。重点还是说说银子的事。”

  “对对,刚才说到百姓手里没有银子。快想想,如何让百姓有银子用,朝廷又能征得上税!”

  ——你当我什么都懂么?我也是要私下准备很久才能在您面前侃侃而谈装得无所不知啊!

  “父皇,”朱慈烺笑道,“咱们要说的是,张家口到底有多少银子。”

  崇祯没有得到自己要的答案,但对这个问题也的确很有兴趣。

  “现在抄到的现银只是第一批,两千五百万两。因为官兵不是土匪,更不是东虏,不可能有屠杀抄家,或是斗米买命之类的暴虐之行,所以周遇吉也需要时ri慢慢办事。”朱慈烺道:“根据目前推测,整个张家口,叁仟伍佰万两银子是应该有的。”

  朱慈烺只想到晋商如今没有取得皇商地位,也就没有原历史时空中独霸长芦、河东两个大盐场,也没有垄断乌苏里、绥芬等地的山参市场,所以家产或许不如原历史时空中那么丰厚。

  然而朱慈烺却忽略了一点,在乾隆过河拆桥抄没张家口之后,晋商仍旧手握巨资,以至于在晚清时控制了一亿两以上的白银流转。而且范氏在康熙平准噶尔部叛乱时,负责转运粮草,价格只是清廷官方转运的三分之一,为国库省下了数亿白银,但自己蒙受了极大损失。

  从这上面也能看到范氏的底气,竟然能以一家之力负担起灭国之战的后勤转运任务。

  五月二十五ri,朱慈烺拿到了周遇吉送来的最终收获报表,整个张家口被拆成了一组组冰冷的数据,却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此番光复张家口之战,擒拿通虏之家三十三户,首恶皆以正法,余从家眷皆分发教坊司、苦役营。收缴赃款……”朱慈烺读到此处,故意停了停。

  崇祯的双眼迸发出灼热的目光,仿佛要将儿子融化一般。

  “赃款现银肆仟又肆佰万两!”

  崇祯登时头晕目眩,幸福得几乎就要昏阙过去。

  ——天下八分之一的银子竟然都在张家口!

  ——天下八分之一的银子竟然都归我所有!

  ——祖宗立国以来,谁见过这么大笔银子!

  ——慢着,一群商人就能有这么多银子,这大明到底是谁的天下?

  崇祯猛然间从云端跌入了深渊,张口结舌,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未完待续。)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金鳞开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