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就找了个机会把这话跟李氏说了。·
李氏不由得感叹:“到底是你跟了我这些年,知道我的心,京城遥远,咱们在那里又没有半点根基,一时半刻要去,哪有那么容易的?”
每次想起女儿临走之前说,他们若是踏入京城半步,她就死在他们面前,李氏就心如刀割。
此时欢娘松了口,她又何尝不想上京城去,守着她的欢娘?
即使只是一具躯壳,那也是她守了十几年的女儿,万万是不想她有半点闪失的。
可是欢娘上京走的时候,她已经把家中的大半银钱给她带了去,丈夫远赴西北之时,又收拾了些盘缠给他,如今家中度日还行,上京去,却是有些艰难。
一连半月,李氏都是愁眉不展,费尽心思筹谋,考虑着家中还有哪些东西能够变卖。
白祥欢得知了母亲的担忧以后,心中也颇为自责,干脆书也不读了,天天替人写些文章书信,想着多挣一文是一文。
李氏为此又气了个倒仰,母子两人在家中日日争吵。
这一日,却又接到了京城的书信,随着书信而来的,居然是足足两千两的银票!
而半个月前的京城,又是另一番光景。
白成欢从书信发出去以后就天天着人等着信儿,却迟迟等不到。
还是摇蕙看主子心中焦虑,在白成欢在溪边钓鱼,扔了数次钓竿之后,才提了个醒儿:
“大小姐,在侯府来说,这银钱自是不值什么,可在虢州太太那边,可是有些为难的……您想想,这千里的路,若没有银子,可不是寸步难行?”
白成欢才蓦然想起白家的困境。
虽然从老宅那边得了些庄子铺子,可她上京与父亲去边关,处处要用银子,李氏一向待她像是眼珠子一般地看待,此时犹豫,必定是这个缘故。
或许是庄子上的日子太过悠闲自得,她居然过的有些忘了今夕何夕,才就这样忘了人间烟火。
可是如今,她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一直安逸下去呢?
她彻底扔了手中的钓竿,迈开步子就走回了庄子,一刻也不停留地回了威北侯府。
白成欢思来想去,最后还是跟威北侯夫人说了这件事。
她熟知京城权贵的喜好,以书画自然也能赚来银子,可是上次让摇蕙卖出去的那四幅仿品,她后来想起来,总是心中不安。
以那两人的秉性,若是得了这仿品,总会显摆几日,可她后来却打听不出半点风声。
那四幅仿品,到底去了哪里呢?
还有她画给晋王的扇面,忘了交代他千万不要带进皇宫去。
看着女儿期期艾艾的样子,威北侯夫人眼泪都几乎下来了。
一边忙不迭地命人拿了两千两银票给白成欢,一边嗔怪:“你若要用银子,直接跟账房说就行了,何必这么委屈了你自己?”
他们侯府的嫡女,何曾要为了银子如此为难?
白成欢笑笑:“娘亲,若是从前,我自然是随意的,可如今,到底不比从前了。·”
侯府的嫡女随意取用银子那是天经地义,可一个认了没几天的义女如此,不管多么受宠,只会让人觉得猖狂。
威北侯夫人的眼泪就再也没忍住。
她以为女儿回来了,就一切都跟从前一样了,却不曾想到,原来从里到外,什么都不一样了!
“成欢,你以后再莫要如此了,不然,你这就是在活活剜娘亲的心啊!”
“娘亲不要伤心,女儿对娘亲自然还是理直气壮的,只不过是不想让别人觉得太过突兀而已,并非与娘亲隔了心。”
做了十几年的母女,白成欢岂能不知道威北候夫人心中如何想,只是这件事,她本是觉得难以启齿的。
毕竟,她如今为了远在虢州的那个娘亲向母亲张口,总是怕母亲心有芥蒂。
威北候夫人抱着白成欢狠狠哭了一场,即刻就吩咐下去,以后凡是白成欢要用银子,账房不必再经侯爷与她,要多少直接给。
又让高嬷嬷直接把白成欢的月例银子涨到了三百两。
她的女儿已经够可怜了,断断不能让她在银钱上再受委屈。
在威北候府做了十来年账房管事的老耿听了这吩咐,眼睛直瞪得如铜铃一般,回家后就跟老婆子嘀咕。
“这白成欢是给侯爷和夫人下了什么**药了,这简直就是把个侯府交到那白成欢的手上去了!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差事,都没见过这等事!”
老耿一辈子对威北候夫妇忠心耿耿,那也只限于对他们忠心耿耿,如今忽然冒出来这么一个忽然就被宠上天的义女,还事关侯府的账,他是怎么都想不明白这个事儿。
“那夫人是怎么说的?”耿家的婆子前些年也在府里当差,如今在家带孙子,正是闲的无聊,见男人跟她说这些,立刻就追问道。
老耿更是摇头:“夫人说了,这位白小姐的待遇,比照着从前皇后娘娘在的时候来。可这用银子没有额度,一个月三百两的月例,那就是皇后娘娘生前,在府里也没这么样的!明儿,我得好好跟侯爷说说!”
耿婆子浑浊的眼睛就闪了闪,想起屋里藏着的那锭雪花银,随口又问了几句,就借口有事儿出了门。
趁着夜色,耿婆子悄悄地到了角门托人叫了朱姨娘屋里的一个的老嬷嬷,窃窃私语了半晌,才又揣着一个荷包出了侯府,回家去了。
不多时,朱姨娘的院子里,就响起杯盘被砸碎的声音。
“那白成欢算是个什么野路子玩意儿,居然比我这个正经的侯府姨娘还强?我往日里要用个几两银子还要看那老虔婆的脸色,成意在家的时候,一个月里,统共也就那么十两银子,她白成欢倒是凭什么?!”
朱姨娘气的脸色涨红,越想越来气。
一边伺候的丫鬟看着一地的碎渣子,心中暗暗叫苦,夫人治家严谨却不严苛,平日里偶尔砸个把杯盘也就罢了,可这一整套地砸,到时候问起来,朱姨娘舍不得出银子描陪,肯定是又要拿她们去顶缸!
“姨娘消消气,奴婢看那白小姐也不是骄狂的人,夫人如此吩咐必定有些缘故,您不必放在心上,自来咱们侯府的姑娘,一个月十两银子的月例,已经不少了,就是从前三小姐,也不过这个数,姨娘何必生这些闲气?”
丫鬟唯恐朱姨娘气头上再多砸几件东西,那把这屋子里的人全都卖了怕是也不够赔的,赶忙就一边收东西,一边劝道。
朱姨娘原本听了这话,想想徐成欢从前,好像也是这个例,气正要消下去几分,那个传话进来的老嬷嬷却又上前道:
“且不说姑娘们的例,只说爷们的例,咱们二少爷还是侯爷正经的亲儿子呢,又有书院的开销,如今也不过每月多了五两出来,姨娘细想想,这可不是夫人故意捧一个外四路的什么义女,来作践您和二少爷?”
这几句话真是正正地戳在了朱姨娘的心坎儿上。
她这些日子,因为自己生的女儿进了宫去,正是得意的时候,偏偏石玉珍那个老虔婆把她关在院子里,还撺掇着儿子也不来见她,可不是作践她?
那嬷嬷见朱姨娘听进去了,眼睛骨碌了几圈,又添了一把柴:
“依奴婢说,这日子也是人自己过出来的,您要是能自己立起来,好好地跟侯爷说一说,只要侯爷向着您,以后这府里,谁还敢小瞧了您和二少爷?”
“嬷嬷,姨娘正在气头上,您这是说的什么话?!”
那丫鬟一听就急了,这不是明晃晃地撺掇着朱姨娘闹起来吗?
也不看看如今姨娘已经失宠,到底是凭什么去闹?
姨娘也真是糊涂,有儿有女,不好好安生过日子,是和那白小姐别什么气?那白小姐还能妨碍到她不成?
那嬷嬷往日里没有朱姨娘贴身伺候的这个丫鬟有脸面,被呵斥也不恼,讪讪地笑了笑就抬脚出去了,随后就听到屋里朱姨娘呵斥丫鬟的声音。
她站在窗下听着这声儿,就撇嘴笑了笑,转身出了院子。
回到下人的住处,就立刻去叩了一间房门。
一个眉目清秀的丫鬟探出头来,见是她,也就开了门让她进了屋说话:“事情怎么样了?”
“老婆子我出手,再没有不成的,你就看着吧,这府里,明儿热闹着呢!”那嬷嬷讨好地笑成了一朵老菊花,随即又小心翼翼地问道:“那姑娘你可别忘了跟林婆婆好好说说,早早把我那小孙女儿弄进宫里去,也让她见见世面!”
那丫鬟心下暗嘲,脸上却还是笑盈盈的:“那是,我再去庄子上探望我娘的时候,会和林婆婆说的,秀容姑姑在宫里可是管事儿的呢,只要你们尽心,自然有你们的好处。”
那嬷嬷千恩万谢地去了,下人房又归于一片平静。
第二日,朱姨娘果然就拿着把金钗抵着脖子闯出了院子,一路闯到了荣熙院,哭喊着扑到了正在用早膳的威北候身上。
“侯爷,您可要给妾身做主啊!”
威北候一把就甩开了朱姨娘,心下暴怒,从前还觉得千娇百媚的这个妾室,是越来越没有规矩了!
朱姨娘被甩在地上,也顾不得疼不疼,又扑了过来死死抱住了威北候的腿。
威北候夫人放下手里的汤匙,也不动身,只冷眼旁观。
等到朱姨娘哭喊着把威北候夫人如何纵容一个外人谋取侯府财产,如何作践她之类的话说完,威北候的脸色,已经是疾风骤雨前夕了。
“夫人是这侯府的当家主母,她想如何便如何,何时轮到你一个妾室置喙?!”
威北候如同惊雷一般的怒吼把朱姨娘彻底震惊在了原地,什么?!
侯爷不是应该大发雷霆,然后把夫人怒斥一顿夺了她的管家之权吗?
这京城里里外外,哪家这样把家产全都填送给一个外人的当家主母,不得比这惨上无数倍?
可这,怎么会这样?
“侯爷,您是不是失心疯了?夫人她是要把侯府的银子全都送给一个不相干的外人啊!您居然不管吗?”
朱姨娘不知道侯爷是不是疯了,可她真是要疯了!
昨夜她半夜没睡,一直在想着要如何告石玉珍的状,如何在石玉珍被侯爷严惩之后想办法把侯府的理家大权拿在手里,可侯爷这意思,岂不是说石玉珍什么错都没有,她也什么都得不到?
怎么能有这么不公平的事情?!
威北候一而再再而三地亲眼看着自己的妾室挑战正室夫人的威严,再看看夫人坐在桌前一脸冷漠的样子,心中真是后悔,这些年,他怎么就为了这么一个没规没距,几两银子买来的东西寒了夫人的心呢?
“来人,拖出去,送家庙里去!”
朱姨娘的哭喊声更大了,但是威北候夫人始终连眼皮子都没怎么抬。
送去家庙又如何呢?
之前还说发卖呢,可这个这些年像是一根刺一般扎在她心里的人,还不是好端端地在她这里撒泼闹事?
“父亲,儿子以为,朱姨娘送去家庙的事情不急。”
朱姨娘双手紧紧抓着门框不放手,指甲都折断了也没换来威北候的心软,倒是从外面进来的徐成霖一句话拦住了拖着她的那几个粗壮婆子的脚步。
朱姨娘大喜,徐成霖也是怕,这侯府的家产落到别人手里吧?
威北候夫人站起身,看着儿子和女儿一前一后进来,脸上的冷漠尽数而去。
“你们两可用过早膳了?坐下再吃点儿吧。”威北候夫人满目慈爱,对儿子的话毫不在意。
她生养的儿女不会向着一个姨娘的,她并不担忧儿子为朱姨娘说情。
果然,下一刻就听见徐成霖冷声道:
“父亲,母亲这些年治家理事,里里外外没有不妥当的,也没有苛待过诸位弟妹和他们的生身姨娘,可如今朱姨娘屡次犯上,父亲就打算这么轻轻揭过吗?”
威北候一怔,那还要如何?
“我已经命人送她去家庙中……”
“若是父亲以为一个人犯了错,换个地方给她住就能算作惩戒,那人人都会犯错了,儿子以为,按家法,朱姨娘应当打上十板,再送去家庙,父亲以为如何?”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