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2章 青囊秘藏线索

  老的一批功成身退,新的一批风华正茂。

  中医行业正以不错的势头在发展,新旧更替,血液循环,待机更新。

  姚羽成立的岐黄研究所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因为稿费很高,而且计划每年会推出年度中医人物,因此受到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稿费放在其次,如果能被评上年度人物的话,那意味着在中医行业能够彻底成名,现在单以华夏市场而言,中医都是一个有潜力和很热门的行业,只要你成名成家,根本不愁工作机会。

  像药神集团和三味集团旗下的连锁中医馆都面向全球进行发展,所以你如果想要出国工作,也是不乏机遇。

  姚羽等审核人员每天至少得看二三十篇的论文,看论文是研究其中的逻辑和观点,比起给病人治病难度大多了,一篇论文至少要看半个小时,也就是说每天审核论文要花费十到十五个小时,工作量不是一般大。

  姚羽已经开辟业内审稿人,这些审稿人不是岐黄研究所的在职员工,而是中医行业的大拿,他们拥有审阅投稿人员的资质。这些审稿人不一定在乎那些稿费,他们更关注审稿人的身份,因为这标志着他们站在行业的顶尖位置。

  这些业内审稿人每个月只需要审核五篇稿件,稿件会有岐黄研究所的正式员工复审,如果出现两次失败审核,将被取消审稿人的身份。

  姚羽很赞同这种模式,因为可以加强研究成果与行业人员的互动性。初步的审稿人员已经达到两百多人,但这个数字还不够稳定,至少运营两年以上,才能够形成稳定的水池,现在还处于疯狂淘汰的节点。

  宋思辰是研究所的特聘人员,每天都会审阅各种各样的稿件,虽然大浪淘沙,稿件中肯定混杂着滥竽充数的内容,但偶尔还是会遇到惊喜,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见宋思辰高度认可自己成立岐黄研究所一事,苏韬也算是彻底松了口气。

  他现在是栽树,等十年二十年之后,再看看今天的举动,便可以知道是否有前瞻性了。

  宋思辰可以肯定的是,苏韬在做前所有为的事情,他每一步都在创新,每一步都是给中医的未来探索新的成长通道。

  宋思辰和窦方刚几年前坐在一起聊天,窦方刚总会感慨:“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看看自己的徒子徒孙,没有一个能够扛起振兴中医的重任,等他们这批老人离开这个行业,中医还能剩下什么?”

  但现在窦方刚不会说这些话,他不会轻易地给年轻人泼冷水,甚至还会主动地帮助年轻人分担压力,鼓励他们承担重任。

  华夏的人群素质在不断提升,勤劳勇敢、自尊自强的情怀从没有消失,即使一代瞧不上一代,但事实上每一代人都能担负责任,每一代都完美地诠释了华夏民族灵魂深处的韧性。

  宋思辰现在很满足,因为他终于可以放心地将中医的未来交给年轻人。

  苏韬将宋思辰送到楼下,师母温月珍非要拉着苏韬进屋坐,苏韬便让司机离开,届时自

  己打的返回酒店。

  温月珍给苏韬倒了一杯热茶,宋思辰从书房里取出一叠打印好的论文,交给苏韬笑道:“这篇论文的观点,我觉得挺有意思,你看一看。”

  温月珍在旁边削水果,皱眉道:“小苏,难得来家做客,你怎么总是找事情给他做,难道不能让他稍微放松一下吗?”

  宋思辰挑起剑眉,道:“我和小苏都是一类人,恨不得能把一秒钟掰成瓣用。你不信问问他,我为难他了吗?”

  苏韬接过论文,笑着与温月珍道:“师娘,谢谢你关心,我也好奇论文的内容了。”

  温月珍站起身,嘀咕道:“俩怪人。”

  苏韬快速浏览论文的内容,发现里面的概念很新颖,他提出要在中医行业分裂出一个全新的职业,那就是“中药定制师”。

  在中医的眼中,中药材的配比是随时要根据对象不同的状态进行变化份量和药材品种。

  因为病情虽然一样,但每个人的个体不同,导致药材效果也不尽相同。

  其实这也指出了西医的一个关键问题,每个西药包装盒子上都写着服用药物的说明,说明中将儿童和成人区分开来,但事实上这是不科学的。

  儿童医生在西医算是比较注意差异性的,他们会询问儿童的体重,根据体重计算药物配比的剂量,但事实上,成年人也需要这种差异化的配比。

  比如一米六身高的成年人,和两米身高的成年人,药水的剂量难道也一样吗?

  这名论文的作者认为,伴随着社会高度文明,人们对各种服务的需求也更加苛刻,如果中医想要破解现在的困境,可以考虑从“药物定制”的角度出发。

  现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尝试,并将之视作下一个工业变革。消费者想要购买一件衣服,可以通过手机拍照,然后再提出对衣服的要求,在一线的工厂会迅速得到指示,在极端的时间内制造出成品。

  这意味着未来人穿的衣服,没有一件相同,都是量身定制而成。

  现在这个作者便建议,朝这个方向努力,设立一个“中药定制师”的职业。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状况,定制一份适合自己病情服用的药材,工厂接到订单之后,立即开始生产。

  如果他的想法能够成功,意味着三味制药以后会有一条生产线,专门生产定制产品,每个患者使用的药材都不是统一的。

  苏韬不动声色地与宋思辰笑道:“我想见见这个作者,跟他当面好好聊聊。”

  这篇论文吸引苏韬之处,不仅在于观点新颖,还提出了不少实质性的执行方案,虽然还很青涩,但不少细节可以看出作者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

  苏韬始终认为,只要有了一个觉得对的方向,那就得大胆地朝这个方向迈步。

  宋思辰笑着说道:“我知道你会喜欢这种趋势性的论文。现在大部分来稿还是以学术论文为主,尤其是七大医派之间的争论,每天都会有很多戏码可看。”

  苏韬笑着说道,“唯有

  百家争鸣,才能百花齐放。”

  苏韬给姚羽发送一条信息,先见见这名论文作者,并跟他详谈后续执行的工作。姚羽有点意外,问,“怎么想投资他?”

  苏韬微笑,“知我者姚大哥。钱不是问题,关键是,我得看他有没有这个本事,从我手里成功地骗到钱。”

  “说骗有点过分了吧?”姚羽哑然失笑。

  “好的企业,都是靠一张嘴行骗,白手起家的。”苏韬笑道。

  其实自己何尝也是空手套白狼,才赚到了第一桶金。

  姚羽望着苏韬的留言,暗叹了口气,他知道苏韬见那个作者的用意。

  那篇论文写的方向是否正确,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苏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起那些理论研究者的兴趣,让他们知道,研究理论不仅是为争论或者稿费,而是有机会遇到更大的锦鲤。

  如果写得足够好,可以引起企业家的关注,那将会得到一笔惊人的投资。

  姚羽没猜错的话,如果那个作者足够幸运,将可以得到苏韬至少一个亿的投资。

  苏韬是一个营销专家,他擅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将某个事情炒热。

  ……

  返回汉州的路上,苏韬接到巫蛊门主谢茵茵的电话。

  她告诉苏韬,青囊秘藏一事找到了很大的线索,这让苏韬心头狂跳。

  自从第一本青囊残卷出现,苏韬内心深处就有一个念头,如果有机会一定要找到青囊门多年来秘密保存的中医宝藏。

  谢茵茵为了找到线索,也是历经千辛万苦,她带着自己最信任的几个人,将苗疆山区几乎跑遍。

  “青囊秘藏不出意外会在西岩山脉附近,我们询问当地很多年长的老人,在他们的记忆当中,经常会有很神秘的野医,在山川中行医。至于野医们用的药方,不像是野路子出生,所以我怀疑是青囊门人游医的痕迹。”谢茵茵解释道。

  青囊门人在野史中记载,曾经因为给帝王权贵治病,多次惨遭灭门。怀璧其罪,他们只能隐藏身份,在民间中暗中行医,不再世俗中表露自己的身份。

  “你别着急,我会腾出时间,与你汇合。”苏韬眼中闪过凝重之色。

  “在我们搜寻青囊门下落的时候,我们发现也有其他人在调查他们的踪影。”谢茵茵沉声道。

  “这也能够理解。不管青囊秘藏是否拥有传说中那么神奇,只要能找到他们的遗址,对中医而言是宝贵的财富。何况,传承这么多年,秘藏当中肯定收藏大量价值不菲的古董,足以让很多外行人也可凭此发家致富。财富总是能让人疯狂,甚至铤而走险。”苏韬冷静地说道。

  “对了,我缺钱。”谢茵茵突然道。

  “嗯,把银行卡发给我,明天我让人给你转账。”苏韬痛快地说道。

  挂断了苏韬的电话,谢茵茵轻轻地叹了口气。

  巫蛊门是否能够重新崛起,门人是否能过上新的生活,筹码必须得全部压在青囊秘藏上!...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中文网”,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妙医鸿途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