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商人的认识都停留在重利轻义这一层面,从儒家学说的角度去批判他们,去鄙视他们,鄙视金钱,鄙视商业,正所谓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乃至于多面性,这一点以往被反对儒家学说的人们所大肆诟病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了中国走向民主富强。
但是苏宁在真正理解了儒家学说对于商业的本意看法以及所带来的影响之后,却觉得,儒家学说的存在,很好的将中国社会的风气引导向了一个鄙视金钱重视道义的层面,并且长期维持,对于中国社会而言,这是有利的,因为一味的重视商业重视金钱,只会带来严重的资本家族控制国家的问题,类似于美国这些国家,所以,儒家学说对商业的歧视也有其正面影响。
当然,得到了什么东西,就要付出同样的代价去交换,这一点上,老天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所以苏宁觉得,失去了和资本主义大时代交流的资格就是这样的代价,中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却没有抓住最重要的机遇,继续弘扬国家学说的精神,以至于落得了一个非常凄惨的下场,并且一直持续着,这是中国的悲剧,二十世纪中国最大的悲剧。
而在这个时候,一切都还没有开始,一切都还是充满着机遇,苏宁不会让这个世界的大唐和中国失去这个机会,西突厥的试点就是第一步,那个世界的一切都要抛弃。重新走一条路出来,大唐所拥有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正是发展这一切绝佳的前提条件,保持着儒家的看法,并行百家之举,才是理想的社会。
虽然这一切都还是泡影,看得见摸不着,可这至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为了这个世界的中国可以走在世界的前列,可以发展成为世界第一的大国,这就再重要不过了,为了达成这个理想,纵横司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是值得的,那些商队的价值也就可以在这个时候体现出来了。
二十家豪门贵族的商队和二十家富商大贾的商队整装齐备,已经在长安城西北角军事大学旁边安营扎寨了,这几天出发之前的准备就是补缺补差,将他们所带上的所有东西上报给苏宁。苏宁记录在案,作为朝廷一方,这些东西如果是在路途中遭遇到抢劫等等受损。朝廷是要赔偿的。
朝廷也要讲诚信不是?儒家横行那么久。是个商人都算是个儒商,说话也要文绉绉的,生怕朝廷欺负他们,二十家豪门贵族的商队都有自己府上的护卫严格保护,但是他们因为是商人,所以不能有私人部曲。只能靠着大唐的三千驻军保护,这个安全等级瞬间下滑了一个层次,于是苏宁就宣布他们的货物如果被抢,而不是卖掉的,全部由纵横司负责赔偿。不让他们受损失。
看着他们狐疑的表情,苏宁只好拿出杀手锏——他们去多长时间。他们家中就有多长时间不用缴纳赋税,这是朝廷最大的让步了,你们可要知足!商人们大喜过望,朝廷的赔偿实在是不指望,世上哪有皇帝赔偿他们这些商人的?但是这个去多长时间就免多长时间的赋税,绝对是实打实的好处,这个要是呆在那里一辈子,一家一辈子都不用缴纳赋税,赚得钱都是自己的,不用担心那繁重的商税和可怕的税务官了。
就冲着这个,这些商人就露出了视死如归的表情,弄的苏宁哭笑不得,现在你们视死如归,以为去了就要死,等你们尝到了甜头之后,估计赶你们走都不会走了,那也好,拿你们做一个榜样,你们就是第一批大资本家,看看你们能走到哪一步,然后再做考量,朝廷这儿也要准备改变《商律》了,商律不改变,商业自然无从发展。
终于,在一大群人的注视之下,大唐远征西突厥商队朝着西北方向的西突厥出发了,浩浩荡荡近万人的大队伍,如果不是附带着巨大数量的马车牛车,一定是一只很雄壮的远征军队,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一支远征军,只不过是商业属性的远征军,他们要去开辟新的市场了,为大唐的货物开辟新的国外市场,达到促进外需的目标。
古代的商业一直以来都是自产自销,小小的规模,难以做大,任何一种行业想要发展成庞然大物,一定少不了地区之间的互相交流,古代的巨商是把生意做到了全国,所以称为巨商,但是要想成为商业精英,就一定要把生意做到全世界,有这样的眼光,商业才能发展,因为市场永远是最重要的。
现在他们还不大懂,等他们在西突厥尝到甜头之后,他们就明白了,什么叫做暴利,什么叫做高额利润,尝到了这样的甜头,把胃口给撑大了之后,他们就再也不会把目光局限在小小的关中了,他们一定会想着古代的商业荣耀之地——丝绸之路,那一条道路,才是真正的遍地黄金。
有了这样的信念,不用害怕商业发展不起来,等到丝绸之路被打通了,大唐的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就可以伴随着商业力量的渗透而渗透,重新掌握住汉家数百年都没能掌握住的西域,河西走廊,掌握住那里,然后联合那里的国家,虎视吐蕃,在青藏高原上练兵,让士兵掌握高原作战的诀窍,熟悉高原气候,这样的军队一定强与中原士兵。
历史上吐蕃的存在让大唐的后半辈子都不得安生,而且大唐败多胜少,主要原因就在于高原气候,大唐的士兵打不上去,吐蕃的士兵却可以随时打过来,大唐士兵上了高原体力锐减大半,头晕目眩,吐蕃士兵下达平原却是战力大增,哪有不败之理?所以就要用高原气候对抗高原气候。他们掌握西藏,我们就要控制青海,同样的海拔训练士兵,大唐优势装备之下,吐蕃不在话下。
这就是苏宁开拓西域计划的第一个大目标,干掉了吐蕃,控制青藏高原之后,就可以占据一个发兵中亚的重要中转站。当初高仙芝在恒罗斯战败的主要原因也有大唐士兵过少,对于西域的控制力不够强悍的因素;所以这一回,就不要什么名义上的控制了,派出外交官,派出驻扎军队,就直接控制了,不服就打,灭掉他们,直接设为大唐行政区。
打下来的最靠谱!
占据了西域和青藏高原。也就等于控制了现代中国的西部疆域,这个时候中亚还处在波斯帝国萨珊王朝的统治之下,也就是俗称的白衣大食。萨珊王朝已经是在末期的衰落时代了。但是历史上萨珊王朝和中国的往来还是不错的,关系也比较好,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萨珊王朝间的友好往来较频繁,《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中国交聘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的各种礼品,有珍物、驯象等。
萨珊王朝在大唐贞观六年,也就是明年的时候就会开始被阿拉伯军队攻击,在公元六百五十一年,也就是大唐永徽二年灭亡后。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斯曾逃到大唐,请求唐高宗李治派遣救兵抗击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入侵。高宗好像没什么兴趣,护送其返回今阿富汗锡斯坦一带于永徽十二年建立波斯督护府,但到永徽十四年终为伊斯兰阿拉伯所灭,中国史书上称之为白衣大食为黑衣大食所灭。
这里面的关系苏宁也大概可以理得出来,高仙芝的对手就是这个黑衣大食,黑衣大食的侵略性强于萨珊王朝,也就是说萨珊王朝对待中国是比较友好的,而且很衰弱,不强,但是伊斯兰阿拉伯就很强悍了,充满侵略**,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崛起,大唐的时间不多了,一定要赶在阿拉伯灭亡萨珊王朝之前搞定整个中国西疆,控制那里,然后厉兵秣马,介入中亚战争,控制中亚,和阿拉伯对抗!
同样的道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个时候,不管是西突厥,还是吐蕃,还是西域诸国,都要消失,或者依然以名义的方式存在,但是实际上已经是大唐的领土了,只有在自己的领土上战斗才能有归属感,苏宁不介意招收当地人进入军队,让他们用最快的速度汉化,那么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
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是时间却只剩下二十年左右,要在二十年的时间内做到这些事情,不可谓不难,但是又必须要做到,因为要是做不到的话,二十年之后又会迎来更大的打击,为此,大唐需要战斗,需要不停地战斗,期间还要扫平北方南方和东方的威胁,之后全力开拓西方,开始横跨欧亚之旅。
当然,到了那一步,阿三们的领地也是要收下的,那么大一块恒河平原不要实在是太可惜了,东南亚也要收下,产粮重地,海洋资源丰富,是大唐的海军和海上力量发展不可或缺的地方,大唐可以打通陆上丝绸之路,也可以打通海上丝绸之路,总而言之,一定要抵达欧洲,打遍全球,让大唐人的视野开阔起来,不再满足于一块中原之地,而要永不满足。
商队带着苏宁的雄心壮志离开了长安城,离开了所有人的视野,也将离开大唐的领土,去到别国领土之内,在异域他乡茁壮成长,成为一只巨大的吸血虫,把游牧民族的血都给吸干,然后再去别的地方继续吸血,为大唐的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的介入提供机会,为大唐控制西域努力奋斗。
所以什么武器都会是双刃剑,主要看使用的人是否高明,用的好了,害怕什么?直接用就是了,没人是你的对手,用得不好,自然不用说,死的很惨就是了,可是苏宁觉得自己可以用好这个武器,因为目前的商人只是单纯的商人,没有政治势力,也没有军事力量,将来也不会有,皇族和贵族不会把政治力量和军事力量给他们,当这些人见识到了商人的力量之后,他们也许会恐惧的。
“三明,你说,此事若成,我等该如何对待那些商人?他们不费一兵一卒,不费粮草,以突厥之力击垮突厥,如你所言一般,手段匪夷所思,放在国外还好,若是在大唐国内,岂不危险?三明,你可有对策?”杜如晦不知怎的,突然很先知的预料到了商人作乱的未来……
苏宁冷冷一笑:“当然有,早就准备好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