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春深了,晚青菜的蕾、油菜的蕾胀粉了,微黄的微开着,开在乡野;蚕豆的枝间绽放出许许多多的白色的黛紫色相间的花来;野蜂飞舞着、流连着,在这花与那花之间,成天介的不着边际地翻飞着、兴奋着,春天终于归来了;他们的巢穴大都筑在农民家的泥墙上,象一个个寂寞着的空洞;只是它们常常进错了别人家的门洞。
闷憋了好久的春雷,终于轰隆隆地在或浅或薄的云层之间颤响,惊起了冬眠的青蛙和昏睡的旱壳子;三、五只一直处于半失眠状态的老花田鸡,早早地在秧苗田里开了腔;呱噪着、鼓噪着乡间无限静寂的夜……
这天的早上,阿彩挎着一只黄篾篮子来到南安镇上,买嵌扣。
娃儿的罩衫叫五福桥南边的淑芳做好了,拿回来的时候急吼吼的,回到家里给细丫头上身一试,才发现门襟没有锁扣眼,要改还得拿回去店里,淑芳手艺挺好的,来店里做衣裳的人挺多的啊;就这个失误,想来应该是她徒弟做事不周整造成的;
自己买点嵌扣缝上倒也是省事了,省得小孩儿顽皮,掉了钮扣又要配缝。
走在北街头,靠近糕团店的时候,从街巷子南边弥漫来了,缸爿饼出炉的芝麻、葱花、猪油渣混合在一起的香气;这种食物的香气尤其的诱人。
在炉子前有几个等着的食客,拥堵在不宽的石铺街上,自然而然地,阿彩的脚步慢了下来;向散发着浓郁香味的档口张望。
三角钱两纸排的嵌扣,在袋兜里装着,但是,这也不是今天上街的唯一目的,细丫头要过小生日了,为娘的是记挂着的,再想去往茶馆店隔壁的面粉店里称上几斤面粉回家,给孩子们擀点面条,好给细丫头小庆生,对于生了三个男孩的阿彩来说,这细丫头才是她和阿盛特别欢喜的,一群男孩子在家里太过的烦皮,管了,也是管不住。
南安镇倒是不大,对于不经常上街的人,还是有一些巷子里的人家,你几乎连门也摸不到的。
就在这个当口,从烧饼店里走出一位高高大大个子的人来,手上的中号篮子里装满了东西,走到烧饼炉档口对着当手师傅说:“我定做的三只甜夹咸的烧饼,好了吗?”,循声听去,阿彩一眼看见是本队里住的木昌,连忙喊了起来:“木昌,你怎么在这里的,今朝也上镇的啊。”
寿村里的木昌,住在静世庙对过;一个平常跟在做白事念经的绞手师傅后面搭搭手、凑凑下脚的乡邻,也能三脚猫的扎点小芒库的半个手艺人。
三乡八里都统熟的市面之人;要说起家里的状况,也就和大多的劳苦民众一样,不做不拿的,也无多少结蓄和上世代的底嚢。老婆生了一儿一女,只是常年病歪歪的,团着一张看似营养不良的蜡蜡黄的脸。
就在做烧饼的当手师傅把三只甜夹咸的烧饼递到自己手上的时候,木昌听到有个尖细的女声叫着自己的名字,转头一看,看见围绕在烧饼炉子几个人外面的阿彩。
连忙应声:“阿彩啊,上街的,也买个烧饼吃吃啊”。
看见木昌手里灰报纸上托着的烧饼,阿彩一脸的笑容,说道:“你不是已经买好了吗?我还买个啥,难班遇见的,今朝你还不请个客啊”。
本来就是路过烧饼摊头的阿彩,也没有要买这热气烧饼的意思。想到市场上买把水面或者面粉就回转家去,况且口袋里的毛钱也不甚多余。
阿彩一番淡话说出口来,倒是木昌一愣了;本来这烧饼自己还没上口吃,准备带到一起做斋事的人家,给绞手当班的志臣师傅的,还有一个是小老四的名份。
肚里思量着,顾不上许多解释说出口;烧饼档口的其他人也应和了起来,“对的,对头的,手上拿着,有的,请个客也没嗲关系,反正都是吃进肚子里去的”。
木昌一时做了难,给是好给阿彩一个烧饼,自己不吃也行的,都是队上住着的邻居,不是远天三十里,吃了白吃,还不上的过桥人情;笑着说道:“难班遇上的,就请你吃个烧饼也没啥舍不得的,在外面跑跑走走的,我也不是小器的人。”
“一阵儿我还要去到余西河南的人家做事去,你帮我带点菜回家,一道跑”,说着,把手里的烧饼分了一个给阿彩;沿着光明酒店往南,再过去一点路就是菜市场口边的馄饨店了;想到上午还要做一大堆事情要做,不能空着肚子去;木昌说:“我早饭也没吃着,一道去吃碗小馄饨吧。”
嘴里嚼着甜夹咸的烧饼的阿彩,吱唔着说,“这个烧饼真不丑,味道真好吃”。跟着拎着中号篮子的木昌拐进了永桃馄饨店;找个座位坐下来,木昌叫了两碗小馄饨,又把本来要带到做事人家再带回家的拎来拎去的几件小菜驳到了阿彩的黄篾篮子里;这时间,热气腾腾的小馄饨端上台来,飘着些许的猪油荤星,还有青色的、白色的葱花末子点缀去上面,香气扑鼻。
阿彩去拿了两把铝柄汤匙,递了一把给木昌,面带憨笑地说:“今朝让你请客实在不过意啊,我这个人和人贼突兮兮惯了的,南北住的几个人,你是晓得我这个人脾气的,呵呵~呵”;木昌端起碗来,喝了一口馄饨汤,当然是有些烫嘴的,这才顺手接过阿彩递过来的汤匙,阿彩说:“慢点吃,汤烫的,不着急、不着急哈”。
事有巧合,人有巧遇。
木昌正和阿彩闷头吃着小馄饨;村北投的卓老四,把豆腐担子往馄饨店门口一搁,喊道:“老板娘,来碗馄饨,不要放葱花啊。”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