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林渊转过去的四万美元,威廉也不摆摊了,将东西一收,光速离场。看得出,他是真的急,刚才那话应该不假,要四万美元真的就是给妈妈治病。
老舅无话可说了。
原本是想着来捡大学生的漏,但这么一看,是来给大学生送温暖的呀!
“这东西,保真吗?”老舅指着另外一件物品,问道。
另外一件,是一块古玉,雕琢成双鱼的样子,活灵活现。
老舅虽然不懂鉴定,但古玉一直都是造假的重灾区,他是知道的。有些高古玉,造假技术非常高超,专家都要在上面栽跟头。
古玉的鉴定比较麻烦,包浆、沁蚀、玉质、形神、腐蚀、文饰、刀痕等都要注意。
所以,他从来不碰古玉,除非白送的。
“应该是真的。”林渊判断道。
他的底气,主要来源于寻宝仪。
从寻宝仪得知,这又是一件价值超过10万美元的宝物。
再结合他这两三天的古玩知识恶补,他认为这是一件汉代的古玉,因为上面有很明显的“汉八刀”痕迹。
玩过古玉的都知道,“汉八刀”是中国玉雕技法中十分有特色的技法,是葬玉文化带来的产物。
“汉八刀”的代表作品为八刀蝉。
八刀蝉的形态通常用简洁的直线,抽象的表现其形态特征,其特点是每条线条平直有力,像用刀切出来似的,俗称“汉八刀”。
“八刀就雕琢成的?看着不像。”霍青桐歪着脑袋说道。
林渊解释:“所谓的汉八刀,不是八刀,而是寥寥几刀,也有可能超过十刀。”
汉八刀的琢工极具特色,凡是真的“八刀工”,都是下“刀”既准又狠,起“刀”收“刀”,干净利落,而且多为“斜刀”,即一面浅,一面深。
后世虽有造假玉的不法之徒加以模仿,但终因脱离了那个时代,缺少神韵,加之作伪者的功力不逮,琢不出那种气势,总要留下许多破绽。
他们一边聊,一边继续逛下去。
“林哥,你看这件怎么样?”李秋水从路过的摊子上拿起一样东西。
林渊扫了一眼,笑道:“小作坊出品的,下料很猛呀!”
只见,那是一件青铜器。
青铜器是中国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几乎各朝各代都会铸造。
夏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器已经非常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
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陶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
“不过,它做得很精湛、了不起。依我看,估计是河南烟云涧制作的。”林渊接着说道。
“烟云涧?河南有这个地方?没听过。”周志明等人摇摇头。
“一个村子。”老舅倒是有所耳闻,怎么说他也是干这行的。
李秋水等人:“……”
想过“烟云涧”可能是个市,一个县,甚至一个镇,但没想到是个村。
那不认识也就很正常了。
林渊告诉他们,烟云涧是国内青铜器仿造第一村,村民们皆以制作青铜器见长,即便是专家也难以辨认其真伪。
“听说,那儿的一位普通的大妈所做的产品,都具备了入选博物馆的水准。无论是青铜立人、莲鹤方壶,还是青铜面具和越王剑等,只要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青铜器,在那儿都可以一比一地复刻。”
他们所仿制的青铜器极为真实,无论在纹样还是陈旧痕迹上都与原版高度相似,导致许多收藏家和鉴定专家纷纷遭遇失误。
“啊!那没有人管的吗?”乔宇凡惊讶。
按照林渊的说法,那整个村子都在造假,而且名声极大,政府不管?
“管什么?人家说那是继承和发扬非物资文化遗产,没问政府要补贴就偷笑了。”林渊。
此话一出,他直播间的人都笑了。
确实是这个理。
其他商品都会严打假货、赝品,但很少听说整顿古玩行业的,满大街都是古玩的赝品、假货,怎么严打?真取缔了,估计整个古玩行业都得凉。
甚至,你买到赝品,都没地方投诉、举报。
李秋水等人服了,一时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放下那件看着很古朴的青铜器,又从摊上捡起另外一样看着有点年头的东西。
林渊看摊主是个金发小伙,拿着手机看着什么,非常入迷,以至于林渊一行人在他摊前站了两三分钟,头都不抬一下。
这哪是摆摊?这是摆烂。
林渊凑过去瞄了眼。
好家伙!
金发小伙正在看中国的网文,那本小说,林渊好像也看过,叫什么图书馆来的。当时就听人说,那本小说在海外也很火,现在算是见识到了。
乔宇凡看林渊那吃惊的表情,顿时笑道:“我们国内的网文,还有短视频,在海外都很火。我舍友就老刷那些狗血剧,什么龙王归来等等,我都听吐了。”
偏偏老外看得津津有味。
可以说,爽文、爽剧在海外杀疯了。
实际上,近年来,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新载体,在全球范围内刮起“中国风”,被称为文化出海“新三样”。
正当李秋水要问的时候,林渊开口道:“这东西不错,挺开门的。”
李秋水心中一喜,立即朝正在看小说的金发小伙问道:“同学,这怎么卖?”
人家看得正入迷呢!当真是心无旁骛。
要是学习有这劲头,何至于读这种野鸡学校呀?
“同学!”李秋水不由加大声音。
这回,金发小伙终于从情节中走出来,还有点不高兴的样子。
“多少钱?”李秋水问。
“50美刀。”
这价格,倒也不能说贵,以美国的物价,一百几十美元买一件工艺品,正常吧?
这才是正常的大学生摆摊价。
刚才威廉开价四万美元,那是很特殊的。
李秋水也懒得砍价了,掏出50美元,递过去。
看到钱,金发小伙总算挤出点职业笑容来。
“还要别的吗?都是50美元一件。”他问道。
大家将目光看向林渊。
林渊微微摇头,带头离开了这摊子。
见此,金发小伙也不在意,将钱一收,换了个姿势,继续把精力放在手机的那本小说上,时不时还发出“给给给”的笑声。
“这是什么?看着很怪呀!”霍青桐问道。
只见,这看着像是一只青蛙,背上开了个口,有个小盖子。青蛙的脑袋低着,嘴巴微张。
李秋水也不懂:“不知道呀!但它是瓷做的。”
能把瓷器烧成这样,估计也只有中国能做到。
林渊说道:“这是文房宝物之一,叫水注、砚滴,用于贮水点砚的一种用具。现在大家不用毛笔,对这种东西很陌生。”
它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
最迟在东晋时期,就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人们在使用中发现,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往往水流过量,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这就是砚滴。
砚滴一般都有进水孔和注水的口,唐宋时期较为流行。
尤其是两宋时期,砚滴的制作多样,其造型有瓜果形、动物形,也有微缩小茶壶的形式。明清时期沿袭制作,有官窑、哥窑制品,还有玉石、玛瑙等制品。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