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洪只好无奈地拿回文章,此生第一次被申报退了稿。
冉洪有点儿沮丧,正欲告辞离开,史量才开口问道:“小冉,你的西服师傅,请得怎么样了?”
“应该差不多了吧,那边说是月底之前可以请到。”
“你来上海也有二十多天了吧,对上海感觉怎么样?”史量才继续问道。
“上海是个好地方,国际化大都市,许多方面在远东地区都是领先的,比辰都强多了。”冉洪实话实说。
“那你有没有兴趣留在上海,到我们申报来,先做一段我的助理,等过一段时间,看看你最适合做什么。再安排你的岗位。
待遇嘛,先拿每月150块大洋,以后看情况再调整,怎么样,考虑考虑?”
史量才的邀请,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而且,极具诚意。
一个是他给冉洪的职位,冉洪在撰写时政评论和报纸经营上,都体现出了不凡之处,但究竟哪方面更适合冉洪的长项与未来的发展,他还需考察考察。
二是所给的待遇,目前在申报,一般的记者、编辑的普遍月薪是40到100块,视工作年限和能力不同有所差别,中层干部,基本是200块左右,像方进山这种特别引进的人才,而且还是美国留学回来的,也不过才200多块。
而此时上海的物价水平,每月如果有40块,就足够一家三口舒舒服服过上中产阶级的优裕生活。
冉洪有些蒙圈儿,没想到,短短几天之内,继张镜湖之后,史量才也向他发出了邀请,他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
方进山接着劝道:“小冉,修公非常看重你,也和我商量过几次,希望你能留下来,咱们一起把申报做大做强,大哥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你,申报和上海非常适合你的发展,你想想,回辰都做个小饭馆儿的掌柜或者服装店的掌柜,哪会有在申报工作强,不论从生活条件还是待遇各个方面,完全没有可比性,兄弟,留下来吧,和修公,和大哥一起做点有益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事情。”
冉洪沉默着,思考着,说一点儿也不动心是假的,史量才的邀请可比张镜湖的邀请,要有诱惑力得多。
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而是申报这种性质的工作,非常类似与他前世的工作,这样相当优越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以及上海这座相对国内来说最现代化的大都市,都对他有着一定的吸引力。
别看他口口声声说没考虑过留在上海,真有这个机会的时候,还是难免有些动心。
这也是一个人面对诱惑时的正常反应。
过了一会儿,冉洪才开口说道:“修公,方大哥,谢谢你们的邀请,我很感动,不过,还是给我点儿时间考虑考虑,我会尽快给你们答复的。”
说完,就礼貌地告辞离开。
冉洪走后,史量才问道:“进山,你觉得这小子会同意留下来吗?”
“我还是觉得百分之五十的可能吧,这样,我这两天私下再找他好好聊聊,做做他的思想工作,尽量说服他留在咱们申报,这小子,主意多,能留下来,绝对能起到很大作用。”
“好,你再找他谈谈,不行待遇上再加点儿都可以。”
回到旅馆之后的冉洪,没有再考虑史量才的邀请,而是一门心思地改起了文章。
此生第一次被退稿,反而激起了他的好胜心,好歹在前世,他也是大学中文系毕业,竟然被现在的申报退了稿,他实在有点儿气儿不顺。
这次,他除了主题没有更改以外,把文章几乎是重新写了一遍,俗话说,愤怒出文章,这次退稿,反而让他的这篇文章更加犀利,更加充满了火药味儿,正好切合了文章的主题。
改写完这篇文章,冉洪意犹未尽,干脆又把关于直系皖系之间战争的文章也重写了一遍。
只是,他这次听从了尹昌衡的指点,在呼吁国内停止内战的主题下,粗略地谈到了他对直皖战争走向的分析及对结果的预测,尤其重点谈到吴佩孚将军,给与了他极高的评价。
两篇文章写完,冉洪仔细审了审稿,感觉比上一次写的,在遣词造句上,在分寸把握上,都出色了许多。
他更没想到的是,因为最后一篇文章吹捧了吴佩孚,他还无意中结了个善缘,给自己后来的发展拓宽了渠道。
冉洪自那天拜会尹昌衡,受到警告之后,心里对尹昌衡极为感激,此后几乎每隔一天,都会去看望尹昌衡。
说起来,两人的年龄、地位差距不小,但奇怪的是,两人竟然经常能够聊到一起。
尹昌衡,年纪轻轻就骤居高位,享受过烈火烹油般的鲜花和掌声,而后的牢狱数年,尝尽了人间百味,又研习了《易经》,对世事有着深刻的洞察与领悟。
冉洪呢,胜在来自前世,清楚未来的发展方向,虽然名义上文化程度不高,但实际上,早就超越这个时代的大多数人。
所以,两人在谈及时事政治、人间百态与历史上的事件、人物时,常常各抒己见,争论不止,却又时常殊途同归,彼此认可对方的观点,就这样,随着不断的沟通,随着讨论的深入,两人逐渐熟悉起来。
这天,两人又喝着茶,谈着当前时事,尹昌衡问道:“小冉,以你的观点,你认为,国内目前的各方势力中,哪个最后能够成事?”
冉洪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南边,只有广州方面,最后能够成就大事。”
尹昌衡不解地又问道:“你不是非常推崇吴佩孚吗?难道他也成不了大事?”
冉洪笑了笑,自信地说道:“吴佩孚有强烈的民族观念,本人又骁勇善战,善于练兵,善于带兵打仗,为一时之雄自然没有问题,甚至未来几年,称霸中原也有可能,但说到成就大事,统一全国,他还远远不够。
一是他终究是个旧式军阀,眼光有限,恐难适应时代的发展,二呢,他在直系毕竟不是老大,直系不服他的人不少,而他又刚愎自用,不善于团结袍泽,所以,这就给他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