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桓一身赤色的官袍,头戴豸冠,腰佩长剑,大步流星的走进了未央宫。
其实朝廷的官袍,多年来变化很多的。
汉朝对五行之说颇有讲究。
而东汉的国德乃是火。
大多的官袍是以黑色和赤色为的主,而且赤色比较尊贵。
文官和武官之间,最大的区别,还是帽子,文官是以进贤冠为主,但是武官,基本上都是带上豸冠,豸冠就好像插上双翅一样的,看起来更具煞气一点点。
这时候文武百官也是进朝的时间,只是大家没有什么胆量和大将军攀谈,远远的看着,走进来的勇气都不多了。
倒也是有头铁的。
“拜见大将军!”蔡邕的官袍是黑色的,头上的进贤冠也尽显了他一代文官,经世大儒的风采。
“蔡祭酒!”
李桓笑了笑,很温和的打招呼:“早上好啊!”
“大将军身体好多了吧!”蔡邕也问候了一声。
“年轻人,没别的,就身体硬朗,死不了养个一头半个月,就能完好如初了!”李桓非常耿直的说道,还做出了姿势,表现出自己强壮的身体。
“的确,年轻人就是身体好啊!”
蔡邕有些忍不住感概起来。
感慨的不仅仅是身体好,更是年轻人,这个年岁不及冠,甚至还称呼不上青年的少年,如今却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了。
一想到日后文武百官要匍匐在这个少年的凶威之下。
他多少是有些难受了。
他相信不仅仅是自己,朝廷之上,很多很多人,都是不舒服的,因为他太年轻了,他的年轻,就是一面倒视镜,让多少人给照耀出了自己的无能。
“蔡祭酒也要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才行啊!”李桓提醒的说道:“有些人很疯的,要是知道蔡祭酒天天不把自己的身体当一回事,日以继夜的操劳,说不定就会迁怒旁人了,到时候做出点什么,我可真不能保证啊!”
“大将军就如此纵容她吗?”蔡邕眯眼。
“没有纵容,也不会纵容,她得到的,都是她付出努力的,我只是给了她一个平台去展示她毕生所学,这世界要公平点,总不能她一个身份就否定她的全部!”
李桓微微一笑:“再说了,我们西凉人在你们眼中,不也是离经叛道之人吗,愿为西凉谋之读书人,屈指可数,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要热脸凑上你们冷屁股,总有人愿意为我们谋的!”
他对蔡琰好,还真不仅仅是因为蔡琰的国色天香,独特气质,更并非是男女那点情愫,是因为蔡琰真能让他轻松下来了,大将军府上大小事情,蔡琰都能处理的妥妥当当。
关键是,她懂进退,明事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该做,她心里面那盘账,非常清楚,所以不会逾越底线。
最好到现在为止。
最忠诚李桓的,不是胡轸,不是李真,不是贾诩他们,而是蔡琰和苏娘子她们,因为她们心中非常清楚,普天之下,愿意给她们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的,不会有第二个人了。
护住李桓,就等于护住她们的前途和未来,早已经捆绑起来了利益,让她们倾尽一切来为李桓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你不怕适得其反?”蔡邕提醒李桓。
一旦蔡琰他们的身份暴露出来了,李桓就会被士林口诛笔伐。
“该来的总会来,我肩膀还算是宽厚,扛得住她,我就看看,谁愿意来送死而已!”李桓咧嘴一笑,笑容之中带着森冷的杀意。
他是一个护短的人,自己的人,拼命也要护住,谁来挑衅他的底线,那么他不介意提起屠刀,开一开着杀戒。
最近他吃素。
总想着用和平的方式去解决所有的问题,或许就给人一些可挑衅的形象了,但是谁要是来挑衅一下,他也不介意翻脸的。
前殿三殿之一,南部宫殿。
这是上朝觐见的大殿。
这算是李桓第二次上朝了,上一次,还是他肃清长安祸患的时候,再一次上朝,总有一种感觉,物是人非啊。
当初的朝臣,几乎那是大清洗。
太师嫡系走的走,死的死,天子的保皇党,那也是大变样子,然后新的一股政治力量也在这时候成型了,这叫大将军党,人都是趋利避害的。
忠臣其实在雒阳的时候,真死的差不多了。
这时候墙头草特别多。
谁强向谁靠拢。
如今大将军当政,自然是向大将军靠拢。
大将军站在朝上,这大将军党羽自然就是最多,当然,那些是真心,那些是滥竽充数的,还有那些是人在李门之下,心在汉室之中的,还真分不清楚啊。
陛下上朝,众官膜拜,山呼万岁。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震耳欲聋,在大殿之中不断的回荡。
“众爱卿平身!”
天子还是隔着屏风,他倒是想要撤掉屏风,可撤掉屏风,代表他要亲政的态度,这时候要亲政,那就等于挑衅大将军的威严,破坏的是如今朝廷的团结。
而他的年岁来说,还不足以亲政。
不过不得不说的就是,李桓过于优待他的政策,让他有了一点放纵,相对于太师在朝的拘谨,这时候的天子,略微有些放肆起来了,更加主动很多。
“诸位爱卿今日可有什么上奏的?”天子的主动,就是一个信号,让在场的文武百官都有些蠢蠢欲动起来了。
只是大家这时候的眼神,都看着李桓。
李桓居于百官之首,他很讲究规矩的,不仅仅在进大殿的时候,把佩剑都解下来,也没有如同太师那样,在朝上给自己安置一个位置,示意可以和天子平起平坐的意思,他遵守一个大臣的礼数,恪守君臣之道,给足了天子面子。
可他这处处显得遵守规矩,反而给很多人警惕,看着他的背影,都生出了一丝丝的忌惮来了。
李桓是大将军,万石秩俸,乃是与宰执,三公并肩,朝廷之上,陛下之下,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最高官位了,也就是说,他只要实权,除了天子,他无需与任何人交代。
“陛下,臣有奏!”李桓站出一步,微微有些谦虚的开口,然后把一份奏本从长袖之中拿出来了,这长袖就是好,能藏得下太多东西了,他把奏本递给了宦官,让宦官送给陛下,然后继续开口说道:“自朝廷迁都长安以来,朝廷上百官不安,政务纷乱,行事效率过于偏低,百姓不得安居乐业,臣以为,当重拾尚书台,甄选尚书台尚书,挑选议郎,侍中,以充实尚书台,以尚书台而行天下政务……”
尚书台本来就是政务中心,但是自从武夫当国,权力就被瓜分了,仿佛成了一个摆设一样。
在这个时候。
在这个关头。
李桓重建尚书台,这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有些诧异的,因为站在李桓的立场,大将军府代政,才是巩固大将军权力的最好办法。
一旦重建尚书台,把政务交给尚书台,那么尚书台就会瓜分掉大将军府很多的权利。
这时候很多人开始揣摩李桓的意图。
甚至更加险恶的认为李桓这必有图谋,唯恐这里面有什么陷阱。
少年天子的心里面何尝不震惊,但是他最近在蔡邕的调教之下,特别是蔡邕用一盘一盘的棋局,时时刻刻教他的练字,锤炼他的心境,让他开始变得稳重起来了。
他面不改色的看着奏本,奏本的字很清秀,但是写的很有条理,最少是看不出来什么猫腻的,就是一个大将军,一心为朝廷着想的感觉。
可他总感觉哪里不对劲的,又说不上来。
“大将军之提议,诸卿可有什么想法!”天子看着文武百官,幽幽的问。
大殿上,有些安静下来了。
半响之后。
还是蔡邕开口了,他站出半步,拱手行礼:“陛下,臣举荐一人,可担任尚书台之职!”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