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父偃,齐国临菑人,复姓主父,名偃,西汉武帝时期大臣、政治家、学者。早年学纵横术,家境贫寒,成年后开始游学,先游齐地诸侯王子门下,却被儒生们排挤。后来,到燕、赵等地,皆不受重视,受到卫青举荐,武帝却并不任用。将《九事》递到皇宫,被召见,被武帝拜为郎中。
此后,一年得到四次升迁,由郎中升到了中大夫。赵王诬陷主父偃受贿,逼杀齐王,后查实虽有受贿事,但并未逼杀齐王。武帝想宽恕主父偃,但御史大夫公孙弘劝汉武帝杀主父偃安定人心,被处死。
主父偃,学习战国时纵横家的学说,晚年才学习《周易》、《春秋》、诸子百家的学说,游学于齐国读书人之间,没有谁肯厚待他,而且排斥他,他无法呆下去。家贫困借贷无门,就到北地燕、赵、中山游学,也没人赏识,当门客很难,他认为各诸侯国不值得去游学,就西入函谷关,去见大将军卫青。
卫青屡次向武帝推荐他,武帝不肯召见,他带的钱已花光,留在长安亦已很久,诸侯的宾客们都很讨厌他,于是他向武帝上书。早上进呈奏书,傍晚武帝就召见他,他所说的九件事,其中八件是法律条令方面的事,一件是关于征伐匈奴的事。徐乐和严安的奏疏,也送呈武帝,武帝召见了主父偃和徐乐、严安,说:“你们都在哪里啊,为何我们相见得这样晚?”于是,武帝任命他三人为郎中。
主父偃屡次进见武帝,上疏陈说政事,武帝下令任命他为谒者,又升中大夫,一年当中,四次提升他的职务。
主父偃向武帝说:“古代诸侯土地不超过百里,很易控制,如今诸侯有的竟拥有相连的几十个城池,土地上千里。天下形势宽缓时,容易骄奢淫乱;形势急迫时,则倚仗强大联合起来反对朝廷。现如用法律强行削减他们的土地,反叛的事就会发生,以前晁错的做法就出现这种情况。如今诸侯中有的有十几个子弟,而只有嫡出长子世代继承,其余虽也是诸侯王的亲骨肉,却无尺寸之地的封国,那么仁爱孝道就得不到显示,希望陛下命令诸侯可以推广恩德把土地分割给子弟,封他们为侯,子弟们高兴实现了愿望,武帝用这种办法施以恩惠,实际却分割了诸侯王的国土,没削减他们的封地,却削弱了他们的势力。”武帝听从了他的计策。
主父偃又劝武帝说:“茂陵刚建县,全国豪强富人使百姓作乱的人,可迁徙到茂陵,内则充实京城,外则消除奸猾之人,这叫不诛而害除。”武帝又听从了他的主张。
此外,尊立卫子夫当皇后,揭发燕王刘定国的阴私,主父偃也有功。主父偃盛称朔方土地肥沃富饶,外有黄河险阻,蒙恬在此筑城驱逐匈奴,可省去内地转运和戍守水运的人力物力,这是扩大中国土地消灭匈奴的根本。
武帝看完将他的建议交给公卿们议论,都说不利,公孙弘说:“秦朝曾调发三十万人在黄河北筑城,终未修成就放弃了。”主父偃仍然极力陈说在朔方建城之利,武帝竟采纳主父偃计策,设置了朔方郡。
大臣们畏惧他,贿赂他的钱累计千金,有人劝告他:“你太横行了。”主父偃说:“我从奋发游学以来已四十余年,志向得不到实现,父母不视我为子,兄弟们不收留我,宾客抛弃我,穷困时日已久。况大丈夫生前如不能列五鼎而食,死后就受五鼎烹煮之刑好了。我已到日暮途远之时,所以要倒行逆施,横暴行事。”
主父偃向皇上讲了齐王刘次昌,在宫内的淫乱行为,皇上任命他当了齐相。主父偃到了齐国,把他的兄弟宾客都召来,说:“以往兄弟不给我衣食,宾客不让我进门;如今我作了齐相,诸君中有人到千里之外去迎接我。我同诸君绝交了,请别再进我的家门!”
于是,他就派人用齐王与其姐姐通奸的事来触动齐王,齐王害怕像燕王刘定国那样被判处死罪,就自杀了,有关部门把这事报告给武帝。
起初主父偃当平民百姓时,曾游历燕地和赵地,等他当了大官后,就揭发了燕王的隐私。赵王刘彭祖怕他成为赵国的祸患,想要上书皇帝讲述他的隐私,因主父偃在朝中,不敢揭发。等他当了齐相,走出函谷关,赵王就派人上书,告发主父偃接受诸侯贿赂,诸侯子弟中很多因此而封侯。
等到齐王自杀后,武帝大怒,认为是主父偃胁迫齐王自杀的,就将他下狱审问。主父偃承认接受贿赂,实际上没有胁迫齐王自杀,武帝不想诛杀主父偃。
这时,御史大夫公孙弘就对武帝说:“齐王自杀,没有后代,封国被废除变成郡,归入朝廷,主父偃是这事的罪魁,陛下不杀主父偃,无法向天下人交待。”于是,武帝就族诛了主父偃。
主父偃,正受宠显贵时,宾客数以千计,待他被灭族而死,没人为他收尸,唯独洨县人孔车为他收尸并埋葬了他,武帝后来听说了这件事,认为孔车是位长者。
主父偃,有四次上书对汉朝政治影响深远:其一,主张行推恩令,令诸侯得推恩分封子弟为侯,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汉朝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皇帝专制的权利;其二,建议迁徙天下豪杰富户于茂陵,一方面削弱了地方大族的势力,另一方面也充实了京城;其三,建议在朔方屯田设郡,充实了北方边境,有效地防止了匈奴南犯;其四,建议立卫子夫为皇后,使宫中及朝堂得到了稳定。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