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电动工具

  回去之后,两人在办公室聊了聊下一步的工作。

  不过其实没什么好聊的,基本上来说能做的都做了,不能做的也只能先放着。

  现阶段除了液压压型机的制造,其他的按部就班就行。

  至于说三种发动机的测试,现在厂内的测试已经完成了,但是路测则没办法了,匹配的车辆没有造出来,于是卡那了。

  当然,工人们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将发动机放进之前仿制的摩托车上,改装之后,完全可以做到。

  汽车发动机就找辆旧车,最好是发动机出问题没法用的,好好的检修一遍安上去,也可以为未来造汽车做准备,不至于到时候对汽车的构造两眼一抹黑。

  这些也得到了技术员们的支持,在他们的眼中,这也是他们学习的好机会!

  所以这件事就被反映上来了,但是这件事必须由技术负责人钟国栋点头才行。

  王厂长找他的原因也有这点。

  听完这个,钟国栋也觉得不错,于是说道:“这个方案我同意了,不过车辆进行改装的话,让技术科计算出应力数据后,确定改装方案后,再进行实际改装,不能胡干蛮干。”

  王厂长对此也是同意的,这是要人开着出去的,事关人命,不能马虎。

  之后钟国栋就跟王厂长一起去了技术部,在详细的讲了一番之后,他就下了命令,要求在汽车过来后,进行受力计算,确保发动机装进去不会出现问题。

  同样,如何跟原来的变速箱啮合,也需要他们来确定方案。

  总之这不是个小工程。

  当然,钟国栋也会在场,毕竟他最近正在进行汽车的设计,看看别人的设计也是好事。

  汽车很快就弄来了,为了支持这个研究,王厂长特意去了机部,跟老领导要的。

  毕竟最新的小汽车基本上都集中在那里,坏的也不例外。

  所以很快一辆九成新的坏的小汽车就被运过来了。

  这辆汽车的故障是发动机坏掉了,经过老大哥的工程师的判断,应该是发动机内部出了问题,想要修的话就需要从他们国内调新的发动机,不过发动机加运费的价格都快赶上一辆新车了,于是就这么搁置下来。

  原本国内的机修厂是想自己修修看的,结果被阻挠了。

  老大哥的工程师的意思是这是新车,反应回去的话,或许不需要出发动机的钱,只需要出点运费就行。

  当然,与原厂交涉后,得到的回复是他们要派工程师过来进行确定到底是谁的责任,不过他们工程师比较忙,需要等一等。

  然而这一等就是好几個月,结果到现在,也没人过来确定,于是在听说京都重工要做汽车发动机乃至汽车的事情,立即就想起来这台被扔到汽修厂仓库好长时间小轿车。

  于是这辆好久没人管的小轿车就被送到了京都重工。

  这辆汽车钟国栋并不认识,其实也正常,他又不是汽车领域的人。

  不过他不认识,王厂长倒是如数家珍:“GAZM20汽车,车身尺寸为4665mmx1695mmx1590mm,整车重量约为1460kg,采用后轮驱动方式。最初的GAZM20搭载的是2.1升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为50马力,装备了转向灯、电动雨刷器、四轮液压制动器、电加热器和AM收音机等配置。”

  说完这个数据,王厂长突然看向钟国栋,对比起自己厂里生产的四缸发动机,这四缸发动的马力怎么这么低?

  实际上自己制作发动机的这个数据不算高,毕竟是铸铁发动机,自重让它的功率下降了不少,若是换成全铝的,他所设计的发动机的达到150马力不成问题,若是再加上涡轮,180到190也是可以期望的。

  钟国栋对于王厂长看过来的眼神没有任何表示,因为这本就是正常现象。

  要是系统出品连这个的水平都没有,那还玩个Der啊。

  很快,汽车就被送往了装配车间,在那里,装配工人们早就做好拆卸准备了。

  小汽车运来后,技术员和装配工就开始了拆卸。

  伴随着零件的拆卸、记录,小汽车慢慢的变成了零件状态。

  最后,将发动机和变速箱以及启动装置拆下来之后,整辆汽车只剩下底盘框架没有被拆开。

  当然,既然拆了那就拆到底。

  于是连同框架,都被拆成了零件状态。

  完成拆卸之后,工人们开始对零件进行维护。

  之后便是技术科的工作了,他们必须找出合理的方案进行改装。

  当然,这并不耽误工人们将底盘等部件装起来。

  技术科的人开始忙碌起来,钟国栋自然也没闲着,他也时不时的回去作图——从被拆卸的汽车上得到的灵感。

  果然,工作和学习就要结合起来,才能提升得更快,由此可见,教员让学生学习工作五五开的想法是对的,死记硬背只是应试教育下的僵硬产物,最终你还是要到厂里进行再学习才能有工作能力,既然如此,何必费事?不如直接一边学一边进厂实习。

  小汽车的方案在反复计算和讨论中慢慢成型。

  经过一个周的讨论,汽车改造方案终于被全体通过。

  之后便是零部件的制造和热处理,以及对之前的地盘上的安装孔的修补处理。

  这些都是在进行改装前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处理好这些后续的改装工作才不会对整个底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而这些工作全部搞完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两个周。

  认真的检查过所有零件之后,技术员们点点头表示认可。

  之后便是装配工人上场。

  之前的准备工作,所有的孔都已经打好了,所以这次装配只需要把螺丝拧紧就可以。

  对于装配工人来说,这是小菜一碟。

  不过整个车辆十分复杂,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装配,那是不可能的。

  因此钟国栋并没有在现场继续观看,将工作交给技术人员之后,他便回去开始设计自己刚想到的一个工具。

  那便是便携式电动打孔工具,也就是俗称的手电钻。

  灵感来源就是这次改装为了打孔不得不去台钻上,甚至为此折腾了不少时间。

  这种情况下,手电钻是个不错的选择。

  实际上电钻早在1895年就被国外公司Fein制作出来了,不过这款便携式打孔工具实在有些不太便携,这款最初的电钻重约14公斤,外壳由铸铁制成,能够在钢板上钻出4毫米的孔。

  后续的时间电钻经过了数次发展,也变得越来越实用。

  一直到了1960年,甚至出现了能够使用电池的电钻以及能够调速的电钻。

  可以说已经十分接近2024年所见到的打孔工具了。

  当然钟国栋并不了解这些,毕竟他又不是什么百晓生,之前也没有特意关注过这些情况。

  不过就国内的情况来看,目前并没有他他所认知中的手电钻。

  实际上国内现在已经有类似的产品了,不过实用性并不太高。

  此时钟国栋十分庆幸能够有一个生产电机的车间,特别是还建立了烧结车间。

  烧结车间是厂子能够生产出合格的电机的关键。

  毕竟有了烧结车间,可以自己生产合格的磁铁。

  因此像手电钻这样的工具,除了京都重工之外,别的厂根本无能为力。

  而且这种小产品似乎也是可以出口的,后续也许可以生产出带蓄电池的版本。

  当然这个版本距离还比较远,毕竟合格的蓄电池现在都没有。

  等着积分多了,他或许会兑换这方面的知识,交给上面找人来研究,但现在的他的确没有那么多积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四合院:愿此行终抵群星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