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诗佛王维

  王维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

  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人生有四大悲事:幼年丧母,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但是从来没有人说,如果上天把这四大喜和四大悲几乎都降临在同一个人身上,他会怎样。

  王维,就是这个被频频眷顾的人。

  上天如果给他这只手里一颗糖,就一定会夺走他另一只手里的苹果。

  不过,残忍的上天还是保留了一点点怜悯,给王维留下了他的母亲。

  正是因为这一点点生之希望,王维最终成为和李白、杜甫并列的盛唐三大诗人。

  “王维出生于武则天统治的时期,号摩诘居士。”

  “王维的父亲是河东王氏,母亲是博陵崔氏。”

  “因为王维的母亲崔氏信仰佛教,所以以摩诘菩萨之名给王维取字摩诘。”

  “由于王维父族和母族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所以王维在如此的家庭中长大其见识和才华远不是一般人士可比。”

  “并且王维在幼年时期天资就已经高于同龄人。”

  “尽管在王维九岁时,其父的去世导致家中家道中落。”

  “但母亲崔氏仍然没有落下孩子的教育,王维的少年和童年时期就在陪母亲卖画以及学堂中度过。”

  “在唐玄宗继位的开元年间,王维年及弱冠。”

  “为了博得一举功名,王维下定决心入京赶考。”

  “少年鲜衣怒马,才华横溢,一入盛世长安,受文人墨客所相追捧,王维时常与文人志士同游。”

  “也就是在那段日子,王维在重阳节随同好友登高之时。”

  “望眼前之山水景色念家中亲人,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千古名句。”

  “王维在长安游荡了几年,直至19岁时才去参加科举考试。”

  “不幸的是,颇有才名的王维未在本次科考之中取得名次。”

  “为何自己一生才华却得不到赏识呢,王维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在王维苦恼之际,他的一位好友寥寥几句将王维从浑沌之中点醒。”

  “这位好友对王维说科举若不行卷,如同欲书而磨不研。”

  “行卷是指科举学子在参加科举考试前,需要将自己的政见文章写成卷轴,投递到皇家贵族朝中显贵的府上,以获得其支持,延长自己的声誉。”

  “一语点醒梦中人,王维经此好友一点拨。”

  “在二十一岁这年,除了专心自己的科举备考之外,还创作了一曲《郁轮袍》做为自己的行卷之用。”

  “也正是这一曲《郁轮袍》,让玉真公主痴迷不已,听得如痴如醉。”

  “使得王维夺得玉真公主芳心,玉真公主也在王维科举之时出力颇多。”

  “因为玉真公主的原因,使得李白同王维虽然处在同一个时代,但却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交集。”

  “但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天性豪放不羁的李白和闲适淡雅的王维。”

  “哪怕是有所交集也没有办法进行神了的思想交流,没想办法达到思想共鸣,所以李白和王维注定是无法成为至交好友的。”

  苏轼:王维治愈生活的三把钥匙,接受、改变、离开。

  论及唐朝风流人物,绕不开李白、杜甫、王维三人。

  李白犹如天上谪仙,可望不可即。

  杜甫一生忧于国破,愁于民苦,活得逼仄,我们难以承受其重。

  唯有王维是真实的,他对待生活的态度,为普通人提供了一种温润平和的人生模式。

  王维出道即巅峰,绘画、音乐、诗歌各为一绝。

  一到京城,如龙入大海,声名鹊起于王公甲胄之间。

  十七岁时,以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震动文坛,时人赞其才子之姿。

  二十岁不到,以一曲《郁轮袍》,赢得玉真公主的赏识,敲开了仕途之门。

  可是等他要摩拳擦掌地大干一番时,却被命运摁倒在地。

  开元九年,王维走马上任太乐丞,负责音乐、舞蹈等教习。

  然而供职仅数月,属下伶人私自舞黄狮子。

  黄狮子舞专供皇帝享用,此行为实属不敬。

  王维受牵累,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也就是管理仓库的工作。

  少年凌云志,自诩人间第一流,谁不心高气傲。

  这样的变故与落差,足可让人一蹶不振,可王维却心平气和地接受了刁难。

  他登山涉水,寻幽探胜,总是兴尽而归。

  他去道观、佛寺谈道论禅,去乡野山林拜访隐士高人。

  在畅游中,在交友中,被贬的郁结之气也慢慢散尽。

  但命运似乎还不想放过王维,前半生对他有多偏爱,后半生对他就有多残忍。

  开元十九年,与他患难与共的妻子难产而死。

  人生四大悲事占其二,中年丧妻,老而无子,猝不及防地把王维锤入人生谷底。

  王维恸哭过,形容枯槁过,为了纪念这段爱情。

  他孤居三十年,终身不娶。

  但逝者已逝,生者如斯。

  王维扫掉心中的阴霾,看开苦乐两境。

  他返回长安,与宰相张说等人积极来往,以期日后能有所提携。

  在吴越游历时,身临名山秀水,联想古人描绘景色的诗句,欲与他们争胜。

  便有了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名句。

  世事浮云何足问,不如高卧且加餐。

  事已至此,何不坦然接受,耿耿于怀,终究伤害的是自己。

  “在一年精心准备之下,王维一举夺下了进士的位置。”

  “年少状元,走马观花,同曾经那位点醒他的好友,诗词歌赋好不风光。”

  “当然,到处点醒他的那位好友身份并不平凡。”

  “他是当朝歧王李范,也就是杜甫诗中歧王宅里寻常见的那位歧王。”

  “王维在本次科举之中取的进士,被授予太乐丞的职位,主管宫廷乐器舞蹈。”

  “王维在任太乐丞后,意气风发。”

  “常常与歧王李范一起,在歧王宅里招待文人墨客,风光无比。”

  “可惜好景不长,王维仅仅担任了太乐丞几个月。”

  “就因为手下之人违反规定,表演了只有皇帝才有资格观看的舞。”

  “被贬为济州参军,远离长安。”

  “王维年少失圣心不得志,在被贬为济州参军后没有时常回想起在长安诗意人生的日子。”

  “越发郁闷,最终是王维的母亲用佛教的说法参透了他。”

  “王维的母亲向王维说明了给他取名维,字摩诘的意思。”

  “是希望他无论做什么,经历什么最终都能够回归本我,回归净土。”

  “在母亲的调拨下,王维开始回归自然,寻找人活在世的意义,追求一方净土。”

  “并在几年后离开济州,在淇水之上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休闲日子。”

  “也是在这段时间里,王维开始追崇陶渊明的田园主义,好不快活。”

  “也是在此时,王维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王维的休闲日子才过不到几年,面对家中的经济困难。”

  “母亲年迈多病,家中小妹及笄之年,妻子崔氏面临生产。”

  “面对着一桩桩的开支,王维家中毫无积蓄可支撑。”

  “王维面临着自己的理想和养家的两大难题,此时的王维虽然看似闲适自在但却内心受折磨。”

  “好景不长,王维的妻子清河崔氏,于公元731年难产去世。”

  “一夜之间,王维丧妻失子。”

  “清河崔氏同王维年少夫妻,两小无猜。”

  “王维还为其拒绝皇家赐婚,痛失爱妻的王维心中自然是悲痛万分。”

  “但他并没有向大多数文人一般大写悼词,而是开始投身于南方山水,开始了自己半官半隐的生活。”

  “也或许是爱妻离世,使得王维参透了人生,愈发的明白了摩诘所代表的净之意。”

  辛弃疾:王维的魅力在于,把不痛快活成了诗意。

  李白到了四十多岁,仍写诗干谒,不过希望谋得一官半职。

  白居易读书读得口生疮,手磨茧,只为一日看尽长安花。

  入朝为官,治国安邦,这是千年来文人士大夫的终极理想。

  王维也不例外,他心中的这一团火从未熄灭过。

  闲居几年后,他决定再次入朝。

  可黄狮子舞事件背后的权利交锋,让他明白了,君子应不立危墙之下。

  他开始收起傲气,放下身段。

  他献诗给丞相张九龄,诗中自比贾谊,恳请提携。

  如果张九龄能看中他,他甘愿做任何工作。

  上任右拾遗不久后,王维又写了一首言志之作给张九龄。

  他变得进退有度,在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间游刃有余。

  他入朝有一批王公贵族当朋友,出则有一群文友玩山游水。

  他跟一干王子公主赏玩音乐,却从不去站队,不去掺和是非恩怨。

  他跟裴迪、晁衡、李龟年等来往唱和,却不结党营私。

  总而言之,他跟谁都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跟谁的关系都处理得融洽妥帖。

  这些积攒的人脉,最后也帮他度过了人生危机。

  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攻下长安,王维被迫接受伪职。

  后来,大唐军队收复洛阳,王维等接受伪职的三百余人受审。

  这些人中有的被处死,有的被廷杖,有的被流放,王维最后却安然无恙。

  原来,好友裴迪当初去菩提寺探望王维时,把王维吟诵的一首诗《凝碧诗》给记了下来。

  在朝廷审查王维时,裴迪出示这首诗,并据理力争。

  阐明诗中包含了王维对逆贼的态度,对朝廷的忠心。

  不仅如此,王维的一干好友和同僚也纷纷出言力保。

  唐肃宗听完众人意见,便放了他。

  王维的改变,思维上转个弯,让他广拢人缘,一路扶摇直上,最后官至尚书右丞。

  “妻子走后的第二年,王维的人生遇到了一位大伯乐――张九龄。”

  “张九龄升官至洛阳担任宰相,王维一首《上张令公》获得张九龄赏识。”

  “其后又先后向张九龄献诗多首,张九龄十分看重王维这一匹千里好马。”

  “此时献诗求进的王维,早已经不是当初在盛世洛阳之中意气风发的少年郎。”

  “其生活苦楚,其丧妻之痛早已将其压垮。”

  “王维遇到张九龄,对曾经的他是不幸,但对现在的他是幸运的。”

  “在张九龄的提携之下,王维当上了右拾遗。”

  “可惜好景不长,张九龄在任不过3年,就被奸臣李林甫陷害贬职,流放荆州。”

  “而王维作为张九龄一手提携上来的人,也被李林甫针对,美其名封为刺史出使大漠。”

  “王维此时也开始放平心态,不再追求官名俸禄。”

  “即使面对风沙飞起的大漠景象,也能提笔写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澎湃欣赏之心。”

  “大漠虽苦,但风气淳朴,王维在此中寻找到自我,不再如在长安当官那般如履薄冰。”

  “并且在凉州大漠之中,王维结识了自己的莫逆至交――裴迪。”

  “裴迪同王维在凉州烧水煮茶、吟诗作对好不快活,王维仿佛又回到了刚入长安同歧王李范在一起之时。”

  “后王维虽然又被调回长安任职,但此时的长安已经是奸臣当道混乱无比,大漠之中的潇洒肆意已经深深刻进了王维的脑海之中。”

  “后来,因唐朝动荡不安,安史之乱爆发。”

  “唐玄宗逃离长安,王维却在这个过程中不幸被叛军所孚。”

  “王维的名气和声望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是十分具有影响力的,叛军十分的需要王维这样的人物为他们正名以获得百姓的支持。”

  “王维虽然喝完装病但也逃不过被叛军送押到洛阳,王维被囚禁在了洛阳的菩提寺之中。”

  “不仅如此,叛军还大放消息对百姓说,王维已经为他们效力。”

  “安史之乱的第二年,唐军开始逐步收复洛阳长安等地,安史之乱被平息。”

  “王维因其弟是安史之乱平叛主将以及《凝碧诗》一词,并没有收到多大的牵连,最后还官至右丞。”

  “晚年的王维因病重辞官,终于又回到田园中去,过上了他的退隐山林的生活。”

  李清照:四大喜和四大悲交融的王维,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

  母亲崔氏临终前曾问过王维一个问题,知道为什么叫王维,字摩诘吗?

  王维精通佛法,自然心知肚明。

  维摩诘原本是一位印度高僧,这三字意为没有污垢,即净。

  礼佛的母亲把他的名字拆开来为自己命名。

  这样的名字,仿佛命运冥冥中已给他铺上了人生底色。

  几十年的为官生涯,王维看到太多龌龊与黑暗。

  有派系之间的倾轧,有以权谋私的贪欲。

  一心为国的良相被罢黜,躬身请命的好官被排挤。

  李林甫肆无忌惮地把持朝政,上演野无遗策的闹剧。

  有才华的人得不到启用,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他心里悲愤,不想同流合污。

  因为皇帝不察,滥用胡将,安禄山势力坐大,导致安史之乱。

  那时,长安城的宫室被焚烧,许多城池都成为修罗场,百姓十不存一。

  放眼望去,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他心里怆然,一个伟大的王朝,不可避免地走向衰颓。

  经历如此种种,王维不断地拷问自己。

  人人都趋之若鹜的官场,为什么自己非得往里面挤?

  生活千万种,我自有天地可栖居。

  他不再关心官场的尔虞我诈,开始苦心经营蓝田辋川别业。

  经常邀请裴迪等好友过来小住,一起谈琴赋诗,把酒闲谈。

  他采取了圆通混世的人生态度,半官半隐地生活起来了。

  有事上朝,无事还家。

  王维身在官场,心在山水,得以一颗清净心过日子,生欢喜。

  大部分人无法决绝地脱离社会,隐遁起来。

  也无法在社会中不计底线,混成人精。

  因此王维的存在,丰富了人生道路选择的可能性。

  人这一辈子,得自洽于内心,又得融于世俗。

  像王维一样,接受必须接受的,改变可以改变的,放下应该放下的。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