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怕他何用?

  董纭大声喊道:“旺财绥弟,这边出事了!”

  旺财和董绥还在捡拾地上散落的什物,因为光线太暗,只能看到一些个大的艾草棒,小的宝贝及解药根本无法看到。

  董绥返回无尘堂,提了一只灯笼,此时从偏殿里传来董纭的喊声。

  董绥说:“不好,纭哥在喊我们。”

  董绥拿起一只艾草棒,提着灯笼跑向偏殿。

  不知是解药还是致命的宝贝,旺财捡起脚下一粒红枣般大小的药丸拿在手中,随机将狗皮帽子戴在头上,另一只手攥住银质铃铛,快步向偏殿跑去。

  董绥拐过偏殿西山墙,向窗台及窝棚内观望,不见师父和纭哥踪影,董绥大声喊道:“师父、纭哥,你们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

  只见冯小虎趴在窗台上,将身体探到偏殿内,正在用手解木框上的绳子。

  董绥从冯小虎身后走过,来到窗台近前,举起灯笼向偏殿内观看,那只黑猫正用力咬住昱凡道长的道袍向一边拽着,董纭拿着地上贴有符纸的木棍用力砸向黑猫。

  木棍打在大黑猫身上,根本不起作用,反而是董纭被震得虎口发麻。

  眼前的一切让董绥大吃一惊,急问:“冯小虎,发生了什么?”

  董纭用木棒指着冯小虎说:“绥弟,此人是恶人,为灵智而来!打他!”

  董绥立刻回想起他与冯小虎去柴房时,冯小虎给他异样的感觉。

  冯小虎借着灯笼的光亮将绳扣解开,见董纭拿木棒向他砸来,冯小虎将绳子搭在木框上,站直身体,伸左手将木棍挡了回去。

  董纭几乎使出全身力气,木棍与冯小虎的胳膊相遇的刹那,木棍断为两截,董纭被震得手臂发麻,手中那截木棍也掉落地上。

  最先掉落的木棍,从贴符纸的一端,蹦出一个明晃晃的小物件,在地上跳跃的同时,发出清脆的铛铛声。

  恰在此时,旺财赶到,看到冯小虎挡董纭木棍动作,惊呼道:“冯小虎是左撇子!”

  冯小虎扭头看了旺财一眼,见旺财戴着大狗皮帽子,忍住没笑,斥责道:“你个吃货,专门瞅这些细枝末节的事!你是不是想吃我左手打出的雷神掌?”

  旺财吓得躲回西山墙后面,悄悄伸出右腿,露出变个脸,冲冯小虎道:“来呀!有本事打出你的雷神掌?”

  旺财意在骗冯小虎过来,借机将其绊倒!

  冯小虎岂能轻易上当!言道:“你个吃货,你师父趴在地上多时,你还有心与我捉迷藏?”

  冯小虎故意照准旺财右腮瞄了瞄准头,轻轻甩出一个雷神掌!

  旺财不知有诈,迅速将半个脸收回,岂料冯小虎的雷神掌实则是奔旺财伸出墙外的右脚面,只听啪的一声,旺财右脚面烧出一个鸡蛋大的窟窿!疼的旺财蹲在地上,哎吆哎吆叫着,搬起右脚用手揉搓着!

  冯小虎扔下一句,“你个碎嘴子,这辈子甭想娶到媳妇!”,随机将注意力转到偏殿这边。

  冯小虎的话,让董纭好生奇怪,暂时忘掉手疼,心道:“冯小虎怎么知道旺财是一个媳妇迷?”

  “碎嘴子!”三个字,让旺财和董绥好生耳熟、好生奇怪,情势紧急,一时无法想起最近在什么地方听过!

  ------

  几天前,昱凡道长将家传雷神掌传给董绥,董绥将灯笼和艾草棒放在地上,运足气力打出一记雷神掌。

  董绥击出的雷神掌打在冯小虎的右肩头上,仅仅发出轻微的啪声,冯小虎的衣服只冒出几丝火星,发出丁点棉线烧焦的气味。

  董纭左手捂在右手上,见绥弟雷神掌的力度如此无力,叹息道,“哎呀,绥弟,你学艺三年,学的什么功夫?关键时刻怎能救命?”

  董纭方才见过冯小虎打出的雷神掌,再对比绥弟的雷神掌,真是天壤之别。

  董绥自知不敌对方,只好智取。他拿起灯笼和地上的艾草棒,大声喊道:“师父,我去拿铁锨。”

  昱凡道长紧紧压住穿山甲,大喊道:“都要小心。”

  冯小虎抖抖肩膀,用轻蔑的眼光瞅了董绥一眼,不屑道:“跟着这样的师父,一辈子也学不到什么真本事!我看,还是跟爷走吧!”。

  冯小虎拿过木框上的绳子,紧紧攥在手中,运足气力,试图将穿山甲从昱凡道长身下拽出来,昱凡道长抱着穿山甲,随着站了起来,与穿山甲贴近的道袍被撕开。

  此时的穿山甲已经卷缩成一个圆蛋蛋,只有拴着绳子的那根腿露在圆蛋蛋外面。

  昱凡道长紧紧抱住穿山甲,而冯小虎用力拽着!

  见此情景,董纭大喊:“昱凡道长,快松手!小心穿山甲的鳞片将手划烂!”

  ------

  旺财稳了稳心神,将银制铃铛装在衣兜里,趁机拿出捡到的药丸,攥在右手中,左手捡起地上一块砖头,猫着腰悄悄走到冯小虎身后靠东一侧,由于旺财比冯小虎矮,旺财纵身一跃,左手中的砖块猛力砸在冯小虎的后脑勺上,冯小虎疼的啊啊大叫,扭头看向东侧的旺财,旺财再次纵身一跃,将左手中的药丸用力投入冯小虎的嘴中!

  冯小虎只顾啊啊大叫,不曾想嘴中多出一样东西,想吐出来,已无可能,因为,药丸已经到达喉咙,冯小虎身不由己将药丸咽下,迟疑片刻,明白被投了毒,冲旺财大声问:“你个吃货,就会施这些下三滥手段!说,什么毒?是泻药还是蒙汗药?”

  已经远远躲在一边的旺财毫不含糊,回道:“是砒霜!”

  “啊!砒霜?”冯小虎松开绳子,伸手去抠喉咙,力图将药丸吐出来!

  董纭董绥纳闷,旺财从什么地方弄来的砒霜!

  冯小虎低头呕吐时,不知为什么,却停了下来,从兜中拿出一粒药丸吞了下去,竟然又弯腰端起汤盆喝了两口馓子粥!

  随后起身,冲旺财诡异一笑,再次拿起绳子,言道:“你个吃货,不知你爷随身带着万能解毒丹吗!真后悔,方才应该再加把力,把你的右脚给卸下来!”

  闻听此言,旺财吓得一瘸一拐躲在窝棚后面!

  吃下“砒霜”,喝了掺有蒙汗药的馓子粥,冯小虎像是突然长了许多力气,只见他用力抓住绳子,一松一拉,竟然将穿山甲从昱凡道长手中拽出来!

  昱凡道长气力全部用尽,失去平衡,又重重地摔在地上。

  董纭冲昱凡道长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息道:“哎!玉泉观二十年的住持,竟然打不过一个毛小子!我绥弟跟着你,能学到什么本事?”

  董纭发完牢骚,再看看倒在地上的昱凡道长,心生同情,蹲在昱凡道长身旁,大声喊道:“昱凡道长,醒醒!”

  昱凡道长并未昏迷,拉住董纭的手,苦笑道:“纭侄,贫道让你见笑了!你可知此人是谁?”

  董纭问:“此人是谁?不是范庄青年冯小虎吗?”

  被昱凡道长的话所吸引,冯小虎竟然停止拉动绳子,静听下言!

  昱凡道长说:“此人会易容术,真实相貌,应该是你娘亲梦中梦到的那个恶人。”

  冯小虎不明就里,问:“岂有此理,真是痴人说梦,梦中梦到了什么?”。

  恰在此时,昱凡道长只觉胸口一阵发热,心道不好!

  昱凡道长猛然推开董纭,拼劲全力一骨碌站了起来,照准冯小虎的的脸吐了一大口。

  一股血腥味立刻弥漫在空气中。

  冯小虎擦了一把脸,愤然道:“你都吐血了,还撑什么本事?”

  昱凡道长指着冯小虎,突然大喊一声:“沈执墨!你个忘恩负义的东西!”

  冯小虎为之一愣,旋即故作轻松,问:“昱凡道长,你疯了吧?谁是沈执墨?”

  昱凡道长依然手指沈执墨,“你------你------!”,又重重的摔倒在地,这次真的昏了过去。

  冯小虎吐了一口唾沫,再次拿起绳子用力向外一拽,只见穿山甲越过窗口落在南侧窝棚上,将罩在窝棚外面的粗布砸出一个大窟窿,掉落的粗布将窝棚中的菜籽油灯砸翻,燃烧的菜籽油将粗布引燃,霎时,整个窝棚着起火来。

  一直不敢动弹的范庄青年见身旁起火,慌忙起身,发疯似的向玉泉观南大门跑去,边跑边喊:“不好了,快来人,范庄冯小虎魔鬼缠身,要害昱凡道长。”

  厨房那边,董先鸣已经起床,听到喊声,忙向这边跑来。

  穿山甲落地刹那发出吱的一声,再也没动。

  冯小虎借着粗布燃烧发出的光,将穿山甲腿上的绳子解开,远远抛向西边,冲偏殿内的黑猫大声喊道:“快点,叼住穿山甲腹部,向后山跑!”

  黑猫跃出偏殿,奔向穿山甲。

  冯小虎做这些的时候,董绥将艾草棒点燃,试了试风向,是西风。

  董绥将艾草棒放在身前,屏住呼吸向西跑,几乎与黑猫同时到达穿山甲跟前。

  旺财紧紧跟在董绥身后,用力踢向黑猫,不知何因,黑猫看了一眼旺财,竟然一时胆怯,退后两步,冯小虎厉声道:“他一个老头纹,怕他何用?叼住穿山甲快跑!”

  ------

  下面,普及一些南宋的有关知识:

  一、南宋时期的风水先生已经开始使用罗盘了。据《二十五史·宋史》的编撰者阿鲁图记载,罗盘是南宋时一个名叫罗禹瑒的人在司南的基础上所创。宋人曾三异在《因话录》中也有关于罗盘的记载:“地罗或有子午正针,或用子午丙壬间缝针。天地南北之正当子午,或谓江南地偏,难用子午之正,故丙壬参之”。在1985年江西临川县的一个南宋古墓里面还出土了一个手捧大罗盘的“张仙人”陶俑,这也是南宋时期有罗盘的实物证据。

  二、南宋临安冬季,人们一天通常吃三次饭。

  宋代之前,平民百姓主要以两餐制为主。到了两宋时期,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宵禁制度被完全废除,夜市繁荣,人们“夜行”时间增多,有了在天黑之后再添加一餐的必要,三餐制逐渐普及开来。

  南宋都城临安商户众多,城镇繁荣,餐饮业和娱乐业发达,夜市也非常热闹,即使在冬季也不歇业,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北宋相似,也是一日三餐。

  三、蛊术是一种古老神秘的巫术。在中国古代传说中,蛊是把各种毒性强大的毒虫放在一个器皿中,让它们互相残杀,最后活下来的那只毒虫就被称为“蛊”。

  蛊术常和害人的邪术联系在一起。比如,传说有人会用蛊术操纵蛊虫进入人体,给中蛊者带来各种病痛,甚至是精神错乱。不过,从科学角度看,没有证据显示这种操纵蛊虫害人的蛊术是真实存在的。在一些少数民族文化里,蛊术还带有神秘色彩,是祭祀等传统仪式的一部分,有着特殊的文化寓意。

  在南宋,可能会用“幻妄”“妄见”“目眩神迷而生幻象”之类的表达来描述出现幻觉的状态。

  例如“心生妄见,如睹异物”,大致是说心里产生不真实的视觉,好像看到了奇怪的东西,以此来表示出现幻觉。

  四、道教茅山派的创始人一般被认为是西汉的茅盈。

  茅盈,字叔申,陕西咸阳人。传说他十八岁入恒山修道,后隐居于句曲山,创立了道教茅山派。他修炼服气、辟谷术,并以医术救治世人。他的两个弟弟茅固、茅衷也跟随他修道,三人被后世尊称为“三茅真君”。

  此外,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也对茅山派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南齐永明十年,陶弘景辞去官职,归隐茅山,开宗立派,广收门徒。他继承了杨羲、许谧所传的上清经,悉心编纂了专门记述上清派早期教义、方术及历史的《真诰》《登真隐诀》《真灵位业图》等两百余卷道经,在此弘扬上清经法。经他及众弟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教理和组织逐渐完备,茅山派逐渐发展壮大,后人因以茅山为祖庭,逐渐发展演变成了“茅山宗”。

  在南宋是有“巫师”这个名词的。

  南宋时期的志怪笔记《夷坚志》中就多次提及巫师,如“福州有巫,能持秽迹咒行法,为人治祟甚验,俗称大悲巫”“邑有女巫,能通鬼神事”“巫者汤法先跳跃作法”等描述。此外,在南宋的一些法令、判词等文献中,也有关于巫师的记载,如《名公书判清明集》中提到“黄六师者,乃敢执迷不悟,首犯约束。观其所犯,皆祀典之所不载”。

  而且,在南宋之前的历史文献中也已出现“巫师”一词,如《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的萨满一词,其意指巫师一类的人。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重生南宋当道士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