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夜里,李勤俭新家的院子里来了满满登登的人,俱是这二十户铁匠里当家的。
李勤俭走到新屋的门槛前,向大家压压手道:“大家伙儿,都坐,都坐。”
院子里的人闻言都颔颔首,然后一个个坐在了地上。
李勤俭也坐在门槛上,他回头朝屋里看了看,自己的小儿子李千禧正趴在崭新的桌子上拧着眉头抓着毛笔练字。
那张稿纸上已经密密麻麻全是黑点,已经没有了落笔的地方,他就叠着之前的字上面继续写,也舍不得换张稿纸。
桌子上的油灯是李勤俭家里排得上号的资产,这次他也舍得拿出来,让儿子好好练习,以期能在百户大人面前长个脸面。
李勤俭欣慰地回过头,此刻还是感觉仿佛在梦中一样,好日子难不成真的就这样来了?
他又看了看坐在地上的大家伙儿,月光下伸出手指数了数人头,一个不少,还多出几个,想必是有几户里老子儿子一起来了。
李勤俭又环视一圈,清了清嗓子道:“每家五两的安家费,大家伙儿都拿到了吧?”
提起这个,大家又都开心起来,纷纷点头欢快道:“拿到了,拿到了。”
五两银子,他们身为匠户,祖孙三代也攒不了这么多,之前在卫城提这个事儿的时候,大家都没放在心上,心道还不如说每家给二斗米,这么多银子,谁当真谁傻了不成?
天底下何曾有过这样的好官?
谁曾想,各家都搬到院子里之后,激动的心情还没平复,百户大人又派人将五两银子送了过来,搞得好几家老人差点欢喜的闭过气去,都狠狠掐了人中才救回来。
到了榆林铺,房子也有了,银子也有了,粮食也有了,大家的生活一天之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几个多心的,也都聚在一起想,凭什么百户大人会对他们好到这种程度,但想破脑袋还是没想透。
这边李勤俭又笑呵呵地道:“大家伙儿是不是觉得做梦一样?”
“我可是专门看了,堡里其他军户可都还住着破屋子。”
“只有我们,给盖了新房!”
“其实老汉我也觉得像做梦一样,你们看这胳膊都被我婆娘掐得青一块紫一块的,但就是不醒,哈哈哈哈!”
大家伙儿闻言又都跟着哈哈大笑,他们中的不少人今天也这样做过。
李勤俭继续道:“不是做梦,是我们遇到了百户大人,好日子真的来了!”
众人听他语气激动,都安静下来,仔细听他说话。
李勤俭道:“百户大人亲口跟我说,他非但不将我们看做贱民,还要让我们成为榆林铺里最先富裕的一群人!”
“堡里不光每月发放口粮,还会按照打造兵器的种类计件奖励!”
“比如每打造一件铠甲奖励五十文,一杆铳管一百文等等。”
“当然,若是有残次品,就五倍扣除。”
“大人说,堡里提供的铁料一类保证充足,也没有哪个管事敢在这方面克扣我们,抓住了大人要杀他头的!”
“大人说的话,老汉我信!”
李勤俭激动的满脸通红,底下的人也听得胸腔起伏。
历来的上官都将他们当成奴隶一样驱使,从来没考虑过他们一丝一毫,但百户大人不一样。
他说会给自己分房子,没人信,但就真的分了带院子的两间大房子!
他说会给大家五两银子的安家费,没人信,但就真的每户发了五两银子!
没人克扣,也不用再拿出大部孝敬谁,足金足量,全都是自己的!
所以,百户大人现在无论说什么,他们都信!
李勤俭大声喝道:“你们信吗?”
“信!”
看到大家伙都在扯着脖子嘶吼着回应自己,李勤俭长出了口气平复心情后又道:“你们自然要信。”
他突然又厉声道:“哪个敢不信百户大人,哪个就该千刀万剐!”
白日里,那几个凑在一起探讨百户大人凭什么对自己这么好的人一听这话,禁不住都往后缩了缩脖子。
李勤俭长舒了一口气,揭过这篇儿,又开始掰着手指算道:“百户大人说,那个叫作计件奖励,咱也不懂,但咱算了。”
“单按照我家大儿子的手艺,只要尽心干活,少出些错,不算口粮,每月至少还有二两银子的进项。”
大家听了,也开始估算自己能打多少,手指掰来掰去算了半天,也没人能算出个所以然,最后就只得拿李勤俭大儿子做计量单位,估摸着自己能比那小子强多少。
李勤俭继续道:“百户大人跟我说时,我粗略一算,简直吓了一跳,连说不敢不敢。”
“你们猜怎么着?”
李勤俭自问自答道:“百户大人说,他要将我们树立成什么个典型,说要让榆林铺乃至团子屯所有人,以及以后慕名而来的人都知道,只要尽心尽责,努力做事,定然就能丰衣足食,生活小康。”
李勤俭说完感慨道:“遇到百户大人,遇到这个时机,真是好命呀。”
“这样的待遇,哪个要是还敢像在军器局里一般偷奸耍滑,哼哼。”
大家连连摇头说不会,李勤俭才又道:“百户大人让先休息两天,再给大家分派活计。”
“就是这么说,大家伙儿都回去吧。”
说完,李勤俭也站起身,掸了掸屁股上的灰尘,转头扎进屋子里的烛光里。
崭新的桌子上,李千禧仍在紧紧地握着毛笔,眉头紧缩,上战场似的练字。
除了李勤俭这帮铁匠之外,刘俊还用尽办法将当初打井、修建兰州大水车的十几个工匠也都留了下来,这些人不同于先前的铁匠,都是一些田地荒芜靠手艺转行营生的民户。
现如今户籍紊乱,黄册流失,流民遍布天下,把他们挖过来倒是没有多大的麻烦。
况且,这些工匠看到那些乞丐一般的铁匠过来都有这么好的待遇,自然也不抗拒。
刘俊依约又给这十几户人家建造了新房自不用提。
之后的一个月,新军的训练依旧如火如荼,其中陈绍孙亲自训练的一队夜不收也已成军,经常以游骑的形式在方圆百里侦测匪迹。
李顺也进步得很快,他甚至经常带着三五日的干粮,孤身一人往大山里一扎就是十来天,回回都能抓个舌头回来。
这段时间,他甚至都觉得对付土匪没有意思,筹划着要去边墙外走一圈儿,抓几个西虏鞑子回来玩玩。
其他夜不收队员也都成熟了许多,多数都能独当一面,等将来刘俊扩充夜不收队伍,他们就是天然的队长人选。
经过大家一个多月的努力,已经将方圆百里情况摸得清清楚楚,竟然在这小小的区域内梳理出了大小匪寨达八处之多。
刘俊听到汇报后着实吃了一惊,想不到明末军备竟然荒废到如此地步,乃至于匪患遍天下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