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章 给官员足俸

  “存银不够。”

  听到毕自严的话,朱由校楞了一下,但随即道。

  “此时你不用担心,到时候朕从内帑出银,补上。”

  朱由校说着,挥了挥手,从桌面上拿起一本书,让太监递给了三人。

  “朕这些天,看了很多东西,最让朕在意的,就是这本张江陵在神宗时监督修成的《会记录》。”

  《万历会计录》,张居正监督,户部尚书王国光与侍郎李幼滋负责编写,从隆庆六年(1572年)七月开始,一直到万历四年(1576年)修成。

  这本书以地理分卷,先全国,而后分省,分府。

  规定了全国田粮旧额岁入岁出、府州县分数、边镇饷数、库监、光禄、宗藩、职官、俸禄、漕运、仓场、营卫俸粮、屯田、盐法、茶法、钱法、钞关、杂课等具体收支明细。

  这本书从修成开始,一直沿用到崇祯九年,毕自严为了给崇祯皇帝盘清大明这摊子烂账而修成的《度支奏议》。

  但实质上,崇祯最终看到的《度支奏议》其实是毕自严本打算修《赋役全书》的蓝本,只是一个初步的核算。

  但就算是初步的核算,也给了崇祯巨大的信心。

  因为这一年,孙传庭黑水峪擒杀闯王高迎祥,毕自严初步盘清了大明的烂账。

  本以为是大明再起,哪想到是回光返照。

  而为什么朱由校手中会有一本《万历会计录》呢,这就不得不提到户部尚书李汝华这个人老成精的家伙了。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为应付辽东战事需求,户部尚书李汝华议拿着《万历会计录》,田赋每亩加征三厘五毫,四十七年又加三厘五毫。

  昨日,李汝华又一次上书,请开廷议,每亩再加二厘,然后让朱由校给批了回去。

  加个锤子的加,这个时候再加赋,是嫌民间的泥腿子们骂他这个皇帝骂的不够多吗?

  同时,朱由校也是心知肚明,加的这個赋,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辽饷。

  三年累计,每亩加征银九厘,核算天下田亩,共计520万兩。

  辽饷每亩加征九厘,这个征收力度,一直维持到崇祯皇帝上台后的崇祯四年,再次每亩加征三厘。

  很多人都知道,历史上的天启皇帝是个聪明人,明末的亡国三饷和天启真的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

  辽饷是万历加,缴饷和练饷是崇祯加的。

  但为啥天启历史上从内帑出银和崇祯相比,非常的豪横呢?

  因为天启掌握了一个崇祯不会的技能,那就是抢大户。

  天启元年,征杂项银114万两。

  天启二年,征杂项银65万两。

  这种上下波动,当然不够天启拿去到处挥霍,于是天启三年加大额度,杂项银规定为229万两。

  更进一步,天启四年后,盐课银加到54万两,关税银增加到20万两。

  最终计算下来,历史上的天启花钱比崇祯豪横多了,林林总总从内帑倒腾出了最少两千万两白银。

  “户部尚书李汝华到底是老了,上书致仕几次,都被神宗留下。如今神宗已去,朕也不好再留李尚书了。朕听说你毕自严素有经邦济民之才,希望你能替朕把这大明的账盘一盘。”

  “而袁爱卿与王爱卿,也要从旁帮衬一二。”

  朱由校看着下方的三人,手中不知道从哪儿摸出来一枚铜钱把玩着。

  “传诏,毕自严迁户部左侍郎,袁可立迁吏部侍郎,王三善迁右俭都御史。”

  “臣等必不负陛下隆恩。”

  皇帝已经讲话说到了这个地步,毕自严此时也无法推辞,连忙躬身道。

  “官员涨俸之事,国库出一部分,朕再从内帑出一部分,你三人领命之后,先对朝廷京官名额、薪俸做一个统筹给朕看。”

  “臣等领旨谢恩。”

  “切去吧。”

  挥手示意三人离去,朱由校的声音在堂中幽幽响起。

  “勿失朕望。”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朕的大明朕做主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