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章 太空捕捞!

  整场记者招待会一直持续了将近两个小时,却仍然有不少还没轮到的媒体争抢着踊跃提问。

  主要负责回答的孙燕来局长显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去了。

  但在旁边的新闻官第三次指了指手表提醒注意时间之后,也只好暂时收起继续显摆的冲动:

  “咳咳——”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感受到自己的喉咙都快说到冒烟。

  于是赶紧喝口水,清了清嗓子,然后双手抬起向下压了压:

  “虽然我也很想继续和你们交流,但根据我们的计划,目前卫星的设备自检流程已经接近尾声,很快就将会进入正式的空间碎片捕获流程……各位记者朋友可以有序退场,也可以选择留在这里,和我们共同见证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显然,不可能有任何一个人选择离开。

  这一刻,全世界的几千万,甚至上亿双眼睛,都在通过一颗仅仅480p像素的摄像头,紧盯着画面正中心的那点点亮光——

  卫星此时已经来到了能够直接照射到太阳光的区域,即便不用贴近屏幕,格里芬也已经能够看到那块电池板的些许细节了。

  比如,正像很多人此前所担心的那样,经过一次猛烈撞击之后的电池板并没有完全维持原状,而是从中间发生弯折,变成了一个V字形的结构。

  结合一定角速度的无规则滚动,如果采用刚性机械臂抓取,确实是个非常巨大的麻烦。

  以你次即便是他,也不得不感慨对方这个飞网捕捉方案的巧妙之处——

  或许假以时日,NASA方面也会想起来这个在十年前就被放弃过的技术路线。

  但不管怎么说,总归是慢了别人一步。

  格里芬轻叹口气,准备重新躺回床上。

  他毕竟是个刚刚恢复清醒不久的病号,刚才那一番头脑风暴消耗了大量体力,这会儿已经感觉到有点虚弱了。

  不过,旁边桌上的电话却突然响了起来。

  已经掀开被子的格里芬只好转身接起。

  那边传来助理迈耶的声音:

  “局长,你之前嘱咐的事情都已经办好了……相关信息已经在网站上公开,另外测控站已经证实,华夏最新发射的卫星已经和号太空碎片处于近同一轨道,在20分钟前,两者之间保持着大约1.8千米的间距,目前两者正处于测控盲区,但很快就会有新的结果传回来。”

  “1.8千米……”

  他转头看了一眼电视屏幕。

  从透视关系上判断,倒是和画面里的情况差不太多,说明摄像机镜头这会儿并没有处在放大状态。

  当然,事已至此,这些数字都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后续影响的平息和处理。

  “好,我知道……”

  他都已经快放下电话了,才突然意识到了另外一件事:

  “等等……20分钟前离开我们的测控区域?”

  美国的航天测控网覆盖程度相当之高,会出现如此长时间中断的大型盲区一共也没有多少。

  “所以太空垃圾……当然也就是华夏人的卫星,目前正在什么位置?”

  听筒对面传来一阵呜哝呜哝的声音,似乎是在向旁边的人低声询问。

  几秒钟后,迈耶回答道:

  “北太平洋上空,具体而言的话……还有大概10分钟左右会和国际空间站发生一次近距离交会,但轨道间距仍然在1.8km左右,完全不存在碰撞风险……”

  “……”

  后面的内容,格里芬已经听不太清了。

  他现在满脑子只回荡着一个声音:

  “你们连这个都已经算到了?”

  ……

  与此同时,原本几乎处在固定状态的电视转播画面,也终于发生了第一次明显的变化。

  围绕在摄像头周边的一圈天线状物体,突然间开始进行低速转动,紧接着摄像头的左侧突然闪过了一道亮光。

  背景中也第一次传来航天控制中心的声音:

  “设备开始自旋。”

  指挥口令当然是没有翻译的,再加上本来也不太清楚,所以多数人,包括格里芬在内,一时间都没搞明白发生了什么。

  好在,已经沉默了几分钟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也再次响起了声音。

  “因为摄像头的视角缘故,我们其实看不到卫星的绝大部分本体。”

  孙燕来的表达欲望显然还没有完全得到满足,于是干脆以航天局局长的身份充当起了解说员:

  “现在是卫星头部的功能载荷,也就是过一会将用来捕捉太空垃圾的设备开始缓慢旋转,一方面是为了润滑,另一方面也是通过自旋的方式维持稳定,而因为太空中几乎没有阻力,因此施加给载荷的动量会反作用于卫星本体,而刚才画面左边的亮光就是止旋发动机进行了一次短促工作,以维持卫星的总体稳定……”

  话音刚落,摄像头捕捉到的画面便开始放大,并重新进行对焦。

  大约半分钟之后,那块号太空垃圾终于第一次以清晰的面貌出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发布会现场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咔嚓声。

  显然,所有人都想要记录下这个难得的时刻。

  但孙燕来却非常恰到好处地表示:

  “各位放心,本次任务的影像资料,包括视频和图片,都会稍后公开在我们的官方网站上……”

  在场的都是媒体记者,这样的消息自然换来一阵掌声。

  不过,持续时间却并不长。

  因为这个时候,伴随着“轨道提升”的指令下达,视频画面又开始了微弱但有节奏的抖动。

  其实对于专业人员来说,这种情况实在太正常不过。

  但在观众们看来,这似乎并不是个好现象。

  甚至有沉不住气的,都已经惊呼出声。

  “这是卫星的主动力系统在工作……”

  孙燕来赶紧解释道:

  “在捕获过程正式开始前,我们渔船一号的定轨高度比目标低了35米,而考虑到捕获机构弹射出去之后还会导致卫星本身减速降轨,所以现在要稍稍提升一些轨道高度,并且进一步提高对准精度,尽量保证一次成功。”

  在太空中,几十米高度的差距,在没有明确参照物的情况下,靠肉眼根本不可能分辨得出来。

  因此大家只能看到画面抖动持续了大约一分钟,然后重新恢复平静。

  “倒计时,3分钟准备。”

  又是一道口令声。

  几乎同一时间,有眼尖的人注意到,在摄像头画面的右下角,突然出现了一个模糊不清的白色影子,并且似乎正在缓缓靠近。

  “那是……”

  很快便有人猜到了正确的结果。

  但却一时间有些不敢相信。

  最后还是孙燕来揭晓了答案:

  “那就是国际空间站,和卫星所处的轨道之间有一个不算太大的交错角,所以相当于正在快速向我们靠近……值得注意的是,仅仅三天前,两者的轨道高度还相差大约2.4千米,而现在就只剩下1.8km左右了,如果我们的反应速度再慢上几天,后果很可能不堪设想……”

  现场非常配合地爆发出一阵齐齐的惊呼声。

  照理来说,现在并不算提问环节。

  但这要是忍得住就有鬼了:

  “请问局长先生,这是否意味着,整个捕获过程可以被国际空间站上的航天员目视看到?”

  “呃……或许可以把,我们对此并没有特别的设计”

  孙燕来差点就没忍住露出笑容,好在最后还是控制住了:

  “但按照现在的情况判断,确实是有这个可能……假如空间站上的宇航员刚好在往外面看的话……你们知道,他们平时的工作也很忙,不可能一直都在欣赏风景……”

  这句话,但凡有半点脑子的人都不可能信。

  不过能坐在下面参加招待会的都是人精,倒也没有谁会把这层窗户纸给戳穿。

  “倒计时,1分钟准备。”

  尽管隔着一层屏幕,但观众们似乎能冥冥之中感受到,卫星上似乎有什么东西,从原本的沉寂中活了过来。

  右下角的空间站越来越近,眼神好的人甚至已经能看清楚那标志性的桁架式结构了。

  “30秒……”

  “10、9、8……”

  到这个时候,哪怕不懂汉语的人,也知道这是在进行最后的倒数。

  更何况,屏幕右上角旋即出现了一个不断缩小的阿拉伯数字。

  而在无数台电视机前、在一些聚集着航天爱好者的广场上、在一些学校和单位的礼堂里……

  还有不计其数的人,在用不同的语言跟着一起发出呐喊。

  “3……2……1……”

  外层空间的真空环境无法传递声音,但来自成百上千万人的关注和期待,却似乎足以冲破天际。

  “捕网发射!”

  所有人的心跳,似乎都在这一刻发生了停滞。

  大约半秒钟的延迟过后,随着画面一阵颤动,一坨灰蒙蒙的阴影从摄像机正上方的位置抛射而出。

  后面,则牵着一根在图像中不太容易察觉的细线。

  很快,经过仔细设计的折叠机构开始在几个配重块的牵引下逐层张开,形成了一张网眼疏松却几乎遮天盖地的大网,如同逃不脱的五指山那般,朝着前方1.8公里之外的太阳能电池板飞去。

  随后的几分钟时间,堪称度秒如年。

  终于,就在有些人紧张到快要喘不上气的时候。

  摄像机画面一闪,右下角出现了一个醒目的白色实心圆点。

  “网体与目标接触!”

  这句口令,很快以文字的形式,被翻译成了英语,并出现在了电视画面的下方中央。

  但还不到可以庆祝的时候。

  在网体接触到空间碎片之后,绳网周围的几个配重块牵扯着边缘继续向前飞行,但却因为中心部分受到阻挡而自然从平飞改为向内收拢。

  就如同一张真正的渔网那般。

  同时配重块内部的收紧模块开始工作,将复合材料制成的绳索逐渐“捆绑”在目标表面。

  又是漫长的几分钟时间之后,原本张牙舞爪的大网在画面中消失。

  取而代之的,则是V字型空间碎片表面密密麻麻的网孔。

  “京城航天测控中心确认,收网成功!”

  压抑已久的情绪,在这句最终确认的口令响起之后,终于在几乎整个地球表面爆发。

  而华夏航天局的媒体招待会现场,则更是响起了一阵如同惊雷般热烈的掌声!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