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国王大遥津接过大唐的国书。
大唐的意思很明确,在原来的辽河、松花江的口岸外,沿着幽州到蓟州一线,增加三个通商口岸,大唐的商人可以在这三个城市自由通商。
大唐商队的船只可以沿着内河而上,大唐的商队也可以自由在渤海国经商,渤海国要保护他们。
而作为对等的条件,大唐允许渤海国任选大唐五个城市作为口岸。
大唐与渤海国的关隘道口不再对商队设禁。
再往下就是降恩了,大唐允许渤海国的子民参加大唐的科举、武举,还可以授官。
在大遥津看来,最后一条才是重点。
“大唐皇帝要对新罗用兵!”
新罗的三宗罪,被堂堂正正的写在国书上。
“大唐让我们渤海国出兵,与大唐合击新罗!”
一百年前,大遥津的祖先,曾经和大唐合兵共击高句丽,而现在我们将继续祖先的荣光!
…………
“朕想专门建个衙门,管理诸藩部落之事,你们看怎么样?”
下面是敬翔、周德威,还有刘鄩。
皇帝陛下突如其来的一句话,让他们不知道怎么回答。
李晔说道:“契丹一百零八部,数十年后,即便有野心的可汗出世,他们要做的就是先统一这一百零八部,才能威胁大唐,朕想建个衙门,掌管间谍、兵事,各部的关系,只要有苗头,就要把它灭了!”
中原王朝一直受草原部落的威胁,皇帝陛下使用了从来没有过的办法来管理草原部落。
“杨师厚、李存孝现在在草原上,朕想着在契丹地面上设南北折冲府,每个折冲府驻唐兵五千,契丹各部调精壮五千!”
“戍期过后,可以将契丹兵,编入大唐禁军。”
“南北折冲府亦归外事衙门节制。”
“三年戍期!”
草原部落的牧民,也是优秀的兵源,李晔同样要在契丹征兵,将契丹的勇士源源不断的征召到大唐,为大唐征战。
皇帝自然要给这些人上升的通道。
至于外事衙门,李晔想建立一个快速反应的机构,可以对草原上的风吹草动,立刻作出反应。
刘鄩道:“陛下,自大治十年十月以来,契丹一百零八部的叛乱不下十次,都被杨师厚、李存孝平定,这些驻扎在大漠的兵卒的供养,会给朝廷带来极大的负担……”
李晔亦是眉头微皱:“朕如果对契丹各部收税,你们看怎么样?”
诸臣都没说话,这事谁也没干过,会不会引起各部的反弹,谁也说不上。
周德威说:“臣在丰州驻防的时候,听说草原的部落首领,都要向他们的牧民收羊的。
南北折冲府加起来也就两万人马,分到一百零八个部落,每个部落要养两百人,先不算军饷,光是吃一年就要吃掉五千只羊,况且大唐之兵天天吃羊肉也受不了,要是运粮食到北地,路途遥远,损耗巨大……”
敬翔道:“陛下,臣听闻渤海国也种水稻黍米,若是在临近渤海国的地方建立契丹北折冲府,就近从渤海国补充粮草,这样就方便多了!”
刘鄩眉头微皱道:“敬公,若是有一天渤海国、契丹有异心,不供应粮草,蓟辽大都督府又救援不及,北折冲府外无援兵,内无粮草,该怎么办呢?”
敬翔笑道:“刘翰林所言极是,此事很容易,只要我们在折冲府多囤积半年的粮草,再将幽州的信鸽带到折冲府,万一事情有变,百只信鸽一道放飞,只要有一只信鸽到达幽州,大军可直捣龙泉府,再扫契丹!”
刘鄩羞的脸上通红:“敬公高见,下官佩服!”
李晔也点点头,一个想了很久的事,渐渐露出水面。
所谓外事衙门,实际上李晔要建立军机处,助皇帝稳稳抓住兵权,折冲府是开始,后面将蓟辽、幽云、朔方、陇西四个大都督府的兵权都集中在军机处,加上在京城通过五军大都督府掌控的驻京军队,整个天下九成的人马,都在皇帝的掌握之中。
而且五军大都督府与军机处统属的兵马还不是一定的,因为戍边轮换制度,轮换到边军就会隶属于军机处调兵。
其中还有一点很重要,在京城驻防的禁军,基本上是没有战事的,主要任务就是练兵,而边军经常会面临战事,需要极快的速度来响应。
大治十年年关,皇帝陛下在幽州过的。
大治十一年,三月,各军的调动,粮草的补给已经到位,王彦章的密州水师来到津门,大军留在津门,王彦章则率十余艘小舟,从永定河溯流而上,一直到幽州觐见皇帝。
“陛下!”
“一路可好!”
“没有折损一艘船。”
水军的补给虽然,但比起陆军而言,他们可以带更多的粮草。
当然此次王彦章还带着秘密武器,随行的许彦若紧紧跟随。
大唐也有大炮了。
铜铸造的大炮对大唐没有什么难度,口径三寸,长度八尺,炮重一千余斤,炮弹只能为铅蛋,没办法,铸造的大炮精度还是不行,用铁蛋太容易炸膛了,只能用质地比较乱的铅蛋。
而火药,自然用现在比较成熟的颗粒黑火药。
而威力实在是……一言难尽
八牛弩与大炮比起来,就是个弟弟。
“陛下,十几斤的铅蛋可以打出去七八里,落到城墙上能打塌一大片,若是中间没有填土的城墙,一炮之下,能打出一个缺口。”
“这次带过来多少门炮?”
“三门实蛋炮,一门臼炮,铅蛋一百枚,火药五千多斤,都用木桶装好,油纸包封的!”
李晔点点头,道:“你们明日起程,朕给你的任务就是封锁汉江,不让新罗一兵一卒渡过汉江!”
“诺!”
大治十一年三月戊己,幽州大都督府。
皇帝陛下点将,出征契丹的大军都带上,还有蓟辽大都督府的左勇武军,王重师的左长剑军,丁会的右长剑军。
四月初一,大军在幽州东郊誓师。
誓师之后,大军开往安东,直逼平壤城。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