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京兆府尹孙揆也是个狠人。
孙揆,进士出身,原本的历史中,朝廷下诏讨伐李克用,孙揆当时是招讨副使,招讨使是当今宰相张俊。
当时张俊恐朱全忠得昭义,表孙揆为昭义节度使,欲先行拿下昭义,急令孙揆领两千兵马赴潞州。
可惜的是,河东军半路设伏,禁军本就不能打,大队一哄而散,孙揆当场被俘。
李克用闻抓获副招讨使,大喜,好言劝降。
“公辈当从容朝堂,何必自履行阵也?”
孙揆破口大骂:“草汝娘耶,狗贼安敢!”
李克用也不是个好脾气的,闻之大怒,当即下令,把孙揆锯死。
孙揆丝毫不惧,面色如常。
行刑时,侩子手亦不知如何锯人,孙揆道:“狗奴,你让人找两块木板来把我夹住,连着木板不就可以把我锯了吗?”
侩子手从其命,令人找木板,把孙揆夹起来,就这么给锯成几段。
直至断气,都没有求饶,一直大骂不已。
真乃有种之人。
有种之人就应该放在有种的地方。
李晔准备授孙揆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国事,不过在授此官之前,还要验验孙揆的成色,若是无能,李晔自不敢将税赋重则担到他身上。
大唐开国之时实行的租庸调的赋税制度,是以均田制为基础推行的,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多少,均按人头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得徭役。
开元之后,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土地兼并,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土地不足,又要缴纳定额的租庸调,百姓无力承担,大多逃亡。
直到唐德宗年间,杨炎主导实行两税法。由征人头税,改为征收财产税,由征收谷物为主的实物税,改为征收货币税为主。
两税法可谓大唐税赋一大创举,两税者,户税、地税,户税主要针对商户,以财产论计,地税主要针对农民,以拥有的田亩收取。
富者交的税多,贫则交的税少。
更可贵的是,两税法改变了租庸调税中有品级的官员、皇亲国戚可以免税的痹政,所有人一体纳粮。
只不过到下面执行的时候,就变了味。
因为两税法是以货币税为主,农民收了粮食,需要把粮食卖了,换成钱来交税。
可官府掌握着定价权,比如要交一石粮食的税,一石粮食按照市场价可以卖500文,可官府按照1000文来定价,百姓只能交1000文,这需要卖两石的粮食,往往上交赋税的时候,官商勾结,商户大肆压价,里外勾通,农户往往要交数倍的税,远远偏离了税法设置的初衷。
而达官权贵为了避税,完全将税赋转嫁给农民,往往农民纳一石粮给国家,就要交十石粮给大户。
更有甚者,将田亩挂在农民头上,种地佃户不但要交上地主的租,还要帮地主交上赋税。
如此一来,加上地主地租,农民便交上相当于原来赋税数倍的税赋,导致多少农户家破人亡。
摆在李晔面前的就是农民问题,其中税制改革和土地兼并是重中之重。
哪怕现在的长安,官员们才回长安多长时间啊,无主之地尽皆被官员夺取,甚至皇帝捐出去安置河中兵士的皇庄土地,也有部分被巧取夺去。
朝廷大员们一边拿着巨额的朝廷俸禄,一边疯狂的圈地鱼肉百姓。
上至公卿宰相,下至县令衙役,有一个算一个,基本上人人身上都有屎。
触目惊心啊!
长安周边二十一县,人口十去九,空出来数千万亩的土地,被下面的官员私相授受,李晔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华州带来数万兵士家眷,肯定要分地的,户部上报,没地了,时任户部侍郎刘俊畏罪自杀,企图以此逼迫皇帝到此为止。
李晔岂能如愿。
一直以来,忙于军事,只为求活,站住脚跟,还没来的及腾出手来。
朝廷财赋不足,农事便是重中之重……
…………
李晔一回到长安,就收到张承业的奏报,言王建已攻克西川茂州、彭州、汉州,久攻成都不下,兵士死伤无数,粮草尽绝,已退回东川绵竹,徐图再战。
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悖逆朝廷,不服庭诏,率兵两万,抵抗朝廷进入汉中,张益指挥室于洋州洋县,击退杨守亮,斩敌两千余人。
奏报中还言原玉山军营指挥室杨守信,为杨守亮堂弟,要求朝廷放出杨复恭,为其弟平反,并处决有罪之人。
杨守信早就在处理杨复恭之时,被李晔一刀给剁了,当时朝廷诸公怎么没有一个人讲,不然有杨守信在,处理汉中的杨守亮要方便的多。
看来当时为了尽快控制局势,处理的还是急切了些,哪怕稍微审一下,也不会犯这個错,李晔有些懊恼。
接着往下看,凤州防御使满存归治,张承业已控制凤州府库,站稳脚跟,控制了入汉中的褒斜线要道,只是凤州与山南西道的治所,汉中的兴元府相隔只有百里,与杨守亮时有冲突。
目前已派人分别向王建、陈敬瑄、顾彦朗宣诏,尚未回复,大军在凤州动弹不得,阆中、剑阁皆不可得,是否先解决汉中之事,若要剿灭杨守亮,六千兵不足用,还需朝廷另派援军。
李晔沉思,这信使从关中到长安,一来一回,都要数十天,大军若此时进入汉中,到了那里,怕是月余之后,正是耕种之时。
农时在李晔心中分量颇重,若是耽误了农时,一年之劳皆费,没有吃的,麻烦可大了,所以李晔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打仗。
不过出兵倒可以,这几个月长安兵丁涨了两三万,后续还要训练五千陷阵营,粮食本就不够吃,李晔打算派一万四千兵卒入汉中,与原入川人马,凑个两万兵马。
守住凤州,以汉中之富庶,自能养活两万大军,择机再在本地招募万余人马,操练数月,有三万大军,张承业自然可以从容应对,待秋收之后,自可大举进兵。
只是张承业人就不能这么快回京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