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章 临终顾命

  “萧相闯行宫进谏。”

  “萧相贬商州刺史了。”

  “杨相被陛下召见,”

  “杨相贬工部尚书了。”

  这一天,是贞观十七年十月初十,幽州行在变的暗流涌动。

  一日内,皇帝杀两宰相,然后又贬了两宰相。

  武怀玉都感觉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好像皇帝突然发疯了。

  皇帝没有召见武怀玉,他在等。

  萧强闯行宫谏君,结果把自己贬商州去了。杨师道是被皇帝召去的,结果出来就罢相贬工部尚书了。

  没有人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怎么突然就风云变色了。

  到底谁惹到了皇帝?

  但肯定是出了什么外人还不知道的大事。

  这事连太子承乾都不知晓。

  整个幽州行在,众大臣们都在不安中等待着,

  武怀玉也没再去找李靖或是秦琼他们,现在这个时候,情况不明,越小心谨慎越好。

  难道皇帝突染了什么重病,皇帝这是在提前安排后事?

  到了下午。

  宰相李绩被召入行宫,

  然后在大家暗中关注下,很快得知了行宫传出的最新旨意。

  同中书门下三品、兵部尚书李绩,转任太常卿,仍任同中书门下三品。

  这个消息一出,又惊住无数人。

  李绩被召见,果然出来就被贬,虽还挂宰相衔,可刚刚征辽时任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立下大功的兵部尚书,现在却成了太常卿,

  这谁都知晓这是被贬了。

  有功反被贬?

  天子是何意?

  武怀玉都搞不清皇帝的操作了,但却隐隐感觉李世民好像真有几分在安排后世的感觉。

  当天晚上,

  皇帝召皇太子觐见。

  武怀玉有些为太子担忧。

  他心中疑惑,就算历史上,李世民也是还有六年寿。

  何况,如今的李世民比历史上身体要好不少,不仅风疾早调理的不错,就是那爱乱服丹药的毛病也早改了。

  虽说落下病根,不能生孩子了,但皇帝还能亲征高句丽,身体还是不错的。这回来路上,也没见到有哪里不适。

  行宫。

  太子带着不安的情绪前来,

  寝宫,

  皇帝趴在病榻上,一群御医在忙碌着。

  “大郎,来。”

  太子上前,这才发现皇帝裸着背,背上生了一个大疮,红肿高大,肉眼可见里面大脓包。

  “父皇,这是?”

  承乾看到父亲趴在那有气无力的样子,惊吓不已,连忙上前询问。

  李世民浑身高热,十分口渴,勉强笑笑,对着儿子招手,“大郎,朕回来途中,因行军劳累,恰逢天气突变寒冷,感染风寒,这两天头痛不止,风疾发作。

  然后也不知怎的,这背上又突生痈疽,一开始只是有点红肿热痛,可很快就起大脓包了,”

  “蜂蜜水,”

  皇帝道,他现在只感觉浑身热痛,还口渴的很。

  承乾赶紧给父亲调了杯蜜水递上。

  “御医,陛下的痈疽要如何治?”

  几名随驾的御医说皇帝的这痈疽跟一般的不同,发起突然,恶化迅猛,现在也只能是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为主,不敢轻易动那个大脓包,

  “疮而深而恶者为疽,是气血为毒邪所阻滞,发于肌肉筋骨间的疮肿,分有头疽和无头疽两类,陛下的是有头疽”

  尚药奉御老头向太子解释,并且告诉一个不好的消息,

  皇帝背上不止一个疽,那个高肿化脓的疽以外,又出现了好几个疽,现在看着不明显,但也跟那个大的一样,正在迅速的恶化。

  现在皇帝连起身站立、走路都不行,只能趴在床榻上。

  而且皇帝风疾还发作了。

  整个人高热、头痛、浑身痛。

  “父皇,何不速召太尉前来诊治。”

  李世民握住承乾的手,“这几位御前的御奉,也都是大医国手,经验丰富,医术也不比武怀玉差,”

  “陛下,”承乾打断父亲的话,“请速召太尉前来。”

  承乾不是不信任那些大医,他们中甚至还有孙思邈的弟子,可这个时候了,多个人看总不会有坏处。

  死马还要当活马医呢。

  “承乾,你先听朕说。”

  李世民拍了拍儿子的手背,然后对一众御医们道,“你们先出去。”

  等寝宫中只剩下父子二人后,

  李世民要过蜂蜜水又喝了几口,然后才缓缓的道,“你应当也疑惑朕为何杀了刘洎和张亮吧,也疑惑朕为何要罢萧、杨师道的相,更疑惑为何要贬李绩吧?”

  承乾看着父亲的样子,“是跟父皇龙体有关?”

  “朕这次所患痈疽非一般,有可能”

  “总之,朕得做好最坏的打算。”

  最坏的打算,就是万一病情迅速恶化,他随时可能就要撒手西去,他走之前得为太子继位扫清障碍。

  “朕召刘洎来,是想询问他辅佐你留守定州这半年来的情况,朕原本考虑过万一,让刘洎成为顾命大臣之一。”

  “可刘洎回答让朕失望。”

  当时李世民对刘洎说自己病重,使卿辅翼太子,社稷安危之机,所寄尤重,卿宜深识朕意,这有几分托孤之意。

  刘洎却回复说,愿陛下无忧,大臣有愆失者,臣谨即行诛。

  李世民觉得刘洎这番话过于狂妄,不是老成谋国之言,还告诫他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要谨慎行事。

  刘洎出宫不久,宰相褚遂良就求见,他向皇帝密告,说刘洎回去后就说皇帝要不行了,又说国家之事不足忧,正当傅少主行伊尹、霍光故事,大臣有异志者诛之,自然定矣。

  褚遂良还跟皇帝说,刘洎说皇帝若驾崩,就请武太尉主持行在大局,大臣里谁敢不效忠新皇,立即诛杀。

  这番话让病痛中的李世民气的差点晕过去。

  他召来刘洎跟褚遂良对质,刘洎说自己只是跟褚遂良说圣体患有痈疽,让人忧惧,当早做准备,褚遂良完全就是诬害。

  而褚遂良坚持自己的说法,说那些话就是刘洎亲口对他说的。

  由于两人的对话,并无第三人在场,一时各说各有理。

  可皇帝气极之下,却是直接勒令刘洎自尽,他选择相信褚遂良而不是刘洎。

  刘洎就这样被迫自尽。

  承乾听着父亲的话,心中大为震惊。

  想不到刘洎因此而死,他也不知道褚遂良和刘洎谁真谁假,但肯定有一人说了假话。

  可刘洎因此就被杀,肯定是因为褚遂良所密告的话起了作用。

  承乾心中迅速思量,他觉得刘洎在皇帝面前也说过大臣有罪,就立即诛罚的话,皇帝虽当面告诫,但也只是告诫。可褚遂良告发他后,却立即迫令自尽,

  明显是因为褚遂良说的那番话里,有让皇帝更不能接受的东西。

  也许是褚遂良说刘洎说要请武怀玉主持大局,大臣有异志者,立即诛杀这句触了皇帝逆鳞?

  “刘洎太过狂妄,朕此前看错他了,绝不能让此人辅翼你。”

  承乾想了想,小声道,“刘洎不肯承认褚遂良所奏之事,会不会是褚遂良诬他?”

  皇帝摆手,“褚遂良跟着朕二十余年,朕了解他,也相信他。”

  承乾沉默了许久。

  “张亮谋反一事?”太子开口问。

  李世民也沉默了好一阵才道,“张亮跟随朕多年了,对朕倒也是忠心,朕也对他信任有加,多年来一直让他执掌机密”

  李世民对太子实话实说,虽然这些年也屡有人告张亮谋反,但都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养假子迷信术士等这些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真正让李世民杀张亮的原因,是张亮这些年替李世民执掌秘密情报机构,李世民担心的是他驾崩后,承乾控制不住张亮。

  所以打算干脆直接带走张亮,

  张亮本身也不是什么老实人,野心很大,为人又摇摆不定,这种人李世民是掌握的住的,可太子未必可以。

  所以干脆直接以谋反罪杀了张亮,也算是给太子扫清一点障碍,同时把许多李世民曾经让张亮干的一些见不得光的事,一起带到地下去,永远埋藏。

  “那萧相、杨相?”

  “萧太老了,杨师道又没什么能力,这样的人留给你也没什么用,朕干脆替你把他们罢了,”

  “那英国公?”

  李世民对儿子直言,“李绩有才智,但你对他没有什么恩惠,他未必忠心于你,朕现在准备将他贬为外官,他接到旨意后若能立即出行,等我死后,你就召他回朝复相,倚为心腹。”

  “这也算是朕对李绩的再一次考验,李绩若有迟疑,朕就把他杀了,不给你留隐患。”

  说完,

  皇帝拿出一道诏书。

  这是贬李绩为叠州都督即刻赴任的旨意。

  “父皇,李绩贵为宰相,又从征辽东,刚立下大功,此时突然贬外,必致天下非议。”承乾道。

  “这个你不必担忧,朕就对外说有人检举李绩谋反,”

  承乾惊住。

  “大郎啊,大唐的江山社稷要交给你来继承,你要挑起这重担。”

  承乾忍不住抱着父亲哭泣,他是真感受到了父亲那种安排临终后事的感觉。

  想到父亲可能要死了,他忍不住跪地请求,“让太尉来为陛下再诊治一番,太尉肯定能医好陛下,只是几个痈疽而已。”

  “这不是一般的痈疽!”李世民摇头道。

  皇帝顿了顿,再次拉起太子的手,“朕知道你跟怀玉,亦师亦友,但朕希望你继承江山社稷后,能够把公私分明,”

  “朕打算让怀玉回吕宋养老,”

  说着,皇帝又拿出一道旨意,免去武怀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之职。

  授楚国公武怀玉为吕宋观风使,巡视吕宋,观风察俗。

  承乾张嘴,想要留下武怀玉辅佐自己。

  可皇帝却摇头。

  “朕知道你信任武怀玉,但朕死后,武怀玉不能留在朝中,”

  “还有你舅父无忌,朕也会将他安排到江南为观风使。”

  “朕会给你留下辅佐大臣,房玄龄、高士廉、马周、褚遂良、张行成,还有李绩,此六人足以辅佐你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