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从马球场上下来,换上翼善冠,穿上团龙袍,回到殿中。
中书侍郎马周迎上来,送上几本奏疏。
有一道奏疏是李靖和武怀玉、秦琼联名上书,说的是关于世封策之事。
这不是直达天听的密折,而是走正常程序送来的。
李世民认真阅读。
看的出来,这道奏疏是武怀玉亲笔所写,李靖秦琼不过是武怀玉拉来联名助威的,仍然是反对世封刺史。
不过这次反对的理由都比较务实。
以这次黄淮水灾为例,濮汴郑宋陈青徐等许多州都已经世封给宗王、勋臣,但是这些世封刺史们,基本上都只是兼任。
要么宗王年纪太小还没就藩,就藩了的也还没能力亲自处理州务,而那些勋臣们更是都勋高功著,身居要职,没谁有空真正任州刺史事。
而这次发生这么大水灾,还是朝廷早有预警准备,但救灾事务依然繁重,诸世封刺史州,只能以长史代为主持,
但这些长史们品级不够,威望不足,在这突发大灾面前,就显得越发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救灾安民。
皇帝世封刺史本为赏赐功臣、优待宗室,可现在却影响到地方安稳等。
起冲突了,
还很严重。
问题很大,必须重视,
武怀玉提出问题,也提出了解决的方案,他给皇帝一个建议。
就是在一些府州,增设别驾这么一个上佐职事,仅次刺史,位在长史司马之上,
纲纪众务,通判列曹,协助刺史分担府州行政事务。
岁终入计,年底充朝集使入京朝集觐见。
当然,这个别驾虽然品位尊崇,但无具体职务,可以算做是一个高品级的地方闲职,但又不完全是闲职,比如都督、刺史空缺的时候,他可以代替主持府州事务,
再比如有特殊情况时,只要朝廷授权,就可以取代都督刺史,代行主持。
虽是次官,并同官长。
其实别驾这个官职历经多个朝代,很是复杂的,魏晋以降,诸州皆有别驾、治中,而刺史多带将军。
隋朝开皇,改别驾、治中为长史、司马。
唐开国初,改郡为州,置刺史、别驾、治中各一人。后来又改别驾为长史,治中为司马。
其实唐初,别驾治中和长史司马是一个官两个名。
而现在武怀玉提出要设别驾,不是把长史改为别驾,而是在长史司马之上,再设一个别驾。
这不是重复,
而是特意给宗室、勋臣世封用的。
刺史这样的要职不能拿来世封,但增设个别驾却是可以拿来安置宗室、功臣的,
以前武怀玉是坚持认为应当把宗王分封到边疆,为国屏障的,可皇帝舍不得啊。
所以他现在换了条路,
不提把皇子皇孙们分封边疆蛮荒了,改成分封他们为府州上佐的别驾,
地位品级很高,但没具体职事,
可是,
真有需要时,却又能马上拎出来用。
比如说万一朝中出现奸臣篡位,那李唐宗室和功勋们世封的别驾,就可以立马得到主持府州事务,率兵勤王讨贼的许可。
当然,这种特殊情况,肯定得有特殊条件才能触发,这个是可以约定的。
世封刺史改成世封别驾了,权力就少了许多,反正正常情况下,别驾们不能主持府州事务,
但是呢,武怀玉提出可以给这位别驾新增一个职权,那就是监察府州官吏,兼负责司法。
类似明朝的按察使,掌刑名按劾之事,具体来说,即纠官邪、戢奸暴,平讼狱,雪冤抑,以振扬风范而澄清吏治。
这类似于公司里的监事,
刺史是管事做事的,这别驾就是监督的。
刺史是流官,别驾是世袭的,就算将来世袭别驾多了,但也限制在监察这块,他们顶多算是贵族元老院的。
李世民把奏疏交给马周,“你看看。”
“喏。”
李世民闭上眼睛,脑中在思考武怀玉的提议。
宗室诸王为都督府别驾,勋臣为州别驾,位尊职闲。
就算不能在任,也不影响。
比如诸王年轻没经验,可由他们的王府长史司马代为辅佐,而如勋臣在朝另有重要职事,也可由他们的成年子弟代领别驾之事。
“陛下,臣以为站在朝廷江山社稷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晋国公他们这道奏疏言之有物,比较合理。
宗王勋臣们将来就算封很多,但别驾也不会影响到府州地方的运转,反而还能替朝廷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
而另一方面,府州别驾位尊,也是不错的赏赐优抚宗王勋臣之法。”
李世民点了点头,没急着下结论。
当天,皇帝又召房玄龄温彦博魏征长孙无忌等廷议,正是商讨此事。
最近长孙无忌等一众大臣一直在反对世封刺史之事,李百药魏征这些没得世封的大臣一直反对,长孙无忌高士廉这些得了世封的还一直反对,
搞的李世民都很烦,
甚至都茫然了,
怎么反对者这么多?
他不得不认真反思。
特别是长孙无忌这段时间声音很大,似有借题发挥之嫌,大舅子一遍遍问皇帝,他哪做的不好,要将他这样从龙功臣赶出京师?
大舅子闲职好几年了,憋了不少气,这次喊的很大声。
而在家养了几百歌伎舞姬整天沉浸酒色中不闻窗外事的河间王李孝恭,更是在皇帝让他世封观州刺史后,先是赶紧上了一道请皇帝封禅泰山疏,没被同意后,
马上就让儿子上疏他病了,
病的很重,
病的出不了门,更不能去观州任刺史。
这个观州,在河北,曾并入沧州,现在从沧州中划出,紧挨着德、冀、瀛,大运河、漳水穿州而过,治弓高,辖东光、景城、阜城、安陵几县,
挺富庶的州,开皇年置,大业初废,武德初再置,贞观初废,如今又置。
可李孝恭不敢去就封。
他到现在还记得,武德八年他做扬州大都督时,李渊是怎么凭一封诬告他谋反的信,就把他从扬州逮入长安下狱,关押讯问许久的。
虽然最后查无实据无罪开释,但他却也从扬州调回长安任闲职,经那些敲打后,他就很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和位置了。
从此只沉迷歌舞美人,不再过问政事。
有点惊弓之鸟的感觉,李世民要封他世封观州刺史,他总觉得这后面刀光剑影十分可怕。
老老实实在长安当个不问世事的河间王不也挺好吗?
武怀玉的改封别驾提议,在殿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
这次魏征温彦博都松口了,
而长孙无忌也难得的没再激烈反对,
这里面关键还在于武怀玉所说的这个改封别驾,其实跟原来世封刺史完全不同了,
改封府州别驾,勋臣们只要有本职差事的,就无需去任这别驾,可由子弟代职。
甚至比如说长孙无忌,将来年老致仕了,也可以就留在京师,根本不用回到这赵州去,长孙家族也根本不用去赵州。
但这个赵州别驾,却是以后长孙家世代子孙承袭的,这个别驾是从四品下,比长史的从五品上,高了三级。
既然不需要长孙家迁去赵州,也不用他长孙无忌去赵州,那么这赵州别驾不过就是个兼衔,长孙无忌自然也就不在意,他反对世封刺史,最主要的是他一直没有实职,怕李世民借机赶他出京到地方上去,那就远离权力中心,被边缘化了。
至于说武怀玉现在提议改封别驾,取消了护军府,甚至原来的州税赋三分之一,改成了府州税赋三分后,把留州的那三分之一,把这部份的三分之一分给世封别驾,
其实就是从三分之一变成九分之一了,
但一个两三万户的州,哪怕是九分之一,那是实打实两三千户的税赋,这还不仅是地户的正税,还包括其它州内的各种工商杂税等税收,比起实封功臣最高一档的一千三百户食邑税赋三分之二,
那依然是多了好几倍。
从诸王到勋臣,世封别驾都取消护军府,但保留亲事、帐内府,毕竟封在内地,要护军府兵马干嘛。
当然,王公们也可以选择不要亲事帐内,拿纳资纳课的钱,或者部份钱部份人,随便选择。
大家讨论热烈,
魏征问了一个关心的重点,
如果诸王也改封别驾,那是否取消诸王担任的都督、刺史等职。
李世民想了想,“世封别驾,是世袭封赏,都督、刺史,则属于官职,诸王有能力者也可以授都督刺史之职,但此职不世袭,世袭的只是别驾。”
诸王世袭府别驾,勋臣世封州别驾,
大都督府别驾从三品,中都督府别驾正四品下,下都督府别驾从四品下,
上州别驾从四品下,中州别驾正五品下,下州别驾从五品上。
诸王公世袭别驾者,若本职繁忙,则由王府、国公府的长史、司马或子弟检校。
以后所有府州别驾,都只用来世封宗王、勋臣。
皇帝坐在御榻上,
看着大臣们激烈的讨论,
大臣们讨论的只是一些细节,总体上却是已经大都支持武怀玉的世封刺史改世封别驾了,
想到自己这世封诸王、勋臣刺史诏,还没诏行半年,李世民也有些无奈,但他不是那种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到底的皇帝,
既然大家都反对世封刺史,愿意接受世封别驾,那他就从谏如流吧。
一众受封者都愿意,他又何必勉强呢。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