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故事里的事(二)

  老吴他爹的一生,刚好走过84个春秋。也照实应验了那句老话:“73、84,阎王不叫自己去。”他爹的这辈子几乎没有受过什么罪,基本上是在小心谨慎中遵守中庸之道中平稳度过的,他自己说一生遇到过两个贵人,一个是司令另一个则是司令的亲闺女。

  老吴清晰地记着那个木匣子是他爹到滨江市拜访自己的旧军阀司令(建国前早已起义率部投诚)回来后才有的,那一年他才不到十岁。他爹有一天回家后给她娘说,好久没有见到司令的闺女了,一打听才知道她回家省亲去了,说是她的父亲身体不是很好。他爹说,那个岁月多亏了司令照顾他,要不是司令他还不知道如何生存下来,司令是他的贵人。他得去看看。

  他爹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跑到滨江市看望他的司令。当然,那时的司令已经是当地驻军的参谋长了。回来后就带来了这个木匣子,说是司令的东西,家里任何人也不许动。

  老吴也时常在夜里发现他爹经常拿着木匣子一个人枯坐着发呆。那个暗红色的木匣子被蒙上一股神秘感,再后来,随着他爹工作与职位的不断高升,渐渐地木匣子消失不见了。

  不成想,他爹临死前把木匣子又鼓捣出来交到他手里。

  木匣子里面的数张老照片和一沓纸张的文字,让老吴深深地震惊,他不知道这里面的内容如果面世会带来什么结果,看来他爹也是犹豫在这一点上。

  老吴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语起来,每一天除了上班外,几乎都在家里呆坐着。

  老吴的变化很是明显,来回路上遇到他的几位领导也很纳闷他是怎么了?原本性格外向的他怎么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样有点焉呢?

  不久之后,人们发现老吴不仅变得像他爹一样谨慎还有一大变化,那就是开始读历史书了,尤其是建国前的历史,有人还发现他竟然跑到史志研究部门翻阅临城市建国前的记载。

  一个研究菜品的大师傅突然研究起历史来,这在一些人眼里看来不可思异。好在时间不长,老吴又开始把精力放到研究菜品上。你甭说,一道极为寻常的菜,任何师傅都可以做,可如果老吴去做,同样的材料同样的烧菜方法,老吴做出来的就是比其他的师傅做得好吃。这一点不服不行。后来,老吴给学生们讲课,很是强调烧制菜品时火候的把控(包括火候的温度和各火候的时间长短的判断)。

  而每一届美食节厨师们的较量比赛,一大看点就是吴大师傅的新推出的菜品。而老吴总是能够推陈出新,在历届美食节上都能够让各大评委们眼睛一亮,不仅仅菜品品相好,味道那更是一绝,对参与的评委都是一种视觉上和味觉上的盛宴。而每一届的第一名,老吴都是当之无愧。轮流几次受邀到省城参与比赛,老吴也是丝毫不含糊,几乎都能够拔得头筹。

  有一次,省城的一家餐饮学校邀请老吴前去讲课,老吴当场给他们做了十二道豆腐菜,每一道都不一样,不仅花样翻新连味道也丝毫尝不出是原料豆腐的而且品相也极为诱色。在场的各位大厨老师们极为折服,连连竖起大拇指,连连叫“好”。

  作为几道拿手菜,“糖醋鲤鱼”最受食客们的欢迎,不仅仅是味道与其他师傅做得好而且品相也绝佳,况且价格比较亲民。这道菜几乎成了每一位食客的必点之菜。

  另外像“佛跳墙”“西湖醋鱼”“麻辣豆腐”等等各大菜系的名菜对老吴来说,那都是“小菜一碟”,反正只要食客需要什么菜,只要老吴在,那都不是什么难事。

  后来市府食堂也响应上面的号召,进行改革,在原址上兴建起一座十七层大厦,名为临城振兴大厦,主要负责市府招待和后勤服务,同时也向外普通民众开放,以及承办红白喜事大型宴会等等。老吴也摇身一变成为负责该大厦餐饮方面的副总经理。

  只是夜深人静的时候,老吴时常睡不着觉,翻来覆去地想那个木匣子里面的东西。他总觉得那个东西不真实,有时他在想会不会搞错了,而几位大佬在老吴眼里也是杠杠响的大人物,尤其是临城市的那位老领导更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想得头疼就不想了,反正没有人知道老吴手里有那个木匣子。他也不清楚他爹当年为什么从遥远的滨江市带回来这么个东西,更不清楚他爹的司令为什么搞出这么一出。

  后来的临城博物馆还得感谢老吴的木匣子,这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史料的有力佐证。当然,这是后话。

  临城振兴大厦自开业起,营收及社会效益就不错且不断提高,知名度冠绝全市,各大企业的内外招待以预定到临城振兴大厦的房间为荣,而普通民众也以在临城振兴大厦就餐为荣。随着社会美誉度的提升,大厦总经理则是野心急速膨胀,利用各种机会在各个部门不断安排嫡系人员和亲属,而老吴管理的餐饮部门则是“油泼不进、水泼不出”,对他来说形成了一道屏障。

  后来,这位总经理想出了一个极为恶毒的点子,造成了老吴的引咎辞职、提前退休。临时告别了他为之痴迷的舞台。

  省里有个饮食行业协会,成员单位每年都得参加例行的会议,作为理事单位的临城振兴大厦必须参加。总经理临时授权老吴负责整个大厦的管理工作,同时做了一些私密安排。

  总经理出差参加会议的第二天下午,临城振兴大厦突然来了几辆食品卫生检查部门的车辆,手里拿着公文,说是接到群众举报临城振兴大厦使用过期食品材料进行售卖。

  前台工作人员立即向上面反应,作为临时总负责人的老吴第一时间得到信息,立即通知公关部经理前去陪同处理,同时作为餐饮负责人的他也第一时间出现在现场。当所有人员检查到四楼餐饮贵宾楼楼层厨房时,检查人员从一个大冰柜深处拿出两袋进口生鱼片,袋子上打印的日期赫然是前年的日期。四楼厨师长眼睛睁的大大的,连口否认这是他们厨房里的东西,且从没有进货过这个牌子的任何食品。但是检查工作人员没有任何人听取他们的说辞,直接查封了整个大厦,并且正儿八经地贴上封条,例行公文要求全面整改并且顶格予以处罚。

  老吴此时知道事态严重,立即电话通知在省城开会的总经理,可是电话怎么也打不通。毫无办法的老吴此时清楚的意识到自己被人“阴”了。突然想起老领导廖志成刚刚就任市首,印象中是一位极为好相处且正气凛然的好市首,负责临城市的全面工作。

  拿起手机,电话打给廖市首。简单说了一下事情的经过,廖市首听得很耐心,最后说:“这件事还得详细了解一下,听取卫生检查部门的意见,实事求是。”

  放下电话,老吴知道廖市首这套说辞,明显的是一种官调。

  第二天,食品卫生检查部门竟然下发公文要求全市各个餐饮单位以临城振兴大厦为鉴,先自行整改后迎接市里的全面检查。老吴打电话给该部门的相关领导,无一人接听。没有办法,老吴只好赶到该检查部门,向他们负责人说明临城振兴大厦从没有进过这个牌子的任何食料,言辞凿凿地说有账可查,请他们进一步调查情况。可是,没有那个负责人可以耐心地听他的说辞。都是统一口径地恢复他,现场查获的结果就是事实。而且是廖市首要求从严从重予以处理。

  垂头丧气的老吴回到振兴大厦,坐了一会,静静地想了半天,连午饭都是服务员给送到办公室的。吃过午饭,老吴开始打电话联络以前的熟知的领导,希望能够使事态得到缓解。几通电话后,老吴得到一个确切的信息,主管卫生食品行业的副市首是总经理的老领导,而食品卫生检查的一把手是总经理的铁哥们。同时也获得另一个信息,廖市首昨天下午就到省城开会去了。

  毫无办法的老吴决定任人宰割,静等事态的发展。

  第三天,从省城开会回来的总经理,一见他的面就劈头盖脸地毫无形象地指着他的鼻子,一顿臭骂。老吴静静地听着,没有一句反驳。等总经理停止了谩骂,递上了辞职书。

  总经理一看目的达到了,态度也温和下来,又劝他何必辞职呢,说什么谁都有错,错误有大有小,没有必要引咎辞职可以另行安排同职位的其他工作。

  老吴说什么也不干了,总经理叹了一口气,说:“办个提前退休的手续吧,也算是同事一场。”老吴答应了。

  退休在家的老吴,没有多久就听说廖市首知道事情后大发雷霆,原本对老领导廖市首深怀恨意的老吴,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茶,自言自语道:“人心叵测啊!”

  几个月后的某一天,闲来无事的他,有一次逛街鬼使神差地逛到食品卫生检查部门的门口,可巧的是当年常常到振兴大厦吃饭喝酒的一位科长看见他,老远就给他打招呼:“老吴,老吴,过来,走,到我办公室喝茶。”

  “不去了,”老吴不好意思地说道。毕竟现在的自己毫无利用价值。

  “哎,走,就一会,喝杯茶也耽误不了你多长时间。”

  经不起这位科长的强行邀请,老吴还是跟着去了。到了办公室门口,老吴才发现这是副局长的办公室,心里明白眼前的这位科长已经荣升副局长了。连忙小声道了声贺喜。

  经过这次喝茶,老吴才知道,原来的这个食品卫生检查部门的负责人在换届中没有得到市首廖志成的提名,只好当起了可有可无的同级别的调研员去了,而临城振兴大厦的总经理则是因为被市府监察部门查到有任人唯亲贪污受贿的行为就地免职开除公职。这位副局长说这一切都透漏着老吴的影子。

  老吴连声说这些都和他无关,这些情况他也是刚刚听他说的。

  从食品卫生检查部门出来后,老吴心里痛快极了,连走路的步子都觉得轻快。

  脚步轻快地走着,嘴里哼着流行小曲,心情畅快的不得了。

  “吴总,吴总。”一辆车急速停在老吴的前面,四楼厨师长和一位老吴不认识的人从车上下来,“吴总,听说你在检疫局,总经理和我赶紧赶过来了。”

  和四楼厨师长一起来的那位紧走两步,伸出了手,说“吴总,我姓姚,我十分诚恳地邀请你再一次加入振兴大厦的队伍。”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恋世春秋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