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大招工(1)

  新世界34年,西元1513年,五月上旬。

  台南,安平堡。

  蒋泥匠干了半辈子的泥瓦活,自誉也是该行业的老师傅,但自从来了夷州,所有的做事要求都迥然不同,一下颠覆了他的认知。

  这日,众人忙碌了一上午,终于砌好了一面墙。

  在厂房区监工的人员见此,立马跑来检测,只见其不知操作了何种机器,一道红光射出,修筑的墙面是平是曲,一目了然。

  “这面墙斜了,需拆了,重新再修,蒋师傅!”监工喊道。

  “在!”蒋泥匠急忙应道。

  “你自己看看,这面墙都斜成什么样子了,还好这只是一面隔墙,如果是承重墙,那整个房屋都得跟着倒塌,到时候可要闹出人命。”监工拉着蒋泥匠走到墙体前,说道。

  “是是是,我这就叫徒弟们拆了,重新再砌。”蒋泥匠被监工说得心里捏了一把冷汗。

  监工再三叮嘱:“上面催得紧,你们干活都得加把劲,该给的测量工具,我都给了,若是在明日中午前,不能完成任务,那我只得扣工分了。”

  一听到扣工分,蒋泥匠浑身一个激灵,连忙表示自己会严抓徒弟干活。

  滞留在台南的移民都盼望能早日安定下来,官府保证到了目的地会分地分房,不过将来去了陌生的地界,农具、种子、牲畜还有生活日用品肯定得向官府赊账。

  为了提升移民前往本土前干活的积极性,经中枢批准,台南与济州岛两处移民临时安置地,正式推行工分制。滞留于临时安置地的这段时间,官府会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所需,但想吃好一点或挣钱,就得参加官方组织的劳动去挣工分。

  劳动统筹部门按照成年男子一个工作日的标准工作量确定为一个工分,每日任务完成,工分会存入干活人员的个人账本。

  在临时安置地,工分等于钱,移民可以用工分购买任何物资,将来去了本土,工分还可以抵扣官府的贷款。因此,当蒋泥匠听到要扣工分,心里自然是肉痛不已。

  监工没再“念经”,转身走往其他在建厂区。

  待人离开,蒋泥匠黑起一张脸,目光阴沉地看向手下的一帮徒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傅打骂,做徒弟的只能受着,几人垂下头,不敢出声。

  蒋泥匠冷冷哼了一句“干活”,徒弟们立马拆砖,重新砌墙。

  “唉,你说咱们修这么多大房子,是给谁住的?”

  “谁知道,可能是宋洲的某位大官吧!”

  两个年纪较小的徒弟轻声议论着,在他们眼中,这如同宫殿般的房屋,也只有大官才住得起。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到头顶。

  一阵电铃声响,与在建厂房相隔一条马路的另一边,从厂区内走出数百个身穿统一着装的妇人。这些妇人径直朝食堂的方向走去,路过工地前时,一些未成婚的女子瞧着泥瓦匠们的异样目光,全都害羞地低下头,快步跑开。

  这群妇人的出现似乎更加印证了两个年轻徒弟的议论,倘若不是达官显贵,谁能养得起如此多的女婢。

  正在缫丝厂参观的台南农业办公室主任方艾华若听到了这个误会,估计要乐不可支。

  “熟练的缫丝女工需要耐心培养,人手不足,我可以派人在各乡村与移民临时安置地招募,现在给的女工工资不低,不怕招不到人!”方艾华一行人与缫丝厂厂长穿行于生产线间。

  全自动的缫丝生产线,上部架起的是电力带动的机械卷丝口,下部水流中移动的是煮熟的蚕茧小筐。缫丝女工主要负责在操作口勾丝引线,当蚕茧不足时,她们还要及时从流动小筐中补足蚕茧。一个熟练的缫丝女工能照顾整段缫丝生产线,大约有12个操作口,这样的生产效率远不是手工缫丝能比的。

  缫丝厂厂长介绍道:“目前生产线上的缫丝女工数量并不缺,那些新招募的女工跟着熟练工在线上学习,等新厂房建成,设备调试完毕,女工便能立即上手。”

  方艾华颔首,笑道:“有你这句话,我们也就放心了,等到今年年底,缫丝厂的产量就能提上来,而丝绸纺织厂的效率反倒落后,这必须得同步跟进。”

  今年的四月大会结束,中枢计划未来五年将台南地区打造为东亚的纺织中心,为此,已提前拨出转款建设该地的火力发电厂,同时批准了方艾华提交的水库水力发电等项目。

  纵观后世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其发生的条件离不开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等因素。宋洲发展到现在,这些条件除了廉价劳动力不足外,其他条件都不欠缺,而廉价劳动力完全可以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填补,因此,开启工业大发展时代已经成熟。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工作机械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视为标志。穿越众掌握天顶星科技,没必要按部就班地搞所谓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完全可以因地制宜的利用蒸汽动力与电力,进行跳跃式发展。

  正是从这种观点出发,宋洲的电力设备研发后来居上,将蒸汽机的研制逐渐甩在了身后。

  从宋洲本土运来的机械设备大多靠电力驱动,电力与蒸汽动力相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由电引出的电灯,照亮了黑暗,大大延长了人类的工作时限,这也是蒸汽动力无法办到的。

  ~~

  就在一年多前,安平堡东南面竖起了数根十几米高的烟囱,不管是白天,或是黑夜,从烟囱里都在不停冒着烟雾。

  安平城的百姓并不知晓烟囱有何用,只是听在那里工作的年轻人讲,每日有大量煤炭被送往烟囱下的火炉燃烧。

  自从烟囱出现,安平城也跟着出现了变化,以往宽阔的街道两旁,立起了一根根木杆。正当百姓古怪木杆是何用途时,数根黑色的线依托木杆从烟囱区引到了安平堡。

  紧接着,官府安排人在城区木杆上按装了一种名叫“电灯”的灯具,每到夜晚,电灯下明亮异常。嗅到商机的小商小贩们,立即等下摆起了夜市,使得安平城一下成为了一个“不夜城”。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穿越1480之新世界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