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清1796
相比明朝水师,即便在明朝末年,崇祯年间都能轻松反击西方殖民者,结果到了大清年间因为禁海令的发布,大清的海洋力量及其虚弱。
原因何在?
说白了,满清的禁海令其实是一种战术上及其狠辣的政策,完全无视渔猎为生的沿海居民的生死,将沿海几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彻底搬离,并派骑手在其中巡逻侦查,来确保其沿海进攻的船只在沿海丧失补给能力,并且一旦深入领地几公里其实就会被轻易发现,达不到突袭的效果。
但这种禁海令却又是一种战略上非常之愚蠢的行径,这其实是断了清朝水师发展的根基,任何国家要想发展出水师一定需要两个东西,一个就是大船的制造水平,另外一个就是优秀的水手。
前者需要大量的商船贸易以给其带来足够的造船技术发展,海贸越发达,而造船技术越高。
当年万历皇帝派太监去给商船征税,而商船征税的是按船来收的,每条船的税都是一样的,于是不就太监们就像皇帝报告,皇爷,咱们大明的船越造越大了,而万历小算盘一打,不行,有些吃亏了于是就提高每条船的征税,然后海商就把船越造越大,万历征税就越征越高。
故事虽然简单但道理还是很有力的,开放海禁的过程中,随着民营船队力量的发展,作为国家机构,自然能轻松的获得足够的发展海军的技术与人才。
而禁海令的实行却让满清的海贸发展不起来,而且那些被清朝强制移除离开沿海的渔民,一般要么被迫来到内陆怀着对满清的怨恨再以其他技能为生,而剩下的不少都选择成为了一只只不受满清管束的水上势力——海盗。
郑氏海盗先祖郑建原来是福建人,曾经在郑成功手下服役,后来郑明势力被清军逐出大陆之后,其辗转来到广东、越南等地,家族世代为海贼。
到了郑七时期,他还多次派人主动进攻抢掠满清的沿海,势力甚至能极大的干扰越南的朝代变化。
而等到郑七死后,他的从弟郑一继承了他的手下的势力,但此时已有一个比郑一更强的海盗领袖已经出现在了他的身边。
那就是郑一的妻子,石香姑。在郑一还活着的时候,郑一虽然掌管他们的军队,但是整个海盗势力的财物还有一些制度全是由出身娼家的石香姑来掌管。
而船上的海贼大伙一般都他“郑一嫂”或者“龙嫂”,这个称号就很顾名思义了。
历史上当组建好海盗联盟的郑一因为一场大风暴葬身海上的时候,作为郑一遗孀的她,面对联盟中各个派系的首领提出了一个建议,由她继任联盟盟主的位子。
而之后,整个中国南海海面上从此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南海之王。
郑一嫂获得了盟主地位后,迅速整顿海贼团队,立下了极为严苛的条例约束手下,不服从命令,直接斩首,要求抢劫的战利品统一保管,然后根据效果进行分配,在加上不许强奸,不得未经允许自行离岸起航。
一支队伍没有凝聚力是很难组织起来的,而这种凝聚力就来源于严格的纪律。郑一嫂正是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最后达到三四万人的规模,这在整个世界海盗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而在那个时代,如果你作为一个商船的拥有者,请千万记住,船只离岸前记得交钱,否则后果自负。
也就是说此时的郑一嫂已经把自己的从海盗的性质,变的更合规化,更类似于西方的殖民公司的类别,不再只是简单的烧杀抢掠,在加上之前郑一嫂的努力,她的海盗比起清朝的水师无论是在财政发展,战术素养上都更像一支近代军队。
而在收钱上她也很有头脑,并不会见船就抢,毫无意义的四处劫掠,而是针对性的选择目标。
在南中国的海面上她的船只就是食物链条的顶层,没有任何船只可以与她作对,刚开始的西方洋船凭借火力以及先进的船只设计,还能让她有所头疼,但是每次大战她发现西方洋船的先进武器,设备之后,她会瞬间意识到这些东西的价值。
而没过多久,来自西方的客人们会惊异的发现,他们有的武器装备,她那边也都有了,而且好像质量更好。
此外,面对英国舰队在整个世界海洋上的不可一世,郑一嫂也并不怵。有一次,英国舰队在广州内河横冲直撞,肆无忌惮,仿佛如入无人之境。
此举惹怒了郑一嫂,她痛击英国船只,最终斩杀数十名英国士兵,还俘获了一艘英舰。
这件事传回英国,举国震惊。
红旗帮的高调行为早就引起了官军的注意,因此屡屡派兵围剿,但这红旗帮既有着严明的纪律,又有着先进的武器,并非乌合之众,因此给清军以重创,清廷无可奈何,只能任由其发展。
其实当时的两广总督都对之心知肚明,但都抱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心态,希望她收她的保护费,我当我的官,任期到了,下一届谁爱捅这个马蜂窝谁去捅。
而郑一嫂的逍遥生活,终于结束于一次杀死了一名清朝官员,这让当时的两广总督百龄再也不能熟视无睹了,
作为在自己领地发生这种恶性事件,两广总督百龄刚开始决定派遣军队去镇压郑一嫂的军队,而清朝的水师,只能说是使用着简单的大帆船,然后装载自己的士兵,而这种军队面对训练有素的海贼实在是不堪一击。
郑一嫂率领海贼联盟在整个广东沿海四处杀戮,而此时的两国总督百龄只能被动挨打,百龄在面对打击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只能去请那些平日里极不屑与之打交道的洋人。并且利用海贼联盟里面各派系海贼的矛盾。清廷后来成功招揽了联盟中的黑旗帮船队,这个船队的实力与郑一嫂手下的红旗帮旗鼓相当。
而面对曾经的友军,加上清军压箱底再造的新船队,以及英葡两国的援军三面夹击下,即便她正好处在船队正在修理的虚弱期,但奇迹般的面对五倍于自己的船队,郑一嫂表现出了惊人的指挥能力,敌方使用的火船攻势不仅不能伤害到红旗帮的船队,而且被她一艘船未损的跳出生天,之后的日子里面,尽管面对三方面敌人,但在海上他们三方就是屡屡在郑一嫂面前吃亏。
最终无计可施的清廷决定派人议和,一切都尽量好谈,而此时的郑一嫂也很明白这样下去,尽管她能将三方军队耍的团团转,但是她还是缺乏了一个根基,没有陆地的支援,又失去了商人的保护费的她,到了最后一定会失败。
那问题就是如何能从清廷那里获得最大一笔养老费,果不其然,了解到了清廷的议和请求之后,郑一嫂很明白,需要吊一吊百龄的胃口。
她干脆在加一把火,更疯狂的劫掠广州的沿岸地区,表现的更加强势。面对这种情况,两广总督,完全失了神色,只能被迫答应郑一嫂的全部请求,再不敢有还价的余地。
最后,作为娼妓出身的大海贼郑一嫂,最后安安心心的退休转正,还被封为授诰命夫人,而整个海贼红旗帮大部分人都被授予军职。
故事并没有结束,这场动荡的另外一方经历者,英军已经从整个事情经过中发现大清在海防上到底有多么的无能,而29年后的面对清朝的虎门销烟,他们的选择是羸弱的大清是时候教训他们一顿了。
仅仅数千的英国先锋部队,就将满清清的万里海疆完全视作自己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登录点,而面对既拥有成熟的近代陆海军征服了印度的日不落帝国,满清军队一溃千里。
而满清严格来说,政策上的错漏按理来说,在郑一嫂之乱上就应该意识到的严重问题,过了三十年还是那个样子,清朝被他固有的封建观念以及腐败的政治体系所束缚,那就意味着他终究会在动荡变革的时代中被放弃。
不说作为穿越客的黎汉明,就是任何一个有见识的汉人统治者,发现错漏后都不会熟视无睹。
所以,哪怕立足未稳,黎汉明也第一时间便开始了海军的建设。
而心思活络的郑一嫂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故而才胸有成竹的说道:“一郎啊,那位明王之所以这么急于从广西打通出海口,其目的除了是对清军围堵的破局外,另外一点,恐怕也是急于组建一支水师啊。”
郑一闻言却是一愣,不解的道:“这点我也看出来了,但是这与我们要纳的投名状有何关系?”
“如今西山朝自顾不暇,眼看着恐怕没多少时日了。”郑一嫂摇头笑了笑,道:“当初我们既然能帮他们强盛,那么也能给他们致命一击,水师的船只、船员以及武器弹药,对于咱们来说,可是再简单不过了。”
听到这儿,郑一也反应了过来,道:“你是说,咱们把西山朝的水师抢走?”
郑一嫂闻言点了点头,道:“不止西山朝的水师,还有其他死心塌地跟着西山朝的海盗、西山朝沿海各地金银财宝,粮食,都要抢,最好是,能整合咱们中国在这里的其他海盗势力一起,声势越大,收获越多,我们这份投名状才会越重。”
“弟兄们背井离乡的来到这里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能有个安身立命之地,以前满清围剿我们,我们没法回去,现在有机会了,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愿意加入的,毕竟,谁不想堂堂正正的回去做人啊。”
听到夫人的话,郑一沉思了好一会儿后才咬了咬牙下定决心道:“好,干了,就算到时不能加入他们,能得到他们在明里暗里的支持也足够了。”
.........
京城,和府。
听到嘉庆从承德调集的兵马已经快到京师的消息,和珅顿时坐不住了,此刻他终于明白,嘉庆之所以迟迟没有对自己动手,并不是忌惮自己的实力,而是想要一网打尽。
和珅同时也明白,不能再等下去了,不然等嘉庆出手,必然会是雷霆一击,那时自己恐怕就毫无还手之力了。
想到此,和珅连忙从书桌抽屉里取出一份遗诏拿在手里咬牙捏了捏后,顿时长出一口气,随即他又把目光看向了抽屉里,那里还躺着另一封遗诏。
想了想,为了以防万一,和珅还是把那封遗诏拿出来藏在了身上。
正在这时,刘全急匆匆的跑了进来,禀告道:“老爷,那边传来消息,说我们的人被秘密关押在南苑马场。”
和珅闻言顿时一喜,连忙交待道:“好,你亲自去一趟,一定要秘密把他们救出来,救出来后立即控制九门各营,咱们是生是死,就全看你这一着了。”
从唐朝之后,历朝历代都在京师驻扎了大量的军队。当年,唐朝的主力都在边疆地区,京师的驻军不多。结果出现了安史之乱,唐朝连一点反击的机会都没有。
从宋朝开始,京师都会驻扎大量的军队,防止各地的将领造反。在此之后的几个王朝,也都是这个情况。
比如明朝的京师三大营,是明朝最重要的野战机动力量。当年,京师三大营有20多万军队。清朝入关之后,虽然没有京师三大营,但是也在京师部署了大量的军队。
在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时期,京师的防务分为两个部分,在郊区,驻扎了丰台大营的军队。
丰台大营仅仅是一个称呼,这个大营的军队可以出现变化。在正常情况下,丰台大营的兵力有二万多人。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临时增加军队。
丰台大营的军队是清朝重要的野战力量,装备了各个兵种,战斗力也比较强。在康熙在位的末期,丰台大营原本在老八的手里。但是雍正通过老十三胤祥,成功的控制了丰台大营。
丰台大营仅仅负责京师之外的防务,至于京师内部的防务,有九门提督具体负责。
九门提督下辖八旗步军营和巡捕五营。八旗步军营有两万多兵力,巡捕五营也有一万余兵力,也就是说,九门提督能够指挥三万多军队。
而从乾隆末到如今,丰台大营和九门提督加起来的京师守卫力量已经达到了十万之巨,当然,京师周围的军队虽然多,但并不代表就战斗力强。
从清朝雍正皇帝时期开始,曾经十分强悍的八旗兵开始迅速堕落,战斗力严重下滑。
到了如今,八旗兵几乎已经没什么战斗力了,但就算如此,只要控制了九门各营,也就相当于控制了京城。
“老爷放心,奴才万死莫辞。”刘全闻言连忙保证道。
和珅见状点了点头,随即叹了一口气道:“如果事有不逮,你想办法脱身后立即把我的家产散出去吧,嘉庆想要杀我,无非就是看重了我的家产,好充实他的国库。”
“你记住,如果真出了事,一定一定要把消息撒出去,我死,他们也别想好过,那就让他们狗咬狗吧,到时京城一乱,我就不相信他嘉庆的江山还坐得稳。”
听到和珅这么说,刘全顿时知道局势已经很危急了,所以他便连忙跪下朝和珅磕了一个头后说道:“老爷保重,奴才这就去准备了。”
说罢,刘全再次磕了一个头后起身转身便走了出去。
看着刘全的背影,和珅深深的叹了一口气,随即拿着手中的密诏从暗道走了出去。
与此同时,紫禁城,养心殿。
嘉庆正召集一干亲信重臣正在议事,戴衢亨忽然双手举着一份奏折上前一步说道:“启禀皇上,广御史已经写出了弹劾和珅的奏折,所列罪状,凡二十条,桩桩件件,有理有据,无可辩驳,请皇上预览!”
嘉庆闻言顿时一喜,连忙起身走下来接过奏折看了看,随即大有深意的看了广兴一眼后,笑了笑道:“此折功莫大焉,有此一折,和珅一案就是铁案了,广兴啊,你是朕的功臣。”
“若能助皇上一臂之力,奴才就是肝脑涂地,也绝不后悔!”广兴见状连忙低头拱手回道。
嘉庆见状点了点头,随即看向绵恩问道:“南苑马场那里准备好了吗?”
绵恩连忙回道:“回皇上,已经准备妥当,九门各营也已布置好了,只等皇上一声令下!”
嘉庆闻言点了点头后随即又把目光看向了永璘,永璘见状不等嘉庆发问便连忙回道:“皇上放心,宫中已经暗中增加了两倍侍卫,臣一定保证宫中万无一失。”
“那好,想必现在和珅等人也坐不住了,你们也下去准备吧,只要他们一动,那咱们就立即动手!”
.........
另一边,和珅暗中和福长安、福喜等人汇合后,便立即朝着成亲王府走去。
一行人来到成亲王府后,在吴敬梓等人的接引下,和珅便单手举着那封密诏径直去到了早已等着的永瑆夫妇二人面前。
而后,和珅便双手展开密诏唱道:“大行太上皇遗诏,成亲王永瑆接诏!”
嫡福晋富察氏见状慌忙劝道:“王爷,您可千万不能鬼迷心窍啊!”
“你别坏了我的大事。”永瑆先是对嫡福晋富察氏呵斥一句后,随即看向和珅手中的密诏说道:“和中堂,为了保险起见,本王得验一验这份遗诏的真伪。”
听到永瑆的话,和珅还没说什么,福长安便顿时不满的说道:“成亲王,你这样做,可是对大行太上皇帝的大不敬啊!”
永瑆却是没有理会,而是固执的看着和珅说道:“事关重大,我不能因为你们一句话就冒此大险。”
和珅见状顿时一笑,随即正了正色双手递过手中的遗诏说道:“好吧成亲王,你要看,那便看吧,看清楚了,对大家都好。”
永瑆连忙接过遗诏看了看,好一会儿后才皱着眉头说道:“太上皇的大宝是真的,可是这字迹?”
和珅一把拿过遗诏后面色沉重的说道:“太上皇后面一段时间是什么样子想必您也清楚,您觉得那时的太上皇还能拿得动笔吗?”
“这是太上皇口谕,吴省钦吴大人执笔记下给太上皇看了看,确认无误后才用了大宝,那时奴才和福长安、福喜和吴省钦吴省兰几人都在,吴省兰是嘉庆身边的人,也正因为如此,太上皇大行后,知道消息的嘉庆便迫不及待的开始了灭口,王爷,您现在还没有看明白吗?要不是真的,他为何急了?”
“这....这....”永瑆闻言一愣,半天不知道该如何开口了。
和珅见状,重新展开遗诏高喝道:“成亲王,太上皇遗诏在此,还不借诏?”
永瑆闻言顿时一惊,随即也反应了过来,连忙拉着嫡福晋富察氏下跪接诏道:“儿臣永瑆接诏!”
和珅见状心里顿时一喜,清了清嗓子后就准备宣读。
正在这时,外面忽然传来了一声高呼:“且慢!”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