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技术保护

  “回大都督,粮草只够大军一月之用了,一个月之内,要还是不能突围,咱们就算不被清军杀死,也会被饿死在这里。”提及这个问题,王登廷不由得面色有些沉重。

  “妈了个巴子,这帮子清狗是吃错药了吗,非追着我们不放不可?”徐天德想想就来气,当初本想趁遵义那边吸引了清军注意力时,起事迅速占领川东地区。

  哪成想,好巧不巧的正好碰上了准备前往遵义平乱的成都将军观成,可谓是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王登廷见状砸吧砸吧嘴后,叹了一口气说道:“大都督,其实就如最近传言的那样,相对我们来说,遵义那里属于是安分的叛军,而我们对清狗的危害更大。”

  “加之清狗大将勒保战死在了遵义那里,属下想来,观成应该也不想去遵义触那个霉头。”

  “清狗这是当我们好欺啊!”仔细想想,徐天德也知道会是这样,不过他就是气不过而已。

  与此同时,夔州府,云阳,巴阳驿。

  以地两山夹江,四时多云,而邑当山水之阳,故名云阳。

  西南地区战乱不休,但是长江水道却是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而变得更加繁忙了起来。

  王贞仪站在船头北望,似乎是想通过重重阻碍,看清江北的战乱。

  自从进入湖北境内后,王贞仪听得最多的便是,哪里哪里又发生叛乱了,哪里哪里被叛军占领了等等之类的消息。

  出身与风雅富足的江浙一带士大夫家庭王贞仪,所见所闻皆是康乾盛世,她也没想到,这盛世的表面下,竟然还有如此多的百姓因为活不下去了而举兵反叛。

  “先生,外面风大,您还是回船舱去吧,再过几日便能到了。”正当王贞仪暗自感慨时,吴叔上前拱手劝道。

  王贞仪闻言回过神来,对着吴叔笑了笑后说道:“多谢吴大哥关心,妾身无碍的。”

  吴叔闻言张了张嘴正准备说些什么时,他身后传来了一个有些苍老的声音:“让她在外面透透气也好,她的病一半是积劳成疾,累的,一半是自己把自己关起来闷出病来的。”

  听到声音,吴叔连忙转身行礼道:“见过赵先生、詹先生!”

  王贞仪也福了一礼称谢道:“妾身谢过赵先生!”

  赵学敏没有说话,只是有些不耐烦的挥了挥手,詹枚则是连忙上前扶着王贞仪。

  “这是到哪儿了?”赵学敏抬头朝长江两边四下看了看后问道。

  吴叔闻言连忙拱手回道:“回先生,已经到了夔州府了,最多再有三五日,便能到达遵义府地界。”

  “老朽倒是有些好奇你们那位明王了。”听到吴叔的回话,赵学敏笑了笑说道:“能为百姓着想之人,想来心地也坏不到哪儿去。”

  经过一个多月的船上生活,赵学敏心里的气已经消了大半,加上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他对黎汉明不由得有些好奇了起来。

  王贞仪闻言也是一笑,说道:“妾身对你们那位明王也挺好奇的。”

  这些日子,黎汉明被吴叔等人吹嘘成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的神仙之人,问题是,王贞仪居然也相信了。

  实在是因为原本以为她自己的病情只有她自己知道,谁成想降下一个明王,大老远的就知晓了自己的病情,这就不得不让王贞仪有些好奇了。

  听到二人都对明王好奇,吴叔笑了笑,不卑不亢的拱手回道:“等几位先生见了我家明王,相信不会让您们失望的。”

  ............

  黎汉明再次来到工坊区时,这里已经变得连他都快认不出了。

  占地面积扩大到比一个乡镇城区大了不少不说,各个关口还修建起了哨塔,甚至有的地方还修筑了木栅栏。

  坊区内房屋成片,外面更是戒备森严。

  自从上次余介揾说了这里的安全问题后,黎汉明回去便调了近卫师一个旅来驻守这里。

  按照他的要求,这里除了少数几人外,其他人只准进不准出,平常的生活物资都有专门的人员送到外围,然后由驻军接手送去坊区里。

  黎汉明虽然不怕技术流出,但是该有的防备还是不能少,不然唐朝就是例子。

  在唐朝那个时代,特别是中唐以前,周围四面八方的异族国家都臣服在唐王朝的膝下,他们都以到唐朝的国都长安定居为荣,不远万里上赶着到长安做生意,也很乐意成为唐朝的公务员,为大唐王朝服务及征战四方。

  外族人到唐朝,除了到唐朝做生意和定居外,也把大量的外族文化带进中原,同样,也把唐朝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传播到遥远的四方,对唐朝来说,显示了大唐包容的心态,以及四方来朝的优越感,并且,大量外族人为唐王朝效力,也为唐王朝征服四方提供了经验和便利。

  唐朝的强盛和大量的对外交流离不开关系,唐朝贵族、平民丰富的物资生活、精神生活也离不开自身的包容和外族人的贡献,可是,唐朝的衰落也和引进和重用外族人有关,也和将先进的技术知识传播出去有关,不设防的引进和输出导致了唐朝的没落。

  就以吐蕃来说,吐蕃在唐朝开国之初还是一个弱小的部落联盟集合,吐蕃人以狩猎和放牧为生,吐蕃人生存的地方在当时还属于蛮荒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中原王朝很难对吐蕃人居住的核心地区造成威胁,但也不用太重视,这源于吐蕃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他们或许连刀剑都不会制造,一般来说,在边境有个简单的防御就行。

  可吐蕃人也有一颗试图强大的心,唐贞观七年,吐蕃英雄松赞干布正式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吐蕃王朝,为了吐蕃的强盛,松赞干布把学习的目光看向了唐朝,除派遣大量吐蕃人到唐朝学习先进的文化、制造、农业、经济等各项知识外,松赞干布还多次要求和唐朝和亲。

  唐太宗李世民应松赞干布所请,将唐朝宗室之女文成公主下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出嫁时的嫁妆中,携带有海量的先进生产技术书籍、医学书籍、文化书籍等能提高吐蕃政治、经济、生产力的学术书籍,还携带有各种适合高原种植的农作物种子及各类工匠、农匠。

  此后,唐朝又陆续给吐蕃送去了大量擅长冶铁、养蚕、造纸、酿酒、建造水利设施的工匠,擅长刺绣、纺织技术的绣女,唐朝为了拉拢吐蕃,可是不遗余力的帮助吐蕃成长。

  要知道,很多先进技术从古至今都是中原王朝严禁对外传播的,汉朝时就有过养蚕和制作丝绸的技术严禁对外输出的法令,也是因为和亲政策,被和亲的公主偷偷带出到西域,从独有变成大家都有。

  吐蕃在这些先进文化知识的滋润下,慢慢地成长起来,从一个什么都不会的蛮荒国家逐渐变成了唐朝的强邻,虽然,自信且强大的唐朝不会害怕吐蕃。

  可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唐朝强盛时,吐蕃只能看着,当唐朝衰落时,有了能力的吐蕃也不介意落井下石,“安史之乱”后期,吐蕃就趁着唐朝的内乱,出兵攻唐。

  至今为止,包括吐蕃在内的众多唐朝时重用和帮助过的外族都已经融合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全变成了自己人,所以“安史之乱”和“吐蕃内犯”都成为了咱们国家内部历史上的小插曲。

  但在古代,却是实实在在的异族入侵,而且,这些入侵都是唐朝自己不小心造成的。

  没有对安禄山等外族武将的绝对信任和重用,没有毫无顾忌且不设防的对吐蕃传播先进知识,或许就没有这两次对唐朝造成不可挽回损失的战乱。

  放大到现代,在大家争论《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是否应该限制条款的时候,唐朝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些事或许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教训和经验。

  同样的,唐朝的教训以及后世的技术保护政策,也给了黎汉明一些启发。

  经过了重重关卡后,黎汉明终于来到了工坊区的内部。

  “参见明王!”听到黎汉明到来,余介揾、吴阿六、黎兆勋等人一起出现了。

  黎汉明挥了挥手后笑着说道:“才两个月不见,这里变化可真大啊,你们做的不错!”

  “全赖明王的支持,属下不敢贪功!”余介揾闻言立马笑着应道。

  说实话,余介揾自己也没想到,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原本一个小小的炼铁厂,竟然会变成了如今规模的工坊区。

  黎汉明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工坊区扩大了,你的产量也得给我跟上了,马上就要打仗了,武器弹药你可别给我掉链子。”

  “请明王放心,属下保证万无一失。”听到黎汉明的话,余介揾连忙面色严肃的保证道。

  黎汉明闻言点了点头后看向黎兆勋问道:“你不是在建房子吗?怎么?房子建好了?”

  “回明王,按照您教的方法,房屋架构已经建好了,现在正在装饰,属下来此就是看看您说的平板玻璃。”黎兆勋闻言连忙拱手回道。

  听到黎兆勋提起玻璃,黎汉明忽然想了起来:“对了,黎恺招募的匠人的事做得如何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覆清1796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