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人之我的功法可以自动修炼
李存忍下去之后,朱友宁立刻又召见了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敬翔,以及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韩延徽。
他们在金祥殿的一个偏殿里见到了朱友宁。
韩延徽走进殿内,叩拜之后立刻说道:“臣正想求见陛下,陛下,臣想将在平卢诸州试行过的劝农政策推广到整个大梁境内。还有,由于连年征战,从中原一带流落江淮的难民很多,朝廷必须要想法子对这些流民妥善安置。”
说着,将一个折子递给了朱友宁。
朱友宁将折子翻开后看了有一会儿。
随后他非常惊讶地看向韩延徽。
因为这奏折上可谓是字字珠玑,条理有序。
一是写的务农桑,二是通商贾,三则是养士息民......
朱友宁没想到韩延徽刚当上丞相就这么拼。
不过这也正常。
韩延徽本就是那种非常有干劲的人。
而且他根基尚浅,原本不过一个是小的不能再小的青州刺史,如今被朱友宁拔擢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自然会让诸多大臣诟病。
他若是不拿出点真本事,恐怕难以服众。
这时,一旁的敬翔也为韩延徽说话了。
“陛下,务农桑方可实仓廪,通商贾方可丰货财,韩大人之才,十倍于老臣。”
“......”
朱友宁顿时觉得敬翔有些谦虚了。
他顿时说道:“二位都是朕的股肱之臣,若是有利于国家的想法,尽可畅所欲言。”
“至于韩爱卿的奏折,朕会在下次朝会提出。”
敬翔与韩延徽顿时朝着朱友宁拜了一拜。
不一会儿,敬翔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一样,一拍额头道:“陛下,还有一件事差点忘了,吴国出事了!吴国的辅国大将军,金陵尹徐知询,已在吴国江都发动政变,自立为齐王!”
“还有这事?”
敬翔点了点头,而后娓娓道来。
原来,在上次淮南之战,朱友宁杀死徐知诰之后,吴国国内的权势就落到了徐知询手中。
徐知询是大丞相徐温的亲儿子,不过徐温一直比较器重义子徐知诰。
这让徐知询一直怀恨在心。
而徐知诰死后,徐知询就如日中天了。
毕竟徐温又不可能大义灭亲。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徐知询的篡权。
没错,作为辅国大将军的徐知询,居然发动宫廷政变,囚禁吴王,并自立为齐王。
他改国号为齐,建立宗庙、社稷,设置左右丞相以下官职,以金陵为西都,江都为东都。
若不是黑云都奋战护主,将吴王杨溥的爱女上饶公主、以及世子杨琏保护出宫,恐怕吴国杨氏的血脉就要断了!
这就是最近震惊天下的吴国政变!
这件事其实比较有名,汴州也偶尔有人说起,但梁朝也发生了剧烈的动荡,新帝登基,所以这事就被掩盖下去。
敬翔提出此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朱友宁从中谋取一定的利益。
朱友宁沉思片刻,道:“吴国、不对,或者说是齐国,此时内忧外患,确实已经距离灭亡不远了。”
敬翔点头道:“拿下吴国的土地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吴国旧地的百姓归心。”
朱友宁立刻问道:“爱卿有何妙策?”
“联姻!”
朱友宁的脸色顿时有些古怪。
“如何联姻?”
敬翔道:“吴王杨溥的女儿上饶公主,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陛下若是能娶得上饶公主,那么对于安抚吴地的百姓有很大帮助。”
朱友宁颇以为然地点了点头,说道:“听说上饶公主是吴王最宠爱的女儿,若是能得上饶公主,对安抚百姓确实有用,不过上饶公主在哪?”
敬翔低声道:“陛下,吴王世子杨琏与上饶公主在黑云都的保护下,已经逃来了汴州。”
朱友宁顿时很惊讶。
“他们为何会逃到汴州?”
敬翔道:“杨琏想要复国,则需要一股非常强大的实力,当今诸国,唯有梁国最为强盛,杨琏肯定是想借吴国的势。”
朱友宁沉吟道:“他若想借我大梁的势,那肯定要付出不少代价,甚至是亡国的代价。”
敬翔顿时笑了笑,道:“杨琏若坐视不管,则一无所有,甚至有可能被追兵杀死。若到汴州来,或许能获得陛下的支持,他不得不赌!”
......
当天晚上,朱友宁见到了从潞州赶来的阳叔子师徒俩。
一见到阳叔子,朱友宁就下令封他为太医院的提点,官正五品,掌管梁国一切医药事务。
当然,在与阳叔子谈话时,朱友宁特意提醒了他。
那就是太医院兼有医学教育之功能,不光是要治病救人,最主要的还是培养医学人才。
也就是培养大夫。
这些大夫的数量一定要多,不限于太医,能走到地方悬壶济世最好。
至于太医院具体该如何运作,朱友宁全权交给了阳叔子处理。
不料阳叔子却一副为难的表情。
“陛下,臣虽有心,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臣无所师法,臣的医书在剑庐被五大阎君一把火烧光了,不然的话......”
听到这里,朱友宁立刻让人将一沓子书抬了出来。
见状,阳叔子面色不解。
而等他靠近那一大堆书时,脸上惊讶之色溢于言表。
因为这些书,全都是他在剑庐的藏书!
《千金方》、《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脉经》、《针灸甲乙经》、《本草经集注》、《诸病源候论》、《黄帝八十一难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足臂十一脉灸经》......
“陛下,您怎么会有这些医书?”
朱友宁并未解释回答,只是问道:“阳叔子,有了这些医术,你总该能好好施展手脚了吧?这些医书,你可以大肆印刷,钱不是问题!”
“陛下放心,有这些东西,臣定不会让陛下失望。”阳叔子拱手道。
朱友宁点了点头,随后又不忘叮嘱道:“阳叔子,你非但要让太医局成为大梁最高医学教育机构,为大梁输送大量医学人才,还要想办法提高地方医学教育水平和医疗水平。当然,后者才是关键。”
听到这话,阳叔子非常意外。
如今这个世道,地方的医疗水平非常落后,甚至有些边远之民,在得病后只能求祝巫觋。
这样就平白有不少人丢了性命。
而朱友宁能有这种想法,难能可贵。
当然,这也是一个医者义不容辞的事。
其实,阳叔子一直觉得自己之前隐居山林是非常不负责的事。
有一身医术,自当悬壶济世,救民于水火。
如今,阳叔子担下重任,也算是为之前的自己赎罪了。
想着想着,他顿时一拱手,认真道:“臣谨遵圣诲!”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