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抚恤金,自己先掏了

  ,逆天换明

  要知道,每个兵一个月领银1.4两米一斛,五斗为一斛,十斗为一石,也就是六十来斤的粮。

  那个时候副食品缺乏,肚里没油水,光吃粮食的话,饭量都很大。六十斤米粮,对一个壮汉来说,勉强够一个月吃的。

  剩下的一两多银子,就是养家糊口了。万历三十六年,每石米1.6两银子;之后有所下降,但大灾害期间不断上涨;到了崇祯十五年,一石米已经涨至3.6两。

  也就是说,每个士兵用来养家糊口的,差不多就是一石粮,约为一百二十斤左右。

  除了吃,还有穿和用吧?衣服、柴禾、油盐酱醋等等,可都是要花钱的。

  你要碰上黑心的将领,米粮掺沙土,饷银不全发,那可就惨了。而且,这种事情在明末,也并不鲜见。

  而广鹿岛的官兵,真应该庆幸有郭大靖这样的主官。不仅粮饷足额,他还要倒贴不少给官兵们改善伙食。

  况且,针对百姓又增加了很多活计儿,勤快点也能挣到不少米粮。

  所以,广鹿岛上不管是官兵,还是百姓,生活水平都略有提高。士兵能安心打仗,军属能不愁衣食,百姓能自食其力,发展势头良好。

  不仅如此,郭大靖还定下了抚恤制度。阵亡者的家属,除了一次性领取五十两银子外,每月还能领粮一斛,发放十年。

  也就是说,等于给了十年的粮饷。

  在郭大靖看来,一条人命,甚至是家里的顶梁柱,换这些钱粮并不算丰厚。但对于官兵来说,却基本上免除了后顾之忧。

  当然,这笔钱不是郭大靖一个人出,而是从赏功银中划拔。

  按照郭大靖制定的章程,赏功银先发抚恤,剩下的一半存起来作为养恤基金,另一半才赏给有功将士。

  比如这次作战,六百多首级,差不多是三万多银子,抚恤就要花出将近五千两。一万多两是养恤基金,剩下的才会按功劳大小,分给出征的将士们。

  即便如此,出征的官兵最少也能分上四五两,多的则有二三十两。

  作战是依靠集体的力量,个人再勇猛,也不能打赢一场战争,甚至是一场战斗。

  首功制的弊端就是争抢人头,导致作战的混乱,甚至有可能反胜为败。郭大靖制定的军功制未必尽善尽美,但却在最大程度上杜绝了这种现象。

  如果没有战友的协助,哪怕是牵制和影响,你也未必能够斩获首级。脱离集体的存在,哪怕是勇冠三军,郭大靖也不会重用。

  所以,在战场上,广鹿岛的官兵不准私割人头,割了也没用。他们只管结阵厮杀,战胜敌人。

  而特别悍勇的官兵会在战后多加赏赐,这需要本队长官或战友的提议和作证。

  绝对的公平,哪里都不会有。但相对的,郭大靖还是尽量在制度上加以完善。

  当然,孤胆英雄可以有,但却不是能经常涌现,最可能的是出在夜不收中。那没啥说的,一半还是养恤基金,另一半你全得就是。

  能调动起大部分官兵的积极性,让大多数人觉得公平满意,郭大靖认为就达到了目的。

  其实,按照这个章程,他是最亏的。如果他不是一岛主官,他可以成为猎头人,用建虏的人头来成就大富翁的传奇。

  现在呢,郭大靖在赏功银中分文不取,只领自己的俸禄米粮。而赏功银的收支,则要公开,让大家都看得明白,心中清楚。

  胸怀天下者,岂是金钱可以惑其心?对此,郭大靖相当地骄傲,相当地自豪。

  舱外又传来了喧嚣和欢呼,郭大靖知道,这是看到广鹿岛,马上就要到家了。他还想睡一会儿,却又不得不强打精神起来。

  码头上很快就会聚起欢迎的人群,郭大靖作为主官,还是要做出威武的样子,带领凯旋的军队,以昂然的姿态登岛归营。

  …………………

  “回来啦,回来啦!”蓉儿大呼小叫地跑进院子,冲着屋内喊道:“秀姐,靖哥哥回来啦!”

  屋内传来了椅子被碰倒的声音,秀姐很快就推开门,满脸的惊喜,急着问道:“到家了吗?在哪呢?”

  蓉儿满脸是笑,说道:“到码头了,大家都去迎接啦!”

  阿秀迈出几步,又停了下来,无奈地苦笑了一下,说道:“我在家做好饭等他。”

  蓉儿眨巴眨巴眼睛,大概猜到了原因,轻轻点了点头,说道:“那我去码头,把靖哥哥快点带回家。”

  阿秀说道:“他得把事情都安顿好才能回来,不如你拿钱去买些肉菜,回来一起做饭等他。”

  “那好吧!”蓉儿想了一下,痛快地答应下来,挎了个篮子,拿了碎银,连蹦带跳地跑了出去。

  阿秀匆匆进屋,从枕下取出小镜子,把头发梳得更齐,脸面收拾得更干净,才出屋来到院中,摘下几个辣椒,又去灶房洗米下锅。

  此时,郭大靖已经率领部队回到了军营。

  尽管有很多百姓赶来欢迎,也有很多将士的家属在眺首以盼。但军队就是军队,没有放散羊的道理。

  各部军官很快便来到郭大靖的办公所在,一一将部队的情况进行汇报。

  藤野英做着记录,郭大靖不时询问,了解具体的伤亡,以及物资的消耗等数据。

  军官们汇报完毕,郭大靖便命他们可以回去让士兵们放假休息,可他还有很多收尾工作需要做完。

  带着亲兵,还有藤野英陪同,郭大靖去了伤兵营,查看完安置情况,又去安排阵亡者遗体的装殓等工作,直忙了将近两个时辰,才算完事。

  “走吧,家里吃了饭再回去休息。”郭大靖招呼着藤野英,说道:“阿秀肯定做好了饭菜,等得着急呢!”

  藤野英也不客气,骑上马便随着郭大靖赶往村中。

  …………………

  在家里舒舒服服地睡了一大觉,与阿秀好一番恩爱,郭大靖第二天又来到了军营。

  别人可以休息,他却要继续工作。刘兴祚带着骑兵还未回来,估计是有了宽绰地方,训练的甚是方便快意。

  在办公室没坐多一会儿,陈有善便敲门而入,向郭大靖汇报钱粮的支出和库存情况。

  郭大靖对陈有善是信任的,听完汇报,便让他先把抚恤金支出来,给阵亡者的家属送去。

  等到朝廷的赏功银拔下来,还不知道多长时间呢!郭大靖宁肯自己先掏钱,让烈士的亲人能够得到安慰,不用衣食发愁。

  “大靖。”陈有善对此倒是有些异议,委婉地劝道:“朝廷是断不会亏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不过是等上段时间。先给些米粮,等到赏功银下来,再分发也不迟。”

  朝廷若不亏欠为国征战的将士,又哪来的闹饷和哗变?郭大靖心中一哂,却是不敢相信朝廷。

  “陈叔是为某着想,某自是心知。”郭大靖沉吟了一下,说道:“此次大捷,某要拖些时日再上报,却不好让烈士家属等得太久。既然还有银钱,便先支付,等朝廷的赏功银下来,再补上便是。”

  陈有善点头应承,也不跟郭大靖多讲,已经尽到提醒的责任了。

  账面上的银子是不多了,但郭大靖的空间内还有,这也是他的底气所在。

  何况,玻璃作坊已经能够制造出透明玻璃。尽管成功率并不高,制出的透明玻璃也不大。一两个月的时间,却也尽够郭大靖用汞锡齐法造出几十面小镜子了。

  更值钱的还是空间内的镀银镜,郭大靖用硝酸银、尿素、蜂蜜等混合物,成功地进行了银镜反应,品质很高,也很大,足以卖出天价。

  估算着时间,郭大靖觉得林天生应该快运粮过来了。如果林天生守诺,那就把镜子委托给他销售,还怕没银子花吗?

  何况,他还有去山东的计划,不说能偷到多少金银财物,搞到几千,甚至上万石粮食却是比较把握的。

  天启七年,大灾害来临,但首先是在陕西发威。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才由西向东席卷,又向南蔓延。山东现在还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收成基本上是正常水平。

  拿过率军出征这段时间谍子刺探的情报,郭大靖仔细看着,又精心挑选了几个山东的富户大头。

  偷遍全山东是不可能的,路程太远,他不能够擅离职守太久。而且,郭大靖也不是就干一回,日后还有机会。

  处理完手上的公务,郭大靖出了军营,赶往岛上的最大一片耕地。

  已经是八月中下旬,早熟品种的土豆马上就到了收获的时候。来到地头,望着还泛绿的成片秧苗,郭大靖心中浮起喜悦。

  “小人见过将军。”巧的是,王老憨正在田中转悠,见到纵马而来的郭大靖,赶忙上前施礼。

  郭大靖点了点头,翻身下马,微笑着说道:“长势看起来不错,高度控制得也好。”

  王老憨陪着笑,说道:“全按将军的交代吩咐,勤掐尖,多除草,沤的肥料也用了不少。”

  郭大靖把马缰甩给亲兵,和王老憨一起在地头上走着,问道:“可挖出来看过?”

  王老憨用力点了点头,晒得黝黑的脸上绽出开心的笑容,说道:“掘开土简单看过,俺估摸着一棵至少能有个十来斤。一亩的话——”

  用力咽了口唾沫,王老憨之前算过,可还是被这产量又惊到了,不太确定地望着郭大靖,“应该能出个两三千斤。”

  郭大靖并不奇怪,尽管肥料不是那么充足,但这早熟高产土豆在后世都是五千斤往上的产量,产出七八千斤,也不算稀奇。

  按照这时代的种植水平,两三千斤已经能够让郭大靖满意。

  只不过,为了留下足够明年全东江镇种植的种子,今年的收获只能让岛上的军民尝尝鲜了。

  郭大靖拿过铲子,还扒出一棵土豆秧,把一串土豆全挖了出来。在手里掂了掂,十来斤的样子,很好。

  “大后天起土豆。”郭大靖把这几个土豆收起,笑着对王老憨说道:“准备好大秤,亩产量要统计准确。明年,咱们东江镇要全部种植,秋后就可以敞开吃了。”

  王老憨笑得脸上出现更多的皱纹,连连点头,心中的喜悦是不加掩饰的。

  回家可以吃土豆喽!

  郭大靖刚骑上马,远处一骑已经疾驰而至。也不用等待,郭大靖催马迎上,心中生出预感。

  “大人,码头上来了两条大船,报名是林天生,言说与大人有约。”骑手在马上拱手禀报。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我现在就去码头。”

  只有林天生,藤野正没回来?!

  因为岛上的兵认识藤野正,郭大靖从禀报中便作出了判断。心中不免有些忐忑,担心藤野正出什么意外。

  沙船停靠在码头,林天生和林婉儿站在甲板上,眺望着岛上的风景。

  “这个岛看起来不小呢!”林婉儿口中发出赞叹,“哥,你说有万八千人住着?”

  林天生笑着点头,说道:“这是主岛,还有其它的小岛,加起来有一万多人。”

  “建虏是在那边的陆地上?”林婉儿辨别着方向,伸着北方。

  “是啊!”林天生眯了下眼睛,说道:“那里就是辽东,建虏盘踞。”

  林婉儿很快就转过目光,建虏虽凶,但与这个岛上却隔着大海,离她嘉兴的家更是遥远,与她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再怎么厉害,也只是占据一隅之地,大明的天下还稳着呢!

  对于肆虐辽东的建虏,不光是江南的百姓觉得遥远。就是北方的大明子民,也不觉得会对自家的安全构成什么威胁,只不过是赋税交的多一些而已。

  谁也不会想到,两年之后,建虏大军杀入京畿,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如同牛马般被掠到辽东,成为建虏的奴隶。

  更不会有人想到,十几年后,僻处一隅的建虏能够入寇中原,甚至是席卷天下。

  几个葡萄牙人也走上甲板,指指点点地议论着,充满了好奇。

  当然,他们也有些疑虑,不知道这个岛上的郭将军能不能满意,雇佣的钱会不会少。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逆天换明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