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青城九针 第十三章 忠烈之后

  ~~~~~~~~~~~~~~~~~~~~~~~~~~~~~~~~~~~~~~~~~~~~~~~~~~~~~~~~~~~~~~~~~~~~

  第十二章青城九针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成都,春熙巷,正值初春,桃红柳绿,游人如织。

  青玄道长带着丁书剑等青城弟子,推着十数辆大车,在巷子内徐徐前行。来到一幢青砖小楼,楼前牌匾上端端正正写着三个大字“德仁堂”。

  听到楼外车轴声响,楼中走出一个中年微胖男子,鬓发染白,面色红润,满脸笑容,一见青玄道长就拱手道:“道长一路辛苦,快请进来喝杯茶。”

  青玄道长稽首微笑道:“姜老板,叨扰了。”

  两人有说有笑,步入厅堂。坐定后,未等上茶,姜老板急切道:“感谢青城一脉的大力支持。但此次疫情尚不严重,何劳掌门亲自下山?”

  青玄道长道:“从隐农兄的飞鸽传书来看,疫情现在确实还不严重,仅在个别百姓身上发作。但病灶来势凶猛,不同往日。倘若能对染疾之人重点治疗,对疫区百姓提前预防,可将疫情控于萌芽。”

  姜隐农赞道:“扁鹊曰:上医治未病。今日得见。患销未形,不战而服。大智不彰,大功不扬。”

  青玄道长谦虚谢过,接着道:“最近蜀山异象,与飞鸽传书中提到的状况相互佐证,则更让我们心忧。”接着,复述了一遍青城诸位道长当日讨论的情景。

  姜隐农听完,面色凝重:“我原以为只是疫情严重,没想到时局竟如此诡谲。大唐太平太久,人心安逸,从庙堂到江湖皆无防备,一旦邪魔妖孽起,天下或将重现魏晋四百年乱象。”

  青城道长道:“青城一脉已将蜀山最近的异象告知少林、峨眉等七大门派,希望引起武林同道重视,共同抵御这百年不遇的乱局。”说罢,将青城对时局的安排和盘托出。

  听到此处,姜隐农肃穆,起身长立,顿首拜谢青石道长:“道长悲天悯人,心系天下苍生,请受隐农一拜!我会尽快吩咐下去,蜀中武林愿为百姓福祉尽绵薄之力。”

  见目的达到,青玄道长道:“烦请隐农兄带我去诊室,尽快问诊染疫之人。”

  姜隐农本想等青玄道长休息安顿好,再提此事,此时见青玄道长不顾旅途辛劳,即刻就要动手诊治,不由心中暗暗敬佩。

  进入诊室,青玄道长听完病人情况的描述,症状主要是高烧、昏睡、畏寒、呕吐、烦躁。他抬手摸了摸病人发烫的额头,翻了翻眼睑,看了看舌苔。随后,右手搭在病人的脉搏上,左手手捋长髯,沉吟不语。

  大约半炷香的功夫,他让丁书剑拿来针囊,从中抽出九只银针,出手如电,先在病人手臂少阳经外关穴刺入一针,接下来三针,在阳明经上,分别刺入合谷、阳池、曲池三穴。随后,在太阴经上,刺入尺泽穴。在太阳经上,刺入后溪穴。几针下去,“啊”,病人大叫一声,从昏迷中醒来。留针一炷香时间,病人手心开始微微出汗,体温也慢慢降了下来,有了精神。

  依法施行,不到一盏茶的时间,十几个昏迷数天的病人都已苏醒,快速退烧。

  姜隐农禁不住拍手赞道:江湖盛赞青城医道天下无双,尤其是青城九针灵验无比,应针效果如拔刺、如雪污、如解结,如决闭。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青玄道长连忙拱手谦让。

  姜隐农道:“道长,我也略知针道一二,但观贵教针法神妙,有些不明之处想向您讨教。”

  青玄道长道:“姜先生不用客气,但说无妨。”

  姜隐农道:“一般针道都在患处周围落针,但贵派针法却从不在患处落针,不知为何?”

  青玄道长笑道:“青城九针针法传自上古,《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其又言:‘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气血,各守其乡。’此乃青城九针要中之要,典中之典。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生,而泉源不竭。

  《尚书·大禹谟》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我教针法强调求‘中’,子曰:‘叩其两端,执其中’。青城九针行针理法就在于求中,在阴阳中求中,在正反中求中,在有无中求中,在生死中求中!”

  姜隐农一听,恍然大悟,连忙追问:“针道《四穴总歌诀》中曰: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为何我按此歌诀下针,效果并不明显?”

  青玄道长轻轻呷了口茶,道:“应该再加上一句:心胸内关谋。变成五穴歌诀: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内关谋。这样更全面。

  青城九针针法强调:六、三、二、一。即六经、三焦、阴阳、阿是。

  肚腹属于中焦,肚腹位置的症要在阳明经上找阿是穴,三里穴仅是为了定位阿是穴,在阿是穴下针比在三里穴下针疗效更佳。

  腰背委中求,就是要在太阳经上找阿是穴,委中穴仅是为了定位阿是穴。在阿是穴下针比在委中穴下针效果更好。以此类推,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内关谋皆是如此。”

  姜隐农听完,如被电击,呆立当场。随后,起身,向青玄道长深鞠一躬,道:“常言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道长当头棒喝,解我多年困惑。‘得决归来方看书’。

  但不知道长为何将此秘诀告知隐农,如有所托,隐农当万死不辞!”

  青玄道长连忙将姜隐农托起,道:“姜先生言重了,青城九针源自上古,机缘巧合,青城有幸,得继往圣绝学。九针虽是青城瑰宝,更是天下人之福祉。

  如今,幽冥阴气上升,蜀山所镇妖魔恐要作乱,我辈中人如再不出手,天下苍生必将再遭浩劫。届时大地瘟疫肆虐,百姓颠沛流离,饥寒困顿,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青城弟子虽医道精湛,但人数有限,治不完天下之病。为此,必将青城医道择其精华,化繁为简,广播人间,方才能拯救天下苍生。

  吾下山之前,青城诸位长老对此也有不同看法,反复争执。但说及天下苍生,反对者顿觉汗颜,再无异议。您问我有何托求,我希望能借姜先生在蜀中的影响,广邀天下医者近日齐聚成都,我青城弟子会将九针理法倾囊传授,上下同欲,抵御此次大瘟疫。让青城医道如‘医圣’仲景先生所愿:‘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姜隐农听到此处,眼圈泛红,起身再拜:“道长胸怀旷古,道济天下,如武侯复生。吾谨代表蜀中百姓,拜谢道长。姜某不才,愿受道长驱驰,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

  第十三章忠烈之后

  夜晚,望江楼畔一幢青砖小院,掩映在竹林深处,毫不惹眼。偶有路人从门口经过,也不会驻足打望。小院三进三落,最后一进的院子里,隐现灯光。

  小院内堂里,温暖干燥,一小盆炉火驱赶掉初冬的潮寒。丫鬟把浣花香点上,温上一壶文君酒,轻轻带上门,走出院门。姜隐农与蜀中唐门掌门唐顾跪坐在榻上。

  姜隐农将青玄掌门今天一番话说完,唐顾拿起酒壶,给姜隐农和自己各倒上一杯,道:“大哥,青玄掌门见识深远,所言不虚。长安那边这两年的消息确实如此,应合天象。

  李隆基已不再是当年的李三郎,不再象当年初登大宝时礼贤下士、锐意进取。反倒是志得意满,听不进任何诤言。贪图享乐,宠溺奸佞。

  杨氏一门因女而贵,鸡犬升天。本朝再也没出过姚崇、宋璟这般贤相。

  权相李林甫口蜜腹剑,为长居相位,将饱学之士排除朝堂之外。为一己之私,防止驻边名帅出将入相,竟将节度使大权全部授予胡人。

  安禄山一粗鄙街井,竟兼掌天下三大节度使,拥兵百万,一旦作乱,将视我汉人百姓为草芥,烧杀屠戮,奸淫捋掠,再现五胡乱华百年乱局。”

  姜隐农听到此处,眼有泪光,道:“晋惠帝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晋朝军力迅速衰退,华夏大伤。胡人趁机起兵,侵扰中原,中原大乱。五胡乱华乃是我中原最黑暗时光,胡人视我汉人百姓为两脚羊,以人肉为军粮,北方汉人几乎屠戮殆尽……”提及残忍往事,说不下去,竟无语哽咽。

  良久,待情绪平复,姜隐农道:“诸葛丞相过世前,将记录毕生心血的《武侯神策》十三卷托付给我先祖姜维将军,希望先祖能够继承他的遗志,北伐中原,匡扶汉室。”

  “运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先祖虽文武双全,奈何扶不起的阿斗误国,乞降曹魏。先祖最终同诸葛丞相一样,壮志未酬身先死。而《武侯神策》也在战火中大部分失散,只传下来三卷。

  余下的《武侯神策》记载,诸葛丞相在隆中隐居时,纵观天下山川地图,认定蜀山山脉,乃潜龙龙脉所在。何谓潜龙?《易经》乾卦爻辞:“初九。潜龙勿用”。潜龙,正是龙处蛰伏之机。若能潜心修炼,他日必定会飞龙在天。

  潜龙龙脉,亦是龙兴之地。战国时,秦王摒弃苏秦建议,听从司马错高论,不攻韩魏,转而南下灭蜀。巴蜀富庶,为秦国日后荡平六国,一统六合打下基础,开万世之基业。秦用商君法,严刑峻法,不施仁政,黎民百姓苦不堪言。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群雄逐鹿中原,如日中天的辉煌大秦,竟二世而亡。西楚霸王灭秦,锦衣东归,封汉王刘邦于汉中。刘邦原本一介布衣,幸得张良、韩信、萧何等英雄辅佐,烧栈道,稳项羽,在蜀地潜修,待时机出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最终在垓下,逼的楚霸王乌江自刎,一统天下,奠定大汉帝国三百年基业。从此,蜀山龙脉之说,不胫而走。

  潜龙之机,不仅在萌芽处。《易经》乾卦爻辞:“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龙夺嫡,凶险无比。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若龙飞升不成,坠入深渊,亦会重回潜龙阶段。此时,若能痛定思痛,韬光养晦,凤凰浴火,涅槃重生。

  潜龙龙脉,正是韬晦之地。刘皇叔当年,若能韬光养晦,听从诸葛丞相苦劝,不发动夷陵之战,固守隆中对战略,先三分天下,待时机一到,北定中原,匡扶汉室,或许能成为第二个光武帝,中兴大汉。

  诸葛丞相弥留之际,遗书先祖,悔其经营巴蜀三大错:

  一、为报刘皇叔知遇之恩,总希望有生之年能毕其功于一役,北定中原。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到头来,穷兵黩武,耗尽巴蜀民力,给了曹魏可乘之机;

  二、未能弥合巴蜀与荆州两大阵营矛盾,导致内讧不断;

  三、未能为巴蜀培养出一批能臣良将,卧龙凤雏、五虎上将相继陨落之后,蜀中再无栋梁之才。

  先祖姜维将军哀叹诸葛丞相睿智之余,又补充两点反思:

  其一、三国统一之天命不在蜀,诸葛丞相虽俊逸绝伦,人力岂能胜天?

  其二、扶不起的阿斗误国。诸葛丞相几次北伐功亏一篑,皆在刘禅亲昵小人之故。若诸葛丞相能取而代之,魏蜀吴三国谁能胜出,尚未可知。

  《武侯神策》最后再次强调,蜀山乃潜龙龙脉所在,若中原再现乱世,巴蜀可为陪都。龙兴之主,必先立足巴蜀,韬光养晦,行王道,施仁政,得民心,谋定而后动,以待天时。如持此道,方能重拾旧山河,北定中原,气吞万里如虎。”

  唐顾深以为然,道:“大哥可有具体部署?”

  姜隐农道:“履霜,坚冰至。确实需要早作安排了。

  通知二弟,在此危局,低调谨慎,保存实力。同时,密切注意朝堂动向,走访忠臣良将,安排其家人准备南撤入蜀;

  通知四弟,厉兵秣马,整军备战;

  通知五弟,调动南北物质入蜀,蜀中各关隘要道,重新整饬固防。

  你负责通知巴蜀武林“五花八叶”各派,这两年务必强化弟子培养,选拔门下精英,如浩劫出现,随时准备出山,济世救人。”

  唐顾领命,当夜即传令下去,飞鸽传书唐门在各地的联络站。

  不到月余,“五花”中的开县黄陵派、涪陵点易派、都江堰青城派、通江铁佛派、丰都青牛派,“八叶”中的“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大门派掌门皆汇聚成都,共商大计。

  ……

  原来,刘禅降曹后,蜀汉政权虽然解体,但蜀汉势力却没有消散。忠于刘皇叔和诸葛丞相的蜀汉英雄大有人在。

  曹魏灭蜀后,姜维表面归顺曹魏,刻意交好钟会。暗地里集结忠于武侯的军队,埋伏下来。时机成熟后,姜维煽动钟会,企图推翻曹魏,夺回巴蜀政权。奈何天意难为。姜维和钟会的造反被曹魏平定,姜维也自刎殉国。

  唐顾是蜀汉丞相府校事司主事唐挺的后人。蜀汉丞相府校事司是蜀国秘密情报部门,隶属于丞相府,精干高效。其职责就是对敌国情报进行搜集、传递、整理、分析。诸葛丞相极为重视情报工作,认为其可以弥补蜀军兵力的劣势。于是设立了校事司,并建立起针对曹魏的核心情报网络。由诸葛丞相的亲卫首领唐挺负责。

  马谡失街亭,被诸葛丞相挥泪斩杀后,校事司的工作就由诸葛丞相的亲卫首领唐挺负责。

  姜维死后,姜维后人和唐挺将忠于诸葛丞相的校事司队伍在巴蜀秘密潜伏下来,继承诸葛丞相遗志,联络蜀汉后人,以待明主。这一隐,就是五百年。

  ……

  当年的忠烈之后,现存五人,结义金兰,人称新五虎将,领袖巴蜀群雄。

  大哥虎隐,姜隐农。姜维后人,蜀中新五虎将之首,川帮帮主。隐居成都望江楼,观察天下大势,静待龙变出现。姜隐农年轻时,曾在武周一朝为官,辅佐武曌则天皇帝。神龙政变后,辞官不做,归隐巴蜀。

  二哥象痴,徐重。徐庶后人。徐重虽不会武功,却满腹经纶,是朝廷大员,“中隐”于玄宗一朝。寻仙问道,无为处身。躲过武则天、李显、李旦、太平公主、唐玄宗时期朝堂之上的各种派系碾压争斗,暗中搭救忠臣良将。

  三哥鹰顾,唐顾。诸葛丞相府校事司主事唐挺的后人,是现任唐门掌门。唐挺潜伏蜀中时,整合了诸葛丞相时期的情报部门校事司和器武司,创立了天下闻名的蜀中唐门。

  四弟狼逐,马牧野。马超,马孟起后人,武艺高强,以家传枪法狂沙枪威震羌胡。正所谓:“凉州大马,横行天下。”曾随王忠嗣、高仙芝将军荡平西域,现拥兵一方,镇守武威。

  五弟狮吼,赵昆仑。赵云,赵子龙后人,武功盖世,正直善良,刚正不阿,现领兵一方,扼守巴蜀咽喉--剑门关。

  ……

  蜀汉政权虽然解体数百年,但蜀汉侠义之风却没有消散。

  蜀汉忠烈之后,秉承先祖遗志,以巴蜀为龙潜之地,韬光养晦。每逢天下大乱,生灵涂炭之时,巴蜀大地就会英雄辈出,仗剑出山,辅佐明主,匡扶正义,救民于水火。大唐之初就曾鼎力辅佐李世民一统天下,随大唐军魂李靖大破突厥,踏破贺兰山阙!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蜀山悬剑传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