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
这虽然与海昏侯墓中的竹简、木牍放在一起,但后世考古中却并未发现,也不知是被水彻底泡坏了,还是被人盗走了。
总之,直到吴良穿越之前,考古界也还没有发现齐国乃至其余五国自己的史书。
因此后世有关秦朝之前的历史知识基本都来源于西汉年间司马迁编撰的。
尽管有史学家根据所记载中的“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推测,当年秦始皇虽然烧了六国和民间收藏的书籍,但秦国官方收藏的书籍并未烧毁。
而后来刘邦先于项羽入关咸阳之后,萧何直奔秦朝皇家图书馆,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图书典籍,以至于后来项羽火烧阿房宫,这些史书已经被萧何提前带走。
再加上汉朝建立后,世间还有许多活着的六国传人。
如此司马迁一边翻阅萧何当年抢救出来的珍贵史书,一边四处走访尚存于世的六国传人,才终于完成了这部历史巨作。
但饶是如此。
这些史学家也都承认,并不完美,其中有不少谬误之处,只能将其评为后世发现的最接近真实的记载先秦史料的巨作,不可尽信。
除此之外。
对于以上的推断,吴良心中也有疑问。
既然萧何从阿房宫图书馆中搜集了大量珍贵的图书典籍,其中也包括六国史书,那么为何许多其他秦朝之前的图书能够留存到后世,偏偏六国史书就一部、甚至是只言片语都没有留存下来呢?
想着这些,吴良终于再也无法按捺自己,当即吹去这部总共有……在动手之前,吴良特意清点了一下,总共64卷之多的之上的灰尘……而后极为小心的捧起放在最上端的一卷,又极为小心的摊开竹简进行查看:
武王克殷
首封太公于营丘
国名为齐
齐多夷
顺者太公顺之简之
乱者太公伐之逐之
国立
……
这就是!
吴良当即确定了下来。
这里面记载的就是周武王姬发建立大周王朝之后,封姜子牙前往营丘建立齐国的事情。
同时,这里面的记载与又略微有了一些不同。
中说,当时齐国境内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夷国,夷国不服管教,姜子牙就选择了入乡随俗,不去讲究那些繁琐的礼数,于是齐国很快就安定了下来,逐渐发展成为大国。
而在这个中则说,姜子牙到了封地之后,服从他的夷国他就顺从当地的风俗,简化那些繁文缛节,不服从他的夷国,就攻打驱逐,于是齐国很快安定了下来,逐渐发展成为大国。
由此可见,后世学习的自中总结出来的秦朝以前的历史,还真是与被秦始皇烧毁的六国史书有着一定的出入。
想要搞清楚真正的六国历史,仅凭一部还真就很难还原历史的真相!
况且吴良只是看了一眼,便更愿意相信中的记载。
以史为鉴。
任何一个政权的建立,尤其是像齐国这种空降的政权建立,必然会触及许多人的利益,从来就没有通过妥协与让步可以令对方信服的例子。
大家要是都这么好说话,世间又哪来的战争?
“好东西啊,收起来回去慢慢看,回头再将其篆刻下来,如果能流传到后世,也能帮后世的考古界重新审视这段历史。”
心中如此想着,吴良又小心将这卷放回了原处。
他已经想好了,一会叫瓬人军兵士进来搬运的时候,他一定要在旁边好好的盯着,命人用绳子将这64卷一卷一卷原封不动的扎起来,等回去之后再一卷一卷打开仔细核对,重新将其编制起来,以供自己日后研读。
……
做完了这些,吴良继续在牍室内查看。
将那些没有必要刻意保护的竹简与木牍排除之后,吴良来到了一个存放的案牍前面。
这套书籍在后世也是属于一个史无前例的巨大发现来着。
据说在2017年的时候,考古学家已经完成了对它的扫描,并准备对上面的文字进行释读。
不过直到吴良穿越之前,相关的释读内容也还并未公开,也不知道最终会是一个什么进度,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种竹简应为泡在水中,就算完全隔绝了空气能够长久保存,等到后世发掘的时候,肯定也不可能完整保留,这才是释读最大的难点。
所以,盗走还是不盗走,这就成了吴良最纠结的问题。
如果他不将其盗走,这些东西留到后世肯定也不完整。
如果盗走,后世考古发掘时就没得发现了。
不过他却可以用另外一种更长久的方式进行保存,或许有可能将完整的呈现给后世。
要不还是搬吧!
吴良最终还是做了这样一个决定,至于后世考古发掘时是否还能够发现这套竹简,其实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上面的内容是否能够传承下去。
反正他的穿越,已经改变了部分东汉末年的历史,并且改变了一些三国历史名人的经历,现在还去在意后世那群考古学家与考古机构的发掘经历,未免就显得太杞人忧天了……
做了这个决定。
吴良在牍室内已经无法再找到更多的东西,终于重新回到门口。
将最开始发现的拿起来认真研读。
这记载的便是海昏侯墓建造的全部过程。
这座陵墓从公元前68年刘贺被封为海昏侯赶到豫章郡时便开始筹建,历时短暂的6年修建,于公元前62年完工。
也是同年刘贺便忽然一病不起,不久病逝,年仅三十三岁。
而根据记载,在这座海昏侯墓筹建的过程中,随刘贺一同南下来到豫章郡的一名叫做“廉石”的方士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不论是陵墓选址,还是修建时的筹备与指挥工作,甚至是刘贺下葬礼仪都由他一人全权负责。
除此之外,这个叫做“廉石”的方士还是一位炼丹爱好者,经常为刘贺炼制一些“延年益寿”的仙丹。
刘贺极其信任廉石。
而廉石最后也尽了忠。
在刘贺下葬时,他痛哭流涕悲痛欲绝,坚持要为刘贺殉葬。
众人于心不忍,他竟在封墓之前主动跑进陵墓之中守在刘贺棺前不肯出来。
最终众人劝不动他怕耽误了吉时,又没有人下手杀他,便只好将他活着封在了这座墓中……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