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一章 抬枪

  ,大明新命记

  杨振听完王守堂的简要汇报,心中并不是十分满意。

  因为王守堂所汇报的枪炮生产的数量,并不符合杨振之前的预期,甚至可以说差距还不小。

  杨振在渡海东征倭奴国之前,在金海镇这边进行了扩军,如今各路兵马的规模数量已经上来了,可是武器装备的质量却没能得到焕然一新的改善。

  以现在旅顺北城枪炮厂生产出来的前装滑膛燧发火枪的数量,是难以满足金海、登来二镇新扩编出来的全部人马需要的。

  单以旅顺北城枪炮厂的这个产能,能不能完全满足扩编后的征东先遣军三大团营的需要都不好说,更不用提其他各路人马对于火枪火炮日益强烈的需要了。

  好在这次渡海东征倭奴国,杨振连缴获带勒索,搜刮到了不少倭奴国铁炮足轻们所用的铁炮。

  这些所谓的铁炮,其实就是一些质量还算过得去的火绳枪而已。

  这些前装滑膛火绳枪,论射程,论威力,自是比不上杨振麾下征东军火枪团营装备的由鲁密铳改进而来的燧发火枪。

  但是它们胜在量大,配上金海镇自制的枪药和铅弹,威力也能有所提升。

  总的来说,还说得过去,装备给其他各路人马也不至于拖后腿。

  杨振想到这里,心中的不满暂时有所消散。

  不过,他在听完王守堂汇报后的反问以及随之而来的长时间沉默,却让在座的人个个有些紧张。

  尤其是王守堂。

  他本以为自己汇报了这几个月制铁所各处枪炮厂的产量以后,杨振会如同过去那样对他父子俩赞不绝口呢。

  没料到,以制铁所各处枪炮厂这样的产能与产量,仍不能满足杨振对枪炮生产的要求。

  但是面对杨振的追问,王守堂知道躲是躲不过去,于是愣了一会儿之后,一扫先前的沾沾自喜,而是战战兢兢站着说道:

  “这个,都督容禀,制铁所各处冶炼厂的炉子,这几个月的确新起了不少,但是各处冶的铁,炼的钢,不光是枪炮厂要用,弹药厂也要用。

  “还有金州的船厂,各路的农具厂,都要用,而且用量也相当不小,都是营务处的调令,老朽也不好厚此薄彼。

  “所以真不是老朽父子不尽心,实在是好铁好钢不好冶炼,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行当,但是请都督放心,云从岛那边新起的高炉全部投产之后,局面定然会有大不同!”

  王守堂半是辩解半是保证地说完了这些话,随即低下头,等着杨振的“发落”。

  也是在这个时候,被王守堂在话里话外牵扯到的张得贵、沉志祥,先后站出来赔着笑对杨振说道:

  “都督,老王头这话说得也没错,这小半年,营务处的确从制铁所调用了不少铁料和团钢,这也是都督先前的命令,方方面面都需要,营务处也不好厚此薄彼。”

  “是啊,都督有所不知,船厂那边,其实也是使用铁料使用团钢的大户,过去咱们自产的好钢太少,许多地方只能用铜料代替,可是铜料贵啊,为节省开支就多用了些钢——”

  “好,好,好,你们过虑了,老王头你也过虑了。本都督并没有追究任何人责任的意思。好钢用在刀刃上嘛,大家都想用好钢,这是人之常情,这是正常的。说到底,还是本都督有些心急了。”

  “不,不,不,都督,说到底,是老朽父子辜负了都督期望,没能炼出足够的好钢——”

  面对杨振略带自嘲意味的“自责”,王守堂反而更惶恐了,争着抢着认错。

  “行了,老王头,你们父子的辛苦,本都督心里是知道的。能做到目前局面,也算不错了,咱们一起期待将来吧。”

  “是,是,请都督放心,云从岛那边的几处场地,比旅顺北城里的场地大多了,也更气派,将来必定错不了!”

  听见王守堂这么说,杨振先是笑着摆了摆手,让他和张得贵、沉志祥重新坐下,而后说道:

  “好铁好钢不易生产,尤其是好钢格外不易得,要用在关键只出。对了,王守堂,你们新铸的大炮是铸铁,还是铸钢?”

  “这个,铸钢不易得,如今多用于锻制火枪铳管,至于铸炮,仍是铸铁为主,铜为辅。”

  “还是铸铁炮?”

  “还是铸铁炮。”

  “行吧,铸铁炮就铸铁炮吧,总要一步一步来,不过将来要向铸钢炮用力。”

  杨振也知道,以现在的条件,将铸铁炮一举弄成铸钢炮是很难的。

  不管是灌钢法炼出的团钢,还是炒钢法“炒”出来的团钢,目前都更适宜于锻制钢制的起见或者铳管。

  在高炉的温度和炼钢的技术,还不足以将团钢熔化为可以浇筑的钢水的情况下,杨振想要得到铸钢材质的火炮,只能是痴心妄想。

  “老朽明白,老朽父子一定尽心尽力!”

  “嗯,铸钢炮的事情急也急不来,目前先把铸铁炮的规模产能再扩大一倍再说,枪炮产能一定要跟上我们扩军备战的步子。”

  “老朽明白了!”

  “另外,王守堂,说到造枪铸炮的事情,有些事我今天一并给你布置了吧。除了方才说到的扩大产能之外,你们还要参照以前我们用过的九头鸟,使用团钢锻制造新的九头鸟,越快越好,越多越好!”

  “九头鸟?”

  “就是军中所说的抬枪,一种枪管粗长数倍于鸟枪的重型火绳枪。”

  “老朽明白了。不过抬枪笨重,需双人使用,都督早前已经弃用,如今怎么——”

  “呵呵,这次渡海东征倭奴国期间,本都督发现倭人所用大筒威力颇不弱,将来用于远程狙杀,必将胜过弓箭。”

  杨振突然重提抬枪的事情,当然不是突然间心血来潮,所以他看见王守堂颇多不解,而其他人也一脸疑惑,当下便做了一些解释。

  “我军有以射程见长的重炮,也有以近战火力着称的冲天炮,但是在冲天炮与火枪之间,还有掷弹兵的飞将军等投掷类火器之间,缺少一种比火炮方便携带,又比鲁密铳射程更远的重型火枪。

  “这样的重型火枪,数量不需要太多,但是一定要精良,你们已经掌握了内置燧发枪机的技术,新造的抬枪九头鸟,也要尽可能采用燧发枪机。

  “本都督要从金海、登来二镇全军,挑选一批神枪手,专门组建一个抬枪队,作为总镇府的直属卫队,由本都督亲自指挥!”

  说到这里,杨振突然意识到事不宜迟,于是立刻将目光转向张得贵,郑重其事地对他大声说道:

  “老张,你今天就叫协理营务处行文征东军各大团营以及金海、登来二镇各路协守总兵府,叫他们在年底之前各自举办一场火枪手比武大赛,并将其中表现优异者上报总镇府备选!

  “至于各部推荐备选神枪手的数量,就由你来分派,总而言之,一定要优中选优,至少为我精选出三百人来!”

  “卑职遵命!”

  虽然杨振还没有想清楚这样一支类似于狙击分队的精锐抬枪队到底应该由多少人组成合适,但是他很越来越确定,挑选并装备出这样一支专门用来打冷枪的狙击手队伍,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清虏兵马中的巴牙喇兵,即后来所谓前锋兵,就是从八旗各牛录之中百里挑一优中选优挑选出来执行特种作战的兵员。

  当然了,清虏八旗的这种做法也不是什么独创,因为这种做法在华夏历代军队之中都曾有过,事实上自古以来所谓的选锋,指的就是这类军中精锐。

  现在杨振下决心把他军中最精锐的火枪手挑选出来,组成一支专门用于狙击战场的精锐抬枪队,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军中神枪手的作用,另一方面,其实也是给他们提供一个新的进身之阶。

  当然最重要的考虑,还是希望能够利用他们在一些关键时刻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

  当天下午的总镇府议事,一直持续到天色黑下来才告结束。

  除了初步定下组建总镇府直属卫队抬枪队的事情以及命王守堂尽快调集精工良匠督造一批长身管的重型抬枪之外,杨振还命方光琛和李吉继续安排人手去打听关内战场的各方形势。

  当然,杨振也没有忘了叫方光琛为他起草向崇祯皇帝报捷的奏折。

  渡海东征倭奴国的事情,虽然是杨振自己擅自决定的行动,并未事先向朝廷报备,但是只要打赢了,想来崇祯皇帝和京师朝廷上的大臣们也不会多说什么。

  更何况这次杨振还带回了倭奴国的所谓太上天皇政仁及其后宫的几个嫔妃与子女,这样的收获,对大明朝来说,至少自万历以来,都是未曾有过的事情。

  有了这样的一次对外作战的胜利,已经足以一俊遮百丑了。

  即使崇祯皇帝对杨振擅自讨伐倭奴这个所谓的不征之国有所不满,也肯定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发作。

  毕竟对于风雨飘摇内外忧患不断的大明朝来说,杨振带来的这个异域的胜利,就像是一场及时雨,多多少少能给崇祯皇帝带来一点慰藉。

  或者至少也可以拿来作为一块遮羞布,来抵消闯贼陷南阳、总兵勐如虎和唐王俱死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当然,对于倭奴国的后水尾天皇政仁一家,杨振也曾想过干脆一股脑儿全杀了得了。

  但是在带队返程的一路上,杨振想来想去,还是认为,现在杀了他,意义并不大。

  反而消息一传开,还有可能让自己跟德川幕府达成的条约生出新的变数。

  另外将后水尾一家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也等于是给德川幕府那帮人的脖子上套了一个绳子。

  就算他们将来再从支脉众多的倭奴皇室之中找一个人上位,有了后水尾及其儿子在手,也就有了今后继续干涉倭奴国大政甚至出兵倭奴国的光明正大的借口。

  当然了,对于是否应当将后水尾天皇政仁一家直接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或者是否应当将他们一直扣留在金海镇的辖内,杨振也进行了反复的权衡。

  但是最后,他还是拍板决定,干脆将后水尾天皇一家作为俘获的战利品,直接送到大明朝的京师去。

  虽然将后水尾一家握在自己手中最把握,但是后水尾政仁毕竟是倭奴国的太上天皇,不管实际上如何,名义上好歹也算是一国之君。

  自己作为大明朝的臣子,将后水尾天皇一家一直控制在自己的手里,而不是上交给朝廷,怎么看都不太合适。

  至少在眼前的形势之下,杨振要是这么做,除非无人得知,否则很快就会麻烦缠身。

  到那时除了先前传遍京师的好色之名以外,恐怕马上就又要背上一个目无天子、有不臣之心的骂名了。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当然,杨振会向崇祯皇帝提议,由皇帝本人赦免后水尾一家,允许后水尾一家在大明朝的京师闲居。

  但是最终的处置权,还是由崇祯皇帝自己把握,不管是将后水尾一家废为庶民,还是将他们一家视作客卿,赐宅安置,养在京师,都由崇祯皇帝及其京师朝堂决定。

  因为不管下一步崇祯皇帝和朝廷会作出怎样的决定,对杨振来说,都没有多大差别。

  对杨振来说,后水尾天皇政仁一家,已经成为笼中鸟,不可能再逃脱或者逃回倭奴国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明新命记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