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七章 唐通

  杨振请求兵部颁给西行的勘合文书,要去宣府探亲,当然不只是探亲而已。

  探亲只是一个借口,或者说只是顺道为之,他带人去宣府,去张家口,当然有自己的其他目的。

  这一次到京师来,除去从崇祯皇帝这里得到了镇守辽东半岛等地的名分,得到扩编征东先遣营为征东先遣军的名分,还有陈新甲向他许诺的一些空劄以外,他并没有得到任何可以让他立刻募民、扩军、备战的粮饷军械。

  攫欝攫欝。不仅如此,为了达成此次京师之行的目的,他还花费了大把银子。

  王德化、卢志德,陈新甲、张若麟,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这些人替杨振说了不少话,办了不少事,可是要让他们替杨振说话办事,那都是有代价的。

  巘戅笔趣阁巘戅。没有白花花的银子,没有一路从松山带来的重礼,光靠几次见面以及相互利用结下的那点情分,就想空手套白狼,让他们在一向多疑的崇祯皇帝面前替杨振说话,那可比登天还难。

  为了打点这些人,连金带银,算上各色礼物,折合起来,杨振在京师短短数日累计花费了将近十万两银子。

  虽然他现在军中已经有了一些积储,但是小十万两白银,对他来说,仍然是一个相当大的数字了。

  最重要的是,崇祯皇帝答应给杨振麾下征东先遣军增加的五千饷额,仍是要从辽饷里面拨付。

  可是,崇祯十二年的辽饷早已经解送分配完毕,而崇祯十三年的辽饷,却要等到来年夏秋两税完税的时候一并征收。

  与此同时,辽饷的盘子就那么大,杨振增加了,别人就要减少,这其中充满了无法预料的变数。

  杨振当然不能把自给自足的希望寄托在来年九月的辽饷上面。

  特别是,杨振扩军备战在即,招垦募民在即,急需要补充大笔的粮饷,哪能硬生生地等到来年九月啊!

  真要硬生生等到那个时候才着手招垦募兵,别说钱粮够不够了,就算钱粮攒够了,到时候复州城、金州城还在不在自己的手中都要另说了。

  黄台吉,多尔衮,还有其他的满清上层人物,岂会眼睁睁看着杨振在他们的辽南腹心之地长久立足?

  所以,辽东半岛上的战端重启是必然的,而且很有可能就在眼前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崇祯皇帝无能为力没有办法给他的东西,他就只能自己带人去取了。

  厺厽 笔趣阁 flyncool.com 厺厽。从京师到宣府三百多里地,并不遥远,其间虽然山势险峻,山路难行,但毕竟有驿道相连相通。

  这一条向西的驿道,称得上是大明京师向西通往宣府、大同等军事重镇的必经之地,所以保持得一直不错。

  沿途的驿站、关隘,仍有驿卒和驻军看守,既没有完全荒废,也并没有被肆虐的流寇或者土匪所占领,地面还算太平。

  而且杨振一行,一共八百余人,包括了三百名火枪手,五百余重骑兵,人人皆有战马可乘,外加一批空着的骡马大车随行,并没有老弱病残,也没有大批辎重。

  所以,虽然此时天寒地冻,道路并不好走,但是他们行进的速度,还是很快的。

  他们一早从京师启程出发,中午路过昌平而不停,到了傍晚,就赶到了居庸关所在的关沟南口。

  他们一行带有兵部的勘合,到了南口关下通传进去,守关士卒便将消息报告给了守关的主将。

  居庸关的位置极其险要,更是大明京师西边门户,位置堪比山海关了。

  但是居庸关守将的级别,却一直不怎么高。

  明初的时候,居庸关守关将领的职衔是参将,如今到了崇祯十二年,居庸关守将的职衔,也不过是蓟镇西协一副将。

  而山海关的守关将领,则早就是九边重镇之一山海镇的总兵了。

  却说居庸关南口关城的守卒,将祖克勇他们投递上城的勘合文书报给了关中主将后,没过多久,关门从内大开,一员身材高大相貌粗豪的将领,策马匆匆赶来。

  那人领着十几个亲兵,来到关门外面,先向杨振行了礼,尔后介绍了自己姓名。

  他这么一介绍,倒让杨振吃了一惊。

  原来,此时领兵分守居庸关关沟一带的人物,却是蓟镇西协一副将唐通。

  杨振一行人中,原本并没有与唐通熟悉有交情的,但是杨振此时连战连捷的名气,已经传到了关内,身为蓟镇西协副将的唐通,自然已有耳闻。

  虽然最近几日杨振被封金海伯的邸报,还没有传到居庸关,但杨振奉旨到午门献俘的消息,却早已经传遍了京畿各地。

  兼且杨振的前身,之前原本就在宣府镇军中任职,而宣府镇的总兵官、挂镇朔将军印的杨国柱,更是杨振的亲叔父。

  杨振借着到京师献俘的机会,就近返回宣府,探望一下叔父杨国柱与其他亲属,也完全合情合理。

  因此,守关的副将唐通一听说最近风头正盛的杨振杨都督率部来到了南口关城,略想了想,便连忙亲自赶来拜见了。

  有了唐通亲自到场,一切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但是看着对自己笑脸相迎的守将唐通,杨振的心里却十分不是滋味。

  崇祯十七年正月的时候,因大同总兵、宣府总兵投降李自成,居庸关成为大明京师最后一道防线,此时身为密云总兵的唐通临危受命,受封为定西伯,率部移镇居庸关。

  这个时候的唐通身上,可谓是寄托了崇祯皇帝几乎全部的希望。

  他若坚守死战,那么大明朝的京师就还有救,至少会有时间等待其他勤王之兵赶到。

  可是,这个唐通最后却辜负了崇祯皇帝的期望,竟然将居庸关这样的天险拱手送人,未经大战,便投降了李自成的大顺军。

  居庸关守军不战而降的原因,当然还有很多,比如崇祯皇帝派来的猪队友监军太监杜之秩抢先出关请降等等,但是这个定西伯唐通却理应承担主要责任。

  崇祯皇帝几乎是把最后的那点兵力,那点家当,全都交给了他,封他为定西伯,让他统率上万蓟镇边军坐镇居庸关迎敌,而他却转身投降了敌人。

  这一点,连后来的满鞑子伪帝顺治、康麻子都看不过去了。攫欝攫欝

  顺治得知他的这个作为之后,便将他的定西侯降爵成了一等子。

  这个一等子的爵位传到唐通孙子那里之后,康麻子得知了他的这个作为,便将这个一等子的爵位也给剥夺了。

  理由是,他这个前明的总兵官,不能为前明出力,反而降顺流贼。

  从这一点看,唐通闯来投闯,清来降清的行径,不只是让汉人不能接受,就是他后来投靠的满鞑子也非常鄙视其为人。

  然而杨振见了唐通,面对这个对自己笑脸相迎的居庸关守将,他一时又不能将其如何。

  就这样,当天晚上,杨振强忍着现在就去把唐通干掉的冲动,在居庸关城里辗转发侧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谢绝了唐通的挽留,带领一行人快马出关,继续向西去了。巘戅笔趣阁巘戅

  虽然他心里知道这个唐通是什么货色,未来会闯来投闯,清来降清,可是他却没有办法,只能暂时放过。

  毕竟,此时此地,这个唐通并没有做下后来那些事,人家好歹也是一个朝廷命官,堂堂蓟镇西路副将,岂是你说杀便能杀的?

  杨振的这些心思,祖克勇、张臣自然无从得知。

  包括先前混在人堆里不甚瞩目,直到出离了京师之后方才重新跟在杨振身边充任侍从的沈永忠、许廷选两个,反倒对这个唐通的观感十分不错。

  西行路上,杨振问起诸人对唐通的观感,他们两个对唐通竟是赞不绝口,直听得杨振苦笑不已。

  唐通这个人骨气不足,但却精通人情世故,人缘显然不错。

  却说出了居庸关之后,地形与道路渐趋平坦开阔,他们一行人的速度也快了起来,当日中午就到了怀来城。

  怀来已经是宣府镇的辖区了,驻兵怀来的守将,却是宣府镇总兵杨国柱部将陶宗仪。

  这个陶宗仪,自然认得杨振与张臣二人,故人见面,自是分外欢喜,当下欢天喜地接纳他们入城内休息。

  现在这个杨振的印象里,对陶宗仪并没有什么记忆,但是这个率领一千五百宣府军驻扎在怀来的老守备陶宗仪,却与张臣私交颇深。厺厽 笔趣阁 flyncool.com 厺厽

  他把杨振一行人迎进怀来小城里之后,便拉住了张臣问东问西,不停打听那些在宣府镇四下流传的关外军情到底是假是真。

  等他得知杨振刚刚在京师受封了金海伯世爵,受命为征东将军,即将开镇旅顺口,而此次前来宣府专为探亲,更是又惊又喜,一边叫人安排酒食,款待杨振一行,一边派人将消息快马飞报宣府而去。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大明新命记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