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下来的十来天里,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松山城里就像变成了一个大工地一样,城里的各支队伍,都在忙活着各自的上官安排下来的事情。
金国凤一直指挥着夏成德所部和吕品奇所部,忙着修补松山西城和南城被损坏的城墙和防御设施。
同时,也动员了城里已经不多的乡勇民壮、商民百姓,一起帮着官军士卒清理西城和南城的废墟。
杨振所部负责的东门,相对比较完整,不需要大费周折地修补,又因为他们这些人马目前并不属于金国凤的麾下,所以金国凤也不来调动他们。
现在,松山城里在都在传言,说杨振将来可能要出任宁远的总兵,一旦杨振要是离开了松山,先遣营自然也会跟着离开松山。
所以,不管是金国凤还是夏成德,又或者是吕品奇,对待杨振及其先遣营各队人马,都是相敬如宾,也不给先遣营安排其他活计。
除此之外,松山之围解除之后,东南五六十里外的笔架山屯粮城,已经向杏山、松山、锦州三地紧急补充了大批粮草军需。
其中自然包括有调拨给先遣营的那一份儿。
所以这十来天里,杨振在松山城里不愁吃,不愁喝,不愁鞑子来杀他,也没有人来给他安排事情干,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舒坦日子。
如果能够有个美女伺候着,那就更好了。
当然,杨振本人安闲下来了,却并不意味着先遣营的各支队伍就能像杨振一样安闲下来。
按照杨振之前的吩咐,掷弹兵队的李禄先是带着人马,去了娘娘宫庙里,把娘娘宫庙里的所有自军能用的东西,全都搜刮了回来。
包括各处大殿里悬挂的幔帐,以及钟鼓楼上的钟鼓,甚至包括大小殿堂里面铜的、铁的香炉、烛台。
凡能用的,一个也没落下。
倒不是杨振愿意对天后妈祖娘娘不敬,而是这些东西与其留给将来鞑子再来的时候使用,倒不如自己抢先拿下。
如果不是因为杨振的心里一直有个念想,想要留着这个娘娘宫,在将来某个时候狠狠地坑鞑子一把,那么在这些日子里,他恐怕就要接受其他将领的建议,直接将娘娘宫给拆了,免得留给鞑子们做行营或者行宫使用。
当然,他并没有这么做。
一来,下一步自己还要用船用水师,拆了天后妈祖的宫庙,也怕是水师营的水手们犯忌讳。
二来,他自己也存了个万一之想,那就是利用松山城外方圆十里之内唯一保存相对完好的这处宫庙建筑,坑鞑子一把。
坑死谁不要紧,反正能坑死一个算一个,要是一下子就能坑死一堆满鞑子亲贵,那就更好了。
所以,这些天里,李禄奉了杨振的命令,一直带着掷弹兵队的四五十个人,在外辛苦劳作。
不仅把娘娘宫里的有用之物搜刮一空,而且还在娘娘宫大殿里的不同位置,埋设了五颗精心制作的万人敌。
娘娘宫的大殿里地面平整,地上铺着一层大块的方砖。
有的方砖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出现了破损。
李禄按照杨振给他画的图形,指挥着手下人起开了两排青砖,在地面上形成了一个丁字形的布局。
先在丁字形的“一横”下面,每隔几步就一个坑洞,连着挖了五个,并在坑洞里埋设了五颗药量充足的万人敌。
然后,沿着丁字形下面的“竖钩”挖一道沟槽,通到大殿的外面,并且一直挖到娘娘宫的围墙外面。
最后,将五颗万人敌上的特制药捻子,缠绕在一起,用油布紧裹着,埋在沟槽里。
大殿里埋好以后,用土小心铺平,然后再铺上起开的青砖,把地上的浮灰扫上去,将地面恢复如初。
大殿外面的就好办了,用起出来的干土回填,然后轻轻踩实了即可。
李禄用了三天时间,把这些比较精细的活计做完。
本以为大功告成了,结果兴致冲冲地一向杨振汇报,立刻就又被杨振给安排了更多的活计,而且还是同样一项任务。
杨振问他,你如何判断鞑子的将领们何时在议事,又如何赶在在他们议事的时候接近娘娘宫的围墙,并将万人敌引燃。
李禄当时竟无言以对。
随后,杨振对他说,如果将来鞑子小股人马入驻娘娘宫,没有大人物,那么用万人敌炸死他们的设想就作罢,就当白弄了。
如果鞑子王爷以上大人物入驻,那么娘娘宫周边就一定是营帐遍地,戒备森严,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接近娘娘宫,引燃万人敌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如果解决不了这个点火引爆的问题,那么在娘娘宫的大殿里埋设再多的万人敌,也没有一点用处。
那么如何将预先埋设好的那些万人敌引燃,然后将住在娘娘宫大殿里的鞑子高官们炸到天上去呢?
直到他愣了半天,也想不出成功的办法,杨振才告诉他说,还是要继续挖沟,挖地沟,甚至是地道。
就这样,杨振出了这个主意之后,李禄又带着自己手下的掷弹兵队一共四十八个人,吭哧吭哧地挖了五天地沟。
然后又用了五天的时间,在自己挖的地沟上面,搭上了从鞑子营垒里拆除的一根根原木,然后铺上一层芦苇和干草,再厚厚地铺上一层从沟里挖出来的砂石泥土。
到了最后,为了更好地伪装和掩盖痕迹,原来挖成的两尺宽、三尺深的地沟,最终愣是变成了一条仅能容下一个人匍匐前进的地道。
说是地道,有点夸张,从松山城外到娘娘宫一带的浅层地表,都是沙土地质,挖不了地道。
因为地表的土层不够深,挖浅了容易塌方。
一旦挖深了的话,要么碰上土层下面的岩层,根本挖不下去,要么不断往外渗水,地道变成了水道,地沟变成了水沟。
松山城的地形情况就是这么复杂,靠近松山城所在山岗的地带,地下浅层土质下面全是坚固的岩层,根本无法深挖地道,靠近娘娘宫一带特别是海岸一带,一挖又会渗水。
所以,杨振只能让李禄领着人因地制宜,适合挖的就挖,不适合挖的就走地上,适合挖地道的直接挖地道,不适合的地方就挖地沟,然后架上原木芦苇,盖上沙石泥土。
也因此,这一条埋在地下的通道弄成之后,却不是连贯的,而是断断续续的,但是断断续续的地下通道,累加在一起,总长也达到将近三里。
这个,就是在这十几天里,李禄和他的掷弹兵队士卒们没日没夜所做成的事情。
在他们完工之后,杨振倒是去看了一眼,就算是验收通过了。
至于李禄他们做的这个工作会不会起作用,什么时候起作用,到了该起作用的时候还能不能用,现在一切都是未知数。
也许到了夏季,一场暴雨就把它全毁了。
也许等到鞑子再来的时候,他们挖掘的地下工事可能会在第一时间被人识破。
这个就不是松山城里的杨振和已经累成狗的李禄能够左右的事情了。
杨振倒是很想动员先遣营全体士卒,去城外挖出一条真正的地道来,但是他麾下的人手实在是太少了,而且其他各队士卒也有各自的任务,根本抽不出人力。
张得贵的炮队左右翼人马在先遣营杨振旧部之中算是最多了,也不过八十个。
这段时间之内,他们先是忙着与其他几支人马一起拆除城外鞑子的营垒,把堆成了山的原木运到城里存放。
然后又与先遣营的其他各支人马一起,到南城和西城内外,去搜集鞑子重炮发射出来的大铁弹,每日里忙得是脚打后脑勺,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火枪队的张臣和张国淦也没闲着。
张臣带着火枪队的左翼人马,跟潘文茂走街串巷,在松山城内房前屋后的各种犄角旮旯地方“吃土”。
而且专找那种土院墙里呛鼻子、辣眼睛的犄角旮旯地方“吃土”“尝土”。
他们尝的土,当然不是一般的土,而是被称作“地霜”的硝土。
硝土是有味道的,除了呛鼻子、辣眼睛之外,它还分为酸甜苦辣四种味道或者说四种品质。
四种品质里面,也即四种味道里面,入口辣的最好,其次是苦的,再是甜的和酸的。
张臣他们跟着潘文茂,把松山城内有硝土的位置一一标记出来,并且画图注明,记录在案,留着将来使用。
等到张臣麾下的火枪队左翼士卒们,跟着潘文茂学会了地霜或者硝土的辨识方法之后,他们就被杨振给派到了松山城外。
松山城外,那些被鞑子军队摧毁的墩堡、敌台,以及军屯、民屯和村落,看起来似乎是没有用了。
但是杨振知道,那些只剩下断壁残垣的村屯,那些倒塌的房屋、破败的庭院,以及空空的猪圈、牛棚、马厩,仍然有用。
因为他所需要的的硝土、地霜,恰好就存在于庭院的老墙脚,不起眼的猪圈、牛棚、马厩里,甚至是人人掩鼻的茅厕等不易被雨水冲刷的地面之上。
手机站: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