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征服了西伯利亚汗国以后,派遣重兵,兴建城堡,把持军事据点,以巩固新占领的地区。并以这些据点为大本营进一步染指巴拉宾大草原。沙俄为占领鄂毕河中下游地区,还挥师北上,相继灭了彼雷姆酋长国和叶潘恰酋长国,在这里建立了彼雷姆城和图林斯克城。乌拉尔山脉北部和鄂毕河下游地区,俄国历史上称之为“尤格拉“和“伯绍拉“地区。这里长期居住着萨莫耶德人、汉特人和楚德人等,他们的水产业和毛皮业非常出名,俄国人对这里的财富觊觎已久。沙俄灭掉西伯利亚汗国后,为彻底征服鄂毕河下游地区铺平了道路。1593年,战胜了汉特人以后,沙俄在汉特人苏格穆特瓦什城的旧址上,建立了别列佐夫城,并以此为根据地继续向塔扎河流进军,于1601年在塔轧河下流建立了曼加结亚城,这标志着俄国已基本上占领了鄂毕河下游地区。
曼西人
曼西人(俄文:Манси),旧称“沃古尔人”(俄文Вогуличи),是西伯利亚西部,鄂毕河流域的先住民族。
中文名称:曼西人
外文名称:Манси
旧称:沃古尔人
分布:西伯利亚西部
人口和分布:曼西人分布在乌拉尔山以东的鄂毕河流域,即俄罗斯联邦秋明州的汉特-曼西自治区及其周边地区。根据俄联邦2002年的人口统计,总人口数量为11432
居住地方气候
气候恶劣︰冬季持续6个月,有2公尺(6.5呎)厚的积雪;夏季洪水氾滥,诸河(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及其诸支流)形成一片汪洋。
经济
曼西人在居住、经济、社会组织和传统诸方面都有共同之处。主要生活来源是狩猎(传统使用弓箭和矛,後来用枪),设陷阱捕兽和捕鱼(使用渔网、鱼梁、拖拉大围网和下箔);驯鹿放牧通常为副业,大概是在15世纪从邻近的涅涅茨(Nenets)人那里学来的。鄂毕-乌戈尔人传统上或过游牧生活,或过定居生活,视生计模式而定。在夏季猎场一般住帐篷,其永久性的冬季房舍则是木屋。小船、雪橇、马橇或驯鹿橇为其运输工具。
文化
曼西人以前分为许多部落,每个部落又由若干地方部族组成。不论是哪个部落中的人都必定属于一个宗族分支,并且应该与其所属宗族分支以外的人结婚。每个部落分支由若干部族组成,每个部族各有一个祖先或数个祖先英雄的名字,一个标示部族所有权的标志或标记、内部组织,对一个祖先的崇拜和一个圣地。
在北西伯利亚各民族中只有汉特人和曼西人有弦乐器︰一种为五弦的齐特琴(zither),一种为单弦或双弦的弓拉乐器(琴弓像小型弓箭的弓,以马尾毛作弓弦)。两种乐器的琴弦均用麋筋制成。
族源和历史
曼西人和汉特人在族源、语言、历史和文化等方面有诸多共同点。其族源可追溯到1世纪中叶的额尔齐斯河流域的草原乌戈尔部落。后来一些部落迁至鄂毕河下游,逐渐形成新的民族,以捕鱼和狩猎为生,生活方式为半定居半游牧。
16世纪末期,曼西人被沙俄哥萨克征服。与汉特人相比,曼西人受俄罗斯同化程度更深。1930年,前苏联建立奥斯恰克-沃古尔民族区,1940年改称汉特-曼西民族区。1960年代以来,该地区成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地。
语言
曼西语和汉特语相近,也与匈牙利语有关,这些语言共同组成乌拉尔语系的乌戈尔语支。曼西语、汉特语和俄语都是汉特-曼西自治区的官方语言。
汉特人
汉特人KhantyandMansi汉特人亦称奥斯加克人(Ostyak)。西西伯利亚西部民族。主要居住在俄罗斯中部鄂毕河流域,语言是乌拉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支中的一种鄂毕-乌戈尔语。20世纪晚期人口约30,000人。他们是西元第一千纪中期从南乌拉草原迁入该区的民族後裔。奥斯加克一词虽也用来指别的民族,但准确用法仅指汉特人。
中文名汉特人
外文名:KhantyandMansi
类别:西西伯利亚西部民族
别名:奥斯加克人(Ostyak)
分布:俄罗斯中部鄂毕河流域
语言:鄂毕-乌戈尔语
人口:约30,000人(20世纪晚期)
汉特人-分布
他们现在居住在乌拉山以东,沿著鄂毕河及其诸支流,从乌拉山脉和狭窄的山麓丘陵地带,直到地势渐向鄂毕湾倾斜的广阔中央低地。高地和低地某些地方有大片长满苔藓、泥炭、菅茅和沼生矮松树的沼泽。气候恶劣︰冬季持续6个月,有2公尺(6.5呎)厚的积雪;夏季洪水氾滥,诸河(鄂毕河、额尔齐斯河及其诸支流)形成一片汪洋。
汉特人-生活方式
汉特人在居住、经济、社会组织和传统诸方面都有共同之处。主要生活来源是狩猎(传统使用弓箭和矛,後来用枪),设陷阱捕兽和捕鱼(使用渔网、鱼梁、拖拉大围网和下箔);驯鹿放牧通常为副业,大概是在15世纪从邻近的涅涅茨(Nenets)人那里学来的。鄂毕-乌戈尔人传统上或过游牧生活,或过定居生活,视生计模式而定。在夏季猎场一般住帐篷,其永久性的冬季房舍则是木屋。小船、雪橇、马橇或驯鹿橇为其运输工具。
汉特人以前分为许多部落,每个部落又由若干地方部族组成。不论是哪个部落中的人都必定属于一个宗族分支,并且应该与其所属宗族分支以外的人结婚。每个部落分支由若干部族组成,每个部族各有一个祖先或数个祖先英雄的名字,一个标示部族所有权的标志或标记、内部组织,对一个祖先的崇拜和一个圣地。
在北西伯利亚各民族中只有汉特人和曼西人有弦乐器︰一种为五弦的齐特琴(zither),一种为单弦或双弦的弓拉乐器(琴弓像小型弓箭的弓,以马尾毛作弓弦)。两种乐器的琴弦均用麋筋制成。
在苏联政府执政期间,汉特人被定居於集体农场。除发展原住民经济外还引进了畜牧业、毛皮兽饲养业和农业等新的经济活动。
涅涅茨人
涅涅茨人是俄罗斯原住民族群,人口有41302人(2002年之前)。多数居住在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和涅涅茨自治区,有本民族语言涅涅茨语。传统的涅涅茨人以驯养驯鹿为生,他们的驯鹿与马一样大。但他们现在面临着气候变暖和生态开发的威胁。
中文名:涅涅茨人
外文名:Samoyeds
人口41302人(2002年)
语言:涅茨语
历史追溯:涅涅茨(Nenets,意为“人”)人,旧称萨莫迪人(Samoyeds,实为萨莫迪人一支)、尤拉克人(Yuraks)。
有历史揣测,涅涅茨人的族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的“丁零”人。中国汉代时丁零人游牧于萨彦岭地区。因战乱一批丁零人沿叶尼塞河向北迁移,到达北冰洋沿岸,其中一部分越过了乌拉尔山。他们吸收一部分当地居民的语言和文化成分,逐渐形成新的民族—萨莫迪人。
涅涅茨人祖先住西伯利亚西南部,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涅涅茨人居住的地区全被俄国征服。
传统生活
居住分布
涅涅茨人是俄罗斯西北方居民。居地西自白海,东至泰梅尔(Taymyr)半岛基部,南自萨彦岭,北至北冰洋。主要居住在俄罗斯西北部西伯利亚的亚马尔半岛,是俄罗斯重要的石油、天然气产地。
他们主要分布的行政区是涅涅茨民族区(1929年7月15日,属俄罗斯联邦的阿尔汉格尔斯克州)[1]、亚马尔—涅涅民族区(1930年12月10日,属秋明州)、泰梅尔(多尔干—涅涅茨)民族区(属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其余居住在汉特—曼西民族区、科米自治共和国等地区。
语言宗教
涅涅茨人讲涅涅茨语,属乌拉尔语系的萨莫迪语族,使用俄文字母的文字。目前,涅涅茨人是讲萨莫迪语支语言的最大集团,但有些地区已由突厥诸语言和俄语取代萨莫迪各种方言。
涅涅茨人多数信奉萨满教,近代部分人改信东正教。
生计习惯
涅涅茨人自古以养鹿、捕鱼、狩猎为生。涅涅茨人是生活在西伯利亚的土著居民,一年有260天生活于冰雪之中,是北极冻土带驯鹿牧民,他们每年进行游牧之旅的长度几乎为世界之最,具体的长度则要看驯鹿的最佳食物补给点的位置。他们追寻着维持他们所有一切的动物——驯鹿的踪迹迁徙,这种动物为他们提供了一切文化的基础:服装、住房、食品、运输和身份标识——他们是驯鹿者。
氏族习俗
传代以父系为宗,凡同祖氏族各有其住地,并有共同墓地、祭祀场以及氏族标记;氏族内部禁止通婚。妇女处于附属地位。巫医分为若干等级,各司专职。
在处于北极圈内的俄罗斯亚马尔半岛上,古老游牧民族涅涅茨人在风雪中放养着驯鹿。涅涅茨人祖祖辈辈靠驯养驯鹿为生,但是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现在的涅涅茨人已经很难再沿着父辈的足迹放牧了。
饮食习惯
涅茨人信奉萨满教,后部分人改信东正教。涅涅茨人,旧称萨莫迪人、尤拉克人。传统的涅涅茨人以驯养驯鹿为生,他们的驯鹿与马一样大。但他们现在面临着气候变暖和生态开发的威胁。因为长期游牧吃不到新鲜蔬菜,涅涅茨人会在宰杀牲畜时进食少量鲜肉补给所需维生素。
巴什基尔人
俄罗斯巴什基尔(Bashkirs)是俄罗斯民族之一。自称“巴什科尔特人”。人口222万(2004),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南乌拉山西部的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及车里雅宾斯克、奥伦堡、库尔干、古比雪夫等地。属欧罗巴与蒙古人种的混合类型。语言分南部和东部两大方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少数居民兼通俄语和塔塔尔语,使用西里尔字母的文字。
中文名:巴什基尔人
外文名:Башорттар(俄语)
人口:222万(2004)
文字:西里尔字母
语言: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
分布:俄罗斯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等
概述
俄罗斯巴什基尔人主要集中在乌拉尔山脉南坡及其附近的平原上,他们的语言是一种基于克普恰克语的俄罗斯巴什基尔语,与俄罗斯鞑靼语很接近。约40万俄罗斯巴什基尔人也说俄罗斯鞑靼语,而且大多数俄罗斯巴什基尔人会说俄语。俄罗斯巴什基尔人是俄罗斯巴什基尔共和国的基本居民,人口222万(2004)。除了分布在乌拉尔山西部的本民族自治共和国之外,还散居在车里雅宾斯克、奥伦堡、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古比雪夫等地。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使用俄文字母的文字。信仰***教,属逊尼派。巴什基尔民族起源过程复杂。
历史
最早提到巴什基尔人这个名称的是10世纪阿拔斯王朝的穆克台迪尔哈里发的阿拉伯使者阿哈迈德·伊本·法德兰(AhmadibnFadlan),他在描写他赴伏尔加保加利亚的游记中将巴什基尔人描写为好战、崇拜偶像的的民族。据伊本·法德兰的描述巴什基尔人生殖崇拜。当时的巴什基尔人是饲养牛的游牧民族。13世纪他们占据了伏尔加河、卡马河和乌拉尔山之间的地区。他们不是严格的***。另一说法认为他们是没有离开乌拉尔山的马札儿人后裔,在蒙古秘史中,名为巴只吉惕,与匈牙利相同。札奇斯钦认为他们是拔野古人之后。他们的族名有领头的狼的意思。有些部落来自佩彻涅格人。
最早提到巴什基尔人的欧洲文献是乔万尼·戴尔·卡皮尼(JoannesdePlanoCarpini)和威廉·卢布鲁克的著作。两人在乌拉尔河上游遇到了巴什基尔人部落,并说他们的语言与匈牙利人的一样。
13世纪中蒙古人到达前巴什基尔人是一个强大的、自由的、对于其邻居保加尔人和佩切涅格人有威胁的民族。但是到1552年喀山汗国没落时他们已经沦为一个虚弱的国家。1556年他们自愿承认俄罗斯的主宰权。1574年俄罗斯建立了乌法来保护他们抵挡哈萨克汗国,并要求巴什基尔人向俄罗斯交供皮毛作为税收。在金帐汗国时代受蒙古人统治,后东北部受西伯利亚汗国统治,其他受诺盖人与喀山汗国统治。
1676年俄罗斯巴什基尔人起义,俄罗斯花很大力量才平定了这次起义。1707年俄罗斯巴什基尔人由于俄罗斯军官的虐待再次起义。1735年奥伦堡建城时俄罗斯巴什基尔人第三次起义,这次起义持续了六年。
1774年俄罗斯巴什基尔人支持了叶米里扬·普加乔夫的起义,其军队在俄罗斯巴什基尔贵族萨拉瓦特·尤拉耶夫(SalawatYulayev)的领导下作战,但是失败。最后一位俄罗斯巴什基尔可汗被小玉兹的阿布勒海尔汗掳获,俄罗斯巴什基尔可汗由阿布勒海尔汗儿子充任。
1786年俄罗斯巴什基尔人赢得了免税的权利。1798年俄国从俄罗斯巴什基尔人中征募了一支不规则的军队。至今为止俄罗斯巴什基尔人依然有土地争议。
文化
一些俄罗斯巴什基尔人从事农业、饲养牛以及养蜂。游牧的俄罗斯巴什基尔人在山间和草地上饲养牛群。
俄罗斯巴什基尔人的特有食品包括一种叫yryu的粥和一种叫skrt的奶酪。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