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两百零九章 王羲之《平安帖》宋代摹本 (第一更)

  我为国家修文物正文卷第一千两百零九章王羲之《平安帖》宋代摹本两人一路小声聊着天,很快就来到了博物馆二楼的一间展览厅里。

  这里是油画展馆,上面挂着各个国家油画大师的作品,这些画作都用木质画框装订好,错落有致地挂在墙面上,远远看去,一幅幅的油画,就好像一段段凝结的岁月,在面前一点一点地摊开。

  在展馆最靠里面的位置,一位须发皆白的德国老者,正带着团长赵炳天等一行人,一边欣赏着墙上的一幅油画,一边小声说着什么,不时传来一阵阵低笑声。

  赵炳天和那位D国老人说笑了一阵,转头看到向南和钱昊良回来了,顿时笑了起来,朝向南招了招手,说道:“向南来了,来来来,我给你介绍一下。”

  说着,他转回头看了一眼那位老人,对向南介绍道,“这位,就是布罗姆艺术博物馆的尼森·布罗姆先生,这间博物馆,是尼森先生家族建立的,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向南走到尼森先生面前站定,朝他笑了笑,谦逊有礼地说道:“你好,尼森先生,很高兴认识你。”

  “我也很高兴,向南先生!”

  尼森先生眼中带着笑意,上下打量了向南一番,这才笑着说道,“向先生刚到博临的时候,我正巧在F国那边谈一个合作项目,事情忙完之后,我就急匆匆地赶回来了,现在总算是见到了向先生,果然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胜似闻名啊。”

  向南淡然一笑,说道:“谢谢尼森先生的夸奖。”

  “这次请向先生过来,实际上是我有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向先生能够出手帮忙。”

  尼森先生抬起手来,做了个“请”的手势,然后一边往前慢慢走着,一边说道,“我手上有一件华夏文物,是晋代王羲之的《平安帖》宋代摹本,这幅字帖是我们从本国的一位收藏家那里买来的,可能是年代久远,再加上保存不善的原因,这幅字帖已经残破不堪了。这字帖太过珍贵,我们一直在犹豫交给谁来修复才比较稳妥一些,如今向先生既然来了,那这件事就好办多了,我代表博物馆恳请向先生能够出手帮忙,将这幅字帖修复保养一下。”

  向南不置可否,笑着说道:“尼森先生,咱们还是先看看字帖再说吧。”

  “好。”

  尼森先生微微点头,脚下加快了步伐,带着众人往一楼走去。

  赵炳天快走了几步,走到了向南的身边,侧过头来低声叮嘱道:“向南,不要贸然答应帮忙修复,先看看再说。”

  “嗯?”向南一脸不解地转头看了他一眼。

  让我不要轻易答应帮忙,那你之前叫我来干嘛?

  “之前他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跟我说这事,我怎么好拒绝?再说了,这事最后还不得看你自己吗?”

  赵炳天抬眼看了看前面带路的尼森先生,又对向南说道,“这件王羲之的《平安帖》宋代摹本可不是一般的文物,我记得几年前它曾经在一个拍卖会上出现过,当时的拍卖成交价高达3个亿,现在肯定更值钱了。这么珍稀的文物,要是你一不小心修复坏了,那怎么赔得起?”

  “……”

  向南一脸无辜地看了他一眼,心里暗道,赵团长你就不能说点好听的?我这还没修复呢,你就担心我修复坏了赔不起了。

  不过,赵炳天这么说确实是担心他惹上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他又不是文物修复师出身,想得多一点也是正常的。

  这么一想,向南就理解了。

  他转头对赵炳天笑了一下,低声道:“谢谢团长提醒,我先看看字帖的情况再说,也不一定会帮忙修复的。”

  “嗯,那就好。”

  赵炳天也长舒了一口气,脚步也放慢了下来。

  他带着访问团出国参观访问,不惹麻烦是最好的,而且后天访问团就要回国了,他也不想在最后时刻闹出点事来,大家都没事,平平安安地回国,那是最好的。

  说话间,尼森先生就带着众人来到了一楼的一间会客室里,他对向南等人笑着说道:“各位先生,请稍坐一会儿,我去去就来。”

  说着,他朝向南和赵炳天点头笑了笑,转身就出去了。

  会客室里,除了向南和赵炳天外,还有钱昊良、熊嘉正等几个人,这些人都是想借机观摩一下王羲之《平安帖》宋代摹本,至于访问团的其他成员,则依旧在博物馆解说员的带领下,在楼上参观着。

  几人坐下后没多久,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就给众人端来了刚泡好的咖啡,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味直钻鼻孔,让人忍不住精神一振。

  坐了没一会儿,尼森先生就回来了,他手里捧着一个古董盒,快步走了进来,然后将古董盒放在了向南前面的茶几上。

  “这里面就是王羲之的那幅字帖了。”

  尼森先生一脸惋惜地说道,“可惜,这么多年下来,它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养,以至于现在都残破不堪了。”

  向南点了点头,没有说话,伸出手来将茶几上的咖啡端到边上的一张小几上,然后把古董盒的盖子打开,从里面把那幅卷轴取了出来,在茶几上小心地摊开。

  这幅字帖一打开,率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上面盖满了或方或圆、或大或小的密密麻麻的钤印,上面还有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可亚时晴帖”。

  在字帖原帖的边上,乾隆皇帝还亲笔将原贴用楷书抄录了一遍。

  字帖正文总共不过四十余字:“十二月六日。告姜道等。岁忽终。感叹情深。念汝不可往。得去十月书。知姜等平安。眷故不平。复悬心。顷异寒。”

  而王羲之的原帖上,则是用草书书写的,整幅字帖行云流水,潇洒不羁,笔力柔中带劲,流畅婉转中富有变化。

  向南细细观摩了一遍,发现这幅字帖的材质是绢帛,也许是长时间缺乏保养的缘故,整幅字帖已经开始发脆,有不少地方甚至已经开裂起翘,这是绢帛老化的一个明显迹象。

  如果再不修复保养,这幅字帖也许再过几年时间,没准就会变成一堆碎末了。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

点击下载我为国家修文物全本TXT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