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见过慈明先生!”,小厮引公孙续进入内宅,在一书房外告辞离去。公孙续道谢一声,敲门而入,房间内,荀爽正襟危坐,双目含笑的看着公孙续。荀爽如今年近花甲,除一双睿智的眼睛外,与一普通老人无异。公孙续并未过多打量,以免有不敬之嫌,恭敬拱手见礼。
“老师近来可好?”荀爽见公孙续不卑不亢的样子,心中暗暗赞赏,满意的笑看着公孙续,伸手示意公孙续不必多礼,然后问道。
不知为何,看着荀爽充满智慧和沧桑的眼睛,再加上那似乎别有深意的微笑,公孙续突然有一种浑身上下皆被看透的感觉,似乎在荀爽面前,自己完全没有什么秘密可言,这让公孙续有些不自在,于是强作镇定道,“曾祖年前身体略有不适,后经过医治和调养,现已无碍!”。
“如此就好!”荀爽欣慰点头,而后便不再言语,只是笑眯眯的看着公孙续。见此,公孙续心中暗骂一声老狐狸,知道荀爽在等自己开口,好占据先机。公孙续也懒得与荀爽比耐性,毕竟这老家伙已经饱经沧桑,定力非常,自己没有理由自找苦吃。
“慈明先生,续此行前来颍川,欲拜慈明先生为师,望能够在慈明先生门下学习,不知慈明先生可愿屈尊赐教!”。
“呵呵呵!”,荀爽呵呵一笑,再次用那别有深意的微笑看着公孙续,揶揄道,“小小年纪,如此城府,某不敢教!”。
“不知先生何出此言?”,公孙续心中不爽,知晓荀爽已经知道了自己求学的主要目的,借此笑话自己,但言语举止,皆未有失。
“幽州今有老师仲弓公在,又为你曾祖,你何需舍近求远而原来颍川拜我为师?怕是拜师是假,另有所图才是真也!”。荀爽将话挑明。
“这些老家伙,果然都不是省油的灯!”,公孙续心中暗叹一声,这老家伙一句话,便将自己所有退路堵死,让自己不能找借口和撒谎,脑中稍微整理了一下思路,公孙续继续言语道,“拜师、寻才,此是两件事情,二者之间并不冲突,慈明先生何必混为一谈?”
“续正年幼,确需一良师调教,教续如何严于律己,安身立命,如何上思报国,下思安民。曾祖虽海内大才,但如今年迈,精力有限,续为曾孙,不忍曾祖继续熬心费命,否则若有散失,续此生难安!”
“况古人有云,读书万卷,不如行路万里,行路万里,不如阅人万数。续深感其然,于是,曾祖向续推荐先生之后,便动了心思,一路行来,不仅可拜名师,也可行万里路,阅万种人,正合古人言,续怎会不心动?于是,不惜千里而来!”
“至于寻才,续虽年幼,亦知大才之重,昔高祖得张良而兴,霸王疏范曾而亡,此皆前车之鉴也,我等后人,自该以此为师,慎行后事,方不至遗恨终生。今我父瓒,虽偏居北地,但日不敢忘报国之心,夜不敢断兴汉之念,广纳贤言,安民兴邦。我为人子,怎能不为父分忧?”
“颍川地灵,人杰百出,今父瓒求贤若渴,但事务繁忙,不可轻离燕幽,而续今有如此便机,怎能因惧千里之远,而弃颍川千百大才?续不敢奢望,但能求一二人愿助父亲,便心满意足!”
荀爽默然,只是凝视着公孙续,不知在寻思些什么,良久之后,方双目凝重的审视着公孙续,一字一句道,“不知你有何理想?想让老夫如何教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公孙续此言一出,荀爽顿时双目圆睁,一脸不可思议的看着公孙续,似乎不敢相信这番话是出自公孙续之口。
而公孙续,则继续道,“续天资愚钝,不敢奢求尽得慈明先生所学,只求先生能够不吝赐教,让续能明事理、辨是非、识贤佞、懂民生即可!”。
话到此,公孙续虽然知道荀爽已经动了心思,但未避免再与其扯皮,便从怀中掏出增外祖陈寔的推荐信,双手递上,“续南来颍川,曾祖曾修书一封,让续转交先生!”。
尊师之道,自古敬之。不管荀爽心中如何想,但有陈寔一封心在,便轻易不会拒绝。
然后,荀爽接过信,打开看了起来,看完之后,幽幽叹了一句,目光复杂的对公孙续道,“恩师之意,老夫已知,自明日起,你可入老夫门下学习。不过老夫也不限制你自由,但你有事,可径去无妨,无需告与我!”。
“多谢恩师,续必日夜苦读,不负恩师之望!”。
公孙续虽然不知道陈寔信中说了些什么,但显然应该是些好话,并让荀爽给自己一些自由,不然,荀爽不会面色如此复杂,后又出此一言。
确定师生关系之后,公孙续又与荀爽聊了聊,便告辞离去。公孙续特意去了一趟之前小亭,可惜荀彧、郭嘉、戏志才三人已经离去。公孙续倒也没有感到失落,毕竟自己已经拜入荀爽名下,日后有的是接触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公孙续便一直在颍川徘徊,每天几乎只做三件事情,在荀爽门下求学,与荀彧、郭嘉、戏志才三人相交,寻访颍川大才。
在荀爽门下求学,的确让公孙续受益匪浅,同时,对荀爽也是越来越恭敬,荀爽的才德,并不比陈寔差多少,唯一不同的在于,陈寔出身寒微,与人相处之时平易近人。而荀爽出身世家,虽才能德行皆为当世之最,但言语举止之间,总带有一丝淡淡的,不易察觉的,发自于骨子中的骄傲。
不仅公孙续对荀爽的印象越来越好,荀爽对公孙续的印象,同样越来越好,无论是公孙续的聪慧、好学的态度,还是其老成、稳重的言行,都让荀爽十分欣喜,从最初的审视,变成了喜爱,也开始不遗余力的教导公孙续。外加上公孙续十分会讨人欢心,又毕恭毕敬,于是二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好。就连荀彧都感叹,这些年来,都未曾见到叔父如此开心。
与荀彧、郭嘉、戏志才相交的过程中,公孙续总是会有意无意之间询问三人的志向以及心中所属。逐渐,公孙续发现,郭嘉、戏志才二人对汉朝都没有太强的归属感,认为如今是天下将乱之际,应该有应运之人降世,拯救万民与水火之中。
而荀彧,则对汉朝有较高的归属感,确切的是,是对自己所学的忠君爱国思想有太深的执念,一心想兴复汉室。同时,更令公孙续欣喜的是,三人言语之间,竟然都有向幽州之意,于是,公孙续便不断趁热打铁,时不时向三人透露一下幽州如今的情况。到最后,四人之间几乎无话不谈,而戏志才,竟然隐隐之间有现在北上之意,只不过,被公孙续以时机未到为由,暂且阻拦了下来。
在寻访颍川大才的过程中,公孙续却有些失望,他本以为,受党锢之祸以及乱世动荡的影响,即使一些已经出仕的人也可能辞官回乡,等待机会,未曾想,这个时候,绝大多数的人还是选择了出仕。比如荀攸、钟繇等人都已经出仕,并且都远在洛阳。而郭图、辛评等人倒是在颍川任职,与公孙续也有了接触,只是他们对公孙续并不是很感冒,而公孙续,说实话也并不中意此二人。不过好在,公孙续提前认识了此刻还是游侠的徐庶,但因为此时徐庶尚未表现出才能,并且尚未一心向学,便只结下了善缘,言及日后有难,可去幽州相投。于是,认清形势的公孙续便逐渐放弃了继续在颍川寻找大才的念头,而是将目光放在了另外一个地方,荆州南阳。
南阳,有张机张仲景,黄忠黄汉升,这二人,是公孙续势在必得的。
公元188年,中平五年八月,汉灵帝因感外戚何进大将军权势过大,想要分大将军兵权,于是招募壮丁,新设一军,置校尉八人:上军校尉小黄门蹇硕、中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下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典军校尉议郎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谏议大夫夏牟、右校尉淳于琼。其中上军校尉蹇硕为全国军队最高统领,连大将军何进都需要听从其命令。
郭嘉、荀彧、戏志才与公孙续相谈之时,对此总痛心疾首,言及汉灵帝被奸佞蒙蔽,不识忠臣,早晚必成大祸。于是,三人欲北上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只不过公孙续一直以时候未到为由,暂时阻扰了三人。而此段日子,三人对公孙续的大局观以及对天下形势的掌握能力十分惊叹,因此心中也逐渐将公孙续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对于公孙续的意见,也并未反对。最主要的是,他们三人还想从公孙续的口中更多的了解了幽州形势,以及公孙续未来的打算。
十一月,王越亲见公孙续,言及已经与黄忠、张机接触上,但二人都希望能够在与公孙续见过之后,方能确定最终归属。因此,王越来见公孙续,询问公孙续的意见。
公孙续大喜,立即向荀爽告假,在王越、王奇的护送下,立即启程前往南阳。而史阿,则留在颍川带领暗部保护荀爽荀彧众人。
【在阅读模式下不能自动加载下一页,请<退出阅读模式>后点击下一页阅读。】